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符合工程认证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及时进行专业课程教授内省,调整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提升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制定、执行评估及持续改进三段式课程目标评价机制。以专业核心基础课《C/C++程序设计》为例,共列10个有序关联步骤,详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具体流程及需求文档,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一个完整的目标达成评价案例。  相似文献   

2.
书面考试作为评价手段之一,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考试内容,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要求定期评价和监测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并据此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还没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统一方法和标准。本文基于认证理念和相应的底线思维,首先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达成期望值估算方法,然后从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加权评价算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算法既能有效区分“假性达成”现象,又能较好地贯彻“学生中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一些试题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有价值的评价题目,有效发挥各类题型的教学功能,落实新课程理念,不断调整教与学,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一、命题维度,兼顾数学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5.
潘莹  谢红梅  梁策  王湘 《高教论坛》2023,(11):48-52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基于OBE理念,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结合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构建了机械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实践。首先将机械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化,并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进而设计考核方式。然后根据课程目标、考核方式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构建机械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结果表明,达成度评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也能反映出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书面考试作为评价手段之一,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考试内容,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面向产出的课程实施与质量评价机制是落实“产出导向”理念的基础要求。通过开展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聚焦课程目标达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确保各环节数据可以有效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和支撑毕业要求,并最终将评价结果反馈到下一轮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教育学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也是体现高等教育师范性的特色课程之一。其课程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关系着未来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从确立符合中国实际和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出发,构建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书面测验的价值,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题,从而提高评价的效度。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自建中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认证实践中发现师范专业在实施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缺失、评价主体缺位、评价方式单一和评价改进薄弱四个方面。文章分析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复杂性,探讨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指出这个评价体系不同于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包括科学的组织体系、基本的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应用体系。文章还探讨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实践模式,指出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并要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思想指导下,基于OBE教育理念,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进行课堂的反向设计,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模式.通过课程目标达成过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金爱民 《陕西教育》2007,(11):67-67
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要落实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高校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进而达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密切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公共教育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其资源开发问题直接制约未来教师水平和素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制定教学改革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制定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和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讨艺术类史论课程“世界建筑与环境设计发展史”的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结果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良好,课程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学业成绩优良,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丰硕,为后期课程教学持续性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OBE理念出发,构建了一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综合评价模型。定性达成度评价主要考虑学生的获得感,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得到的。定量达成度评价是以课程的各考核环节对各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为依据计算出来的。模型应用结果证明,定性达成度评价和定量达成度评价的结论一致,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综合评价分析更合理。  相似文献   

15.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受认证专业采用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方式。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实质是“评学”,即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又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重要依据。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领军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从传统考试评价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实现多经纬度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为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22,(2):133-136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工科背景下,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建设方案。该方案基于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明确了课程目标;以“卷积和的定义和性质”为例,详细阐述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提供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和最新一轮课程达成情况分析;形成了闭环式的持续改进机制。该创新方案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行业等各方期望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史娟 《职教通讯》2023,(3):96-102
产出导向教育(OBE)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已成为新时代的先进理念,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如何应用这一先进理念推进职业本科教育课程评价改革亟待突破。通过分析职业本科教育课程评价内涵,梳理职业本科教育课程评价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评价改革建议:一是应树立先进的课程评价理念;二是应突出过程性考核并开发学习成果测评标准;三是应优化课程目标并明确学习成果表征形式;四是应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测评办法并建立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对比分析泰勒课程论和凯洛夫教学论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课程建设框架视角出发,新工科课程建设路径包括遵循跨学科逻辑整合的建设理念、强调学习和思维能力养成的课程目标、建构跨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实施适切课程内容及教学环境的方式方法以及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案等。为保障建设目标的有效达成,应完善新工科课程集体审议机制,发挥新工科课程建设主体作用,制定新工科课程建设程序与规则。  相似文献   

19.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是进行专业学生学习产出是否达成的前提,是任课教师判断课程目标是否实现的基础,也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工作。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为例,说明该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效果,以期为促进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关键环节,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课程质量评价的核心。实验课因实验类型、实验项目、实验成绩的各组成部分均与课程目标之间缺少明确的对应支撑关系,导致达成度定量评价复杂、困难。本文根据成果导向理念反向设计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组织实验项目,针对课程目标的评价设立考核并详细设计观测点与评分标准,梳理各课程目标的支撑项集合并合理确定权重,拟定了一套用于实验课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提升课程质量评价的准确性与面向产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