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分析了化安全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控制力对化安全的要求;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化安全观;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化。  相似文献   

2.
罗旭 《成才之路》2013,(1):I0003-I0003
随着社会的进步,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否制约了中华民族的创新,日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笔者看来,今日的文化创新,在考虑如何革新传统或是外向型的全新学习之前,需真正认识、理解和继承传统,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为培养民族创新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绪田 《今日教育》2007,(9S):36-36
中华传统文化悠悠五千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在历史上写下最辉煌不朽的一笔。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德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众多,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矛盾、多元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民众的民主诉求、参政议政需求与制度的矛盾等。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价值多元化、道德失范成本太小、道德行为缺乏共识等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和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应通过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舆论包括部分学术界同仁时常会有一种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一种尊重和支持创新的创造性基因,并从而使得整个民族创造力在国际比较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既是一种比较片面、简单的认识,也是一种比较危险和有害的观点,会误导读者得出悲观的结论:不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彻底转变我们的文化身份或文化认同,就不能培养和提升广大青少年的创造力,不能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化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文化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  相似文献   

7.
陈国强 《上海教育》2007,(5A):33-33
学校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为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层次引导人、培育人;它不局限于规范人的行为,而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以意蕴深邃的民族精神润泽人,促使学生形成追求卓越的健全人格。学校化对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对于校长的管理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职业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专业等策略,形成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新模式。广西立项一批中职示范特色校,实施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民族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上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是一个由导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在多元目标引导下,在和谐的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研实践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协同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和各具特长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反思探析视觉文化人才培养的特色,蕴含着可供挖掘的研究生培养的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它的实质是尊重人,以人为本,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内在一致性,表现在学校文化是创新的、创新是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的创新都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极在解放。从学校文化内容的角度分析,学校文化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密切关系,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黄娟 《时代教育》2012,(23):56+66
提高高校文化软实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提高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文章阐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社会对艺术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广博文化内涵建设等,主张构建国际化的创意师资队伍,实现高素质的艺术文化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核心目标是"育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只有依托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富有感召力的价值观念并在高水平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新型的办学群体,其发展战略首先应该立足于大学的文化属性,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翻译人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具有中外文化学识、掌握翻译技巧和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译外人才是高校翻译专业面临的问题。当前,翻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对翻译专业人才中外语言文化的教育,却疏于对中外交流史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史等海外汉学知识的扩展。加强这方面知识的传授,这不仅能使翻译人才了解海外优秀译介,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也能使其在全球视野中定位中国文化,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新型民族关系中,对民族人才的需求具有政治、生态、民族传统文化、国内及国际等复杂背景。培养民族人才在现阶段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族关系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民俗旅游又是民族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之一,它对于弘扬、 保护、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挥民族文化对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楚雄州彝族文化当中的民俗旅游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技术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文化方面的合作力度则明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背景下,以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领教学环节改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注重以大国工匠精神涵养教育理念,以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意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化不仅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巨大影响,也必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对中国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因素。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文化应当积极应对,让古老的东方文明重现生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理应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成果,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理应在文化垒球化浪潮中注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苏区文化是梅州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比较优势和教育理念价值。嘉应学院作为梅州唯一的本科院校,苏区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和运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梅州苏区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教育资源,可以成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苏区文化教育融入课堂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创意人才培养的经验,湖南高校在艺术类专业创意人才教育中应转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人文教育;在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划分的基础上,以跨学科的"课题制"方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强调设计实践中高校如何与企业建立合作,打造"工作室"制度的共同研究机构;整合、利用网络共享的教育资源,打造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合作教学与课程网络平台,从而促进教育的互动发展,为培养创意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