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较早的初级套路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专门为一些长期壁观坐禅的和尚编了一套活动量较小、动作简单的健身套路。初根据十八罗汉铜像各选一个动作,共十八个动作,称为十八罗汉手,逐渐演化成有节有理的武术套路,亦称罗汉十八手。到唐代,发畏到三十六手。到宋末元初,经觉  相似文献   

3.
陈永强 《武当》2005,(8):41-41
历来道教或道家,都十分重视“三宝”在丹道修炼中的作用和地位,武当山亦不例外。因此,《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以下简称:《修真图》)将“三宝”列于人体的显著位置,即“顶有三宝神天灵,身有三宝精气神”。由图中可见,神宝、天宝、灵宝位于人体头顶部,精、气、神“三宝”则分别列于人体纵向中线的腹部(下丹田)、胸部(中丹田)、脑部泥丸位(上丹田)。然而,我们从现有的三个版本的《修真图》中却发现,不仅“三宝”的名称不对,而且其排列顺序亦有误差。本文试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名家信箱     
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练习杨式太极拳17年了,但有两个动作我一直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一是杨式竞赛套路里的第四式提手上势,二是第七式手挥琵琶。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崔仲三答:杨式太极拳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竞赛套路,其动作名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动作劲力的要求。比较形象的动作名称就是白鹤亮翅。在这些动作名称中,有的注重技击手法的表现,比如搬拦锤;还有的是对劲力感觉的提示,比如手挥琵琶提手上式等。太极拳虽然有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的区别,但是,其内在的动作感觉是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5.
看不见的武术套路美:一项文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4,24(4):65-67,79
套路,作为对技击的艺术表现,不同于实战;它包含着时技击的超越、美化和想象。因此,时套路的审美和生产,要想象出其中看不见的时手、内容和技击用意等。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从“艺术/技击”、“不可见性”和“乌托邦色彩”三个维度,来诠释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6.
刘瑛  邢岩 《中华武术》2006,(12):54-55
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有许多训练手段,各门各派也各有其自家门派的训练手段,真可渭丰富多彩,因其门派所练要求不同,所以训练手段也大不相同,但总归无外乎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拆招喂手”等四大类,而对于这四大类之训练顺序和侧重,各有不同,有的门派以“功法”为主,有的以“套路”为主,而我认为,无论什么门派以什么类别人手训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对于“功法”“理论”“套路”“拆招喂手”等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见解,因为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法”训练乏昧,“理论”学习之深奥难懂,“套路”学习单调重复和“拆招喂手”很苦。现代人,是少有人将它系统的学练下去的。而如果传授者在训练中正确分析和研究,将不会失去传统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权成  侯永芳 《精武》2004,(2):14-16
山西常有心意门历代先辈,为光大本门技艺,博采众长,结合自身特点。精心编排了大量的套路,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演手拳就是结合长拳特点,为舒筋活血而创编的精彩套路,它以常有师父最擅长的五花炮搅勺子(挖根子)为主,扭身调膀、上打下踢,旋风加二起脚,是常有心意门散打功夫。  相似文献   

8.
在《完美世界》里,玩家们通过筑基、灵虚、和合等9个凡人修真阶段以及升仙入魔后的上仙、狂魔修真阶段来提高自身的修为,获得领悟新技能的能力。与修真相对应的是各等级段的修真任务,玩家可以在完成修真任务后获得更强的战斗力与技能。下面,我们就对《完美世界》中的各个阶段的修真任务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步法在武术套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法在武术套路中的应用邱建华,田志明,鲁国庆,段章丽,李霞1步法的种类武术套路中步法运用广泛,一般常以行进间的步法或相对固定的单脚步法为主,连接各种手型、步型、手法、身法、腿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等动作和各种器械的方法。1.1行进间的步法主要有击步、...  相似文献   

10.
历来道教或道家,都十分重视“三宝”在丹道修炼中的作用和地位,武当山亦不例外。因此,《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以下简称:《修真图》)将“三宝”列于人体的显著位置,即“顶有三宝神天灵,身有三宝精气神”。由图中可见,神宝、天宝、灵宝位于人体头顶部,精、气、神“三宝”则分别列于人体纵向中线的腹部(下丹田)、胸部(中丹田)、脑部泥丸位(上丹田)。然而,我们从现有的三个版本的《修真  相似文献   

11.
综合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的经验,对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的依据、内容(形象、一般素质、专项素质等)标准及测试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 武术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套路、散打、短兵、太极推手及各种功法练习,而它们的技击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我们所论武术套路的技击表现性是指:(1)武术套路表现技击意象:(2)武术套路在表现技击意象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观念、情感等表现性。  相似文献   

13.
尤志心 《中华武术》2007,(12):23-24
懒扎衣是孙式太极拳中的母式,其他各式都是由它演变来的。先岳父陈健侯先生是孙禄堂宗师的弟子,他留给我们两种懒扎衣。第一种是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中的懒扎衣,还有一种是"九手"中的懒扎衣。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是孙禄堂宗师亲传的,属于高层次的技击套路。"九手"是陈健侯为子女健身而自编的"套路",属于健身套路。两种拳势在动作上有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梅应生 《武当》2004,(10):16-18
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37个架式中,除“打虎势”、“双锋贯耳”和“上步七星”是用双拳之外,占绝大部分的34个架式中,都是以手掌的形态出现。故此,“掌”在套路中所显示的手型手法,占有重要地位,是鉴定拳架质量好与差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5.
论21世纪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 0 0 2年及2 0 0 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现场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1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难度动作得分情况与竞赛成绩的相关度呈明显下降趋势。(2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演练水平得分情况与竞赛成绩的相关度呈明显上升趋势。(3)“竞艺性”竞技武术套路是竞技武术套路在2 1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武宣 《中华武术》2001,(2):39-39
2000年12月23~3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了全国武术套路教练员培训班。28个省、市专业队的62名教练员参加了培训。第一阶段针对九运会增设的项目。九运会武术套路共设12枚金牌:男、女长拳(自选和国际套路规定长拳)、枪剑、刀棍、太极拳剑,女子南拳南刀、男子南拳南棍。第二阶段针对新编国际竞赛套路(长拳、刀、枪、剑、棍)。  相似文献   

17.
太极之美     
自娱和娱人,是太极拳套路运动的美学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太极拳套路的运动美,不仅是历代套路创编者的艺术积累,而且是广大套路演练者的艺术发挥。太极拳运动不但有外显的手、眼、身、步的婉转运行和英武造  相似文献   

18.
史明 《武当》2009,(2):9-12
孙膑拳三十二手属孙膑拳基础拳法,也是孙膑拳唯一一套对练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膑拳诸多套路的精华,本拳整个套路由三十二个散手手法组成,故又称三十二手拳法。  相似文献   

19.
张洪国 《精武》2009,(2):47-51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捶、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捶、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  相似文献   

20.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