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初唐朝廷流行嘲谑风气,上至皇帝贵戚,下至举子小吏,无不卷入其中。在嘲谑中,尊卑贵贱的观念被暂时抛到一边,还出现了善于嘲戏的“弄嘲儿”。嘲谑才能甚至成为考量举子的一项“标准”。太平盛世、三教并行、统治者的宽容和文学崇拜的社会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嘲谑之风的盛行,这种风气也对政治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彭静岑 《文教资料》2011,(36):24-26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政治宽松,广泛流行着嘲谑的风习,而文坛更是盛行此风。不论是身居高位的公卿将相,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官吏,都喜好嘲谑。不论是用来问候调笑,还是针砭时弊,总之.嘲谑在文人的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反过来,它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初唐宫廷文人诗歌研究历来易被忽视 ,整体观照其山水诗的流变 ,更是罕有论者。综观初唐宫廷文人的山水诗创作 ,其理论核心是性情声色的统一 ,其推动力是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而形式的完善、意境的开拓和艺术经验的积累为其外在表现。初唐宫廷文人以自己多方的创作实践 ,促进了盛唐山水诗高潮的形成 ,为整个山水诗的演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南朝文人借用“千字文”、笺疏、檄移等应用文形式创作的作品,嘲谑谐趣,语言通俗。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文体上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它们在文体性质上属于俗赋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初唐对传统文风的解读原本是朝代更替之后的必然,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看到的是,初唐解读者人世心重,在文学关系国运兴衰上回归传统,尤其是对南朝梁陈文风的解读;解读者自我表现心重,在文学关系性情上不同程度地回归人的自身。由于对传统文风解读的多重性,初唐自我文风的重构远不能以陈子昂的“兴寄”、“风骨”说涵盖,其间尚质朴者固然重质朴本属自然,反华美者仍然好华美也不奇怪。在这里,关键是初唐文风重构所具有的初唐文人的勃发精神及其影响之下对未来的期待,并构成初唐文学精神的两极和初唐文风不同于传统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创作了一种用嘲谑的态度、通俗谐趣的语言描写人或物的赋体作品。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文体上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它们属于俗赋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初唐重姓族,无门资的基层文官升迁极慢,下层文人极难升入士流。显庆《姓氏录》淡化门荫,突出军功的姓氏制度刺激着下层文人走向边塞,建功立业,同时也催生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从军诗的高潮。初唐文人从军诗的兴盛与边衅频起的现实和文人自身的慷慨情怀有关,但崇尚军功的姓族观念也是重要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皖南文人的诗文用韵具有古体诗和韵文在初唐同用、独用的基础上有所合并,近体诗严守功令,少数出韵现象反映了时音的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对初唐文学文化的建设曾产生重要影响,这突出地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化,其中包括初唐时期出现的在“原道、征圣、宗经”认识影响下的溯源文学观、以崇尚学识为核心的文学学术化倾向以及“通变”观和“文质论”二重性对于初唐时期的南北文风融合所起到的理论推动作用。这些受到《文心雕龙》深刻影响所形成的重要认识无不促使初唐的文学创作朝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初唐的文学文化在中古时代由魏晋六朝向盛唐气象转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小霞 《文教资料》2013,(32):27-29
唐代嘲谑笔记小说题材丰富,主要类别有:嘲物;嘲讽人品或行为不雅的人;纯属恶搞,时涉低俗。嘲谑笔记小说产生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是笔记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自身发展的结果。嘲谑笔记小说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夸张和反复。  相似文献   

11.
邯郸淳的《笑林》①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笑话集。在这部小说里面,作者主要通过嘲讽戏谑的方式来娱乐大众,但是其中还蕴藏了许多人生哲理,并且包含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尊崇。最重要的是从中反映出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人的独立意识以及当时嘲谑之风的兴盛。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作为初唐文坛的革新家,是从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出发来反对齐梁文风的。然而,陈子昂并不象王勃等初唐文人那样推崇《诗经》而贬低《楚辞》。在标举“风雅”的同时,陈子昂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也是比较重视的。无论是在作品的内容方面,还是在表现手法方面,陈子昂对屈原都有着明显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伍丹 《语文知识》2010,(1):8-11
初唐诗文虽在理论上批判南朝骈俪和绮靡文风,但实践中却继承了南朝文学的藻饰、声韵和典故等形式美特点。"初唐四杰"在题材和风格上有较大的突破,其中卢照邻一方面继承了南朝骈俪和绮丽的文风,另一方面接受了楚辞的艳藻和句式,抒发屈原式的"骚怨"情绪。可以说,卢照邻是初唐受楚辞影响最明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4.
王绩是陶渊明在初唐的嫡系传人,他以自己如陶渊明一样坚贞的思想行为和朴实的创作实践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等文人再树样板。本文分析了王通、王绩兄弟不同的研陶趣舍。  相似文献   

15.
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其《中说》一书中的文学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文儒”特色。他一方面对复兴儒道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同时又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采取轻视的态度,因此王通这种无法平衡“文”和“儒”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以“儒”节“文”的复古保守性。但其对于文人的一些具体认识影响到初唐史官对“文儒”的基本认识,并在初唐时期得到延续和发展,进而为盛唐“文儒”的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初唐用人制度的开明和下层文人仕路偃蹇构成了一组矛盾 ,其因历来解释不一 ,但都有欠清楚。实际上 ,太宗朝重吏能而轻文学 ,王绩等却以文学彰显而无实干之能 ;高宗武后朝重“文”的同时 ,更轻“吏”抑“儒”。正是下层文人的功业取向不能与统治者的施政方略进行有效对接 ,故而造成了他们的悲剧式命运 ,明乎此 ,对深入地把握初盛唐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人杜审言狂傲不拘,好“大言”,主要表现在言辞矜诞虚妄,对雄伟壮美意象的追求,夸张艺术手法在诗中的大量运用等方面。杜审言好“大言”是对其狂放不羁之文人心态的反映。其好“大言”对杜甫人格和诗风的奠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初唐诗歌研究的主流观点中,一直贯穿着狭隘的实用功利主义文学思想。这使初唐诗歌研究片面着眼于政治内涵,忽略了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严重影响了对初唐诗歌的客观认识和公正评价。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开创初唐诗歌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初唐是歇行发展史上的关键阶段。初唐歌行的创新主要在于主题的革新,而这些革新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主题演变的角度对初唐歌行进行考察,并分析初唐歌行主题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就初唐诗人宋之问创作《渡汉江》一诗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宋之问当时的为人行事格调,指出《渡汉江》一诗清新健康的诗格与宋之问卑劣污秽的人格存在背离现象,并就封建文人的功利性追求、双重人格的作用、作家才气和文学修养的作用诸方面深入探讨此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