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和世界上第一流的天才音乐家。十九世纪以来,音乐家们无一不曾研究过他的作品,直到现在,他的音乐仍受到世界上各国人  相似文献   

2.
《英雄交响曲》是标志贝多芬创作上完全成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 ,划时代的不朽名曲。这部交响曲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大大超出了维也纳古典交响曲的局限 ,它完全确立了贝多芬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时代特征。众所周知 ,这部交响曲的构思 ,完全是出于贝多芬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的意愿。当时 ,他真挚地崇拜拿破仑 ,把拿破仑看做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 ,并拟定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他。但是 ,就在这部交响曲刚刚脱稿之后贝多芬得知拿破仑于 180 4年 5月 18日接受了皇帝的称号。此时 ,贝多芬的心灵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他愤怒地撕掉了总谱题赠的那一…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the Symphony Op.92 in A major)》,是于贝多芬创作盛期1812年在特普利策一地完成的,并于1813年上演.据说,这部作品最初上演之时,有人曾说这是一部酒徒的作品,是关于一个沉醉之人的作品.①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中,这部作品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板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是他的创作高峰,也是他一生创作思想的总结。该作品第一次打破惯例,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在曲式、和声、配器方面也作了种种有益的探索。该曲不仅预示了各种现代音乐的先兆,也为浪漫主义乐派开启了大门,是一部永垂史册的交响音乐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郭祖荣《第九交响曲》,探究交响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心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的音乐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凝聚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相似文献   

7.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标志着贝多芬个人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对于探索贝多芬音乐创作特点和其音乐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浅析乐曲第一乐章中音乐语言及结构塑造的英雄性形象并结合作曲家生平年代特点、个人经历等因素,探寻其深刻的革命性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全曲共分四个乐章,在每一乐章低音提琴都通过自己的声音为乐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应该深刻地感受《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完善教学,帮助学生走好未来的路。  相似文献   

9.
张静 《考试周刊》2011,(42):36-37
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他自幼便显露出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经典的音乐华章之一,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的盛典,还带来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勇气和激情。19世纪初,动乱的年代让民众在黑暗无力中彷徨,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力量。200余年已过,那激昂奋进的乐曲依然响彻云霄,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魅力。该文基于多视觉角度,全面诠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希望能够尝试着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探索其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分析郭祖荣《第九交响曲》,探究交响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心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品的形象是听者对于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判断的重要结论,它是音乐作品分析中最主观的部分,只有切实的理论与史料以及合理的判断才能支撑起整个音乐形象。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每个部分都体现出构思的巧妙,通过对火车、希望、捷克风情,由美国到家乡的联想等场面与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作曲家充满信心地希望自己的祖国一定能像美国一样日益强盛。作曲家以一封“家书”的形式,寄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与期望。  相似文献   

14.
《祝福》最早最深地触及了旧中国一个农妇的内心世界。鲁迅着力揭示的祥林嫂之痛苦 ,并不是以“偶然”为支点 ;祥林嫂的痛苦是精神痛苦 ,是相对清醒、自觉的精神痛苦 ;它恒久而深广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eri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and its deployment as a management technique to enable organisations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It then examines the related growth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strategic. It is then argued that whether or not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is strategic, the use of strategy in organisations is no longer either possible, if it ever was, or appropriat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proposing an alternative basis for planning deriv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marginal incrementalism and feminist literature on problem solving.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Japanese Americans suffered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and there also existed the conflicts between Issei and Nisei towards the American and American society.This thesis will mainly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sufferings in No-No-Boy.  相似文献   

17.
巴金作为思想改造对象在《团圆》的创作中,思想并不是在自如的空间运行的,作品显得滞涩、沉重。《英雄儿女》的作者毛烽本身就是一个革命者,革命者写革命文学,在创作空间中是较为自由的,作品流畅,基调比《团圆》明亮得多。《英雄儿女》比起《团圆》显得通畅明快也与文体有关系。小说《团圆》中有很多叙述、议论,全篇采用的基本上是间接叙述。电影《英雄儿女》就得考虑直观的表演效果。《团圆》的人物处理是分散形的,《英雄儿女》的人物处理是向心形的,还充分调动了电影的声像艺术手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中均有许多表颜色的词语.本文对处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下的英汉语言中的一些主要颜色词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外部文化思想背景回溯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层面分析审美乌托邦的回忆特质,并追寻回忆对象,最终发现:审美乌托邦的源渊就是“奥斯维辛”对阿多诺的隐秘刺痛。  相似文献   

20.
福斯特小说《最漫长的旅程》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小说。通过对小说中象征意象的解读,来解析隐藏在这些象征意象背后的深刻含义,并指出福斯特借此来表达他对英国爱德华时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状况的担忧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