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解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其中一条重要的线索是其主体概念,此概念是对他所提出的人生意义问题解答的关键。虽然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概念的处理非常散漫,但是他却非常明晰地区分了主体的两层涵义,即表象主体和意志主体。作为认识主体或经验主体,维特根斯坦是从叔本华意义上来谈论表象主体的,由于表象主体无法赋予世界和人生以意义,所以他直接否定了表象主体的存在,只承认意志主体。意志主体又被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形而上学主体,作为伦理的而非生理的存在,意志主体从整体上以或善或恶的方式赋予世界以意义,主体因而可以通过主体的升华使自身处于无欲、无求、无畏状态当中,人生的困惑和处世的无力感得以消除,使得所谓的人生伦理问题得以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2.
行政伦理的内涵、构成和性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问题是行政学和伦理学共同的理论课题,是行政发展和应用伦理的共同的实践领域。行政伦理的内涵、构成和性质值得重新认识。本文认为,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主体的活动及行为的伦理,是由行政道德规范、行政伦理制度和行政价值导向的有机结合,并构成一个由基础道德规范到伦理制度保障到理想价值导向的系统。构建行政伦理,对推动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建设,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伦理——伦理概念与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的本义是指人伦关系及其内蕴的条理、道理和规则。伦理是与物理与事理相区别的情理。发现、认识人伦关系中所蕴含的道理,从古往今来无数个体的情感发用中发现普遍认同的情感,“必推其情至于无撼”,并把这种普遍认同的、无撼的情感作为“中道”或伦理的规则以裁量、规范个体或过或不及的情感,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人伦关系的和顺及人伦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就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这就是本义上的“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和“道德”区分不如中国那样细致,故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基本上可以通用。这种广义伦理学把伦理学定义为关于道德的学问。伦理学知识是面向大众生活的,具有理想性、历史传承性、可普适性和知行统一性。伦理学的研究者,同时也应该是他所欣赏的伦理生活方式的忠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的起源和本质来说,以至善为目标的教育共同体是具有人文本性和人文精神的伦理实体。教育和伦理是合二为一的,伦理总是浸润并渗透于教育之中,教育又始终蕴涵、体现着伦理;教育是伦理的教育,教育学也是伦理学的教育学。教育是自觉追寻道德的领域,教育的解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的道德的解放,教育的这种人文使命、伦理使命为教育伦理学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行政伦理是关于政府及行政组织和个人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伦理管理制度、价值观念模式等的总和,其核心是行政活动和行为的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伦理制度。以行政主体在管理活动中施行的行政行为出发,运用伦理学和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揭示行政与伦理的内在关系,明确行政行为及活动的伦理性质和价值,规范和引导行政主体的活动,提高公共行政的效能和信誉,是行政伦理学的基本任务。建立行政伦理学,加强对行政伦理道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和谐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和谐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酸雨问题,物种濒危,声、电磁波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当今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伦理问题。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苏宝梅等的《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在梳理了生态伦理的种种形态后,明确提出了和谐伦理学。和谐伦理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而发展生态和谐伦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发展尤其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人们对应用伦理学的再思考,机器人伦理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问题。它以其交叉性的学科特点扩展了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同时,机器人伦理的现实应用也有利于技术的协调发展与和谐人机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性质是纯粹描述的,这既不同于他前期哲学所认为的哲学是逻辑分析的活动,也不同于以建立理论体系为己任的传统哲学。当他把哲学归结为描述时,也就表明哲学不能是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9.
确立环保伦理规范依据了下列事实背景,即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现代生态伦理学、建立人与环境的互利关系,多种保护手段互补、维持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等。当代环境伦理规范应有丰富、溶刻的内涵,要求人们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明确,义务高于权利,享乐小于生存,自然大于生人,预防重于治理,未来属于子孙,无限源于有限、环境优于其他,要本在于自觉。  相似文献   

10.
合同法在其各项制度之中隐藏着逻辑一贯的价值体系,正是这一价值体系证成了合同法的正当性,脱离这一价值体系的合同法是没有生命的法律条文的堆积。这一价值体系在罗马法的契约法中并不存在,罗马契约法的正当性表现为外在的程式和形式。后期经院法学派将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伦理学作为合同法的内在价值体系,首次用质料伦理价值证成合同法的正当性。19世纪的合同法理论将当事人的意志这种形式正义作为合同法的内在正当性,并试图排除传统的质料伦理价值,此种做法造成了合同法理论的矛盾。我们认为,除了形式正义这种伦理价值之外,合同法还应包含交换正义和慷慨两种质料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揭示智能化时代的教育将面临哪些新的伦理问题,并在人工智能伦理和教育伦理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运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系统梳理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特点和优势,及其可能引发的新的伦理问题:(1)角色层面,系统创建者、教师、学生和监测员等利益相关者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伦理困境;(2)技术层面,涉及自动化决策伦理问责、算法伦理和数据伦理等方面的问题;(3)社会层面,可能转变就业市场、改变人际关系和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因此,需要对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同时需要遵循一般的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教育伦理原则,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为二者之间的交集,具体包括:(1)福祉;(2)是非善恶;(3)公平正义;(4)人权和尊严;(5)自由自治;(6)责任和问责。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ethical dilemmas in critical incidents and the emerged responses that these incidents elicit. Most teachers try to suppress these incidences because of the unpleasant feelings they evoke. Fifty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 three-stage coding process derived from grounded theory was utilized. A taxonomy of critical incidents by means of the ATLAS.ti 5.0 revealed a multifaceted model of ethical dilemmas, among them clashing with rules, standards, or norms in school, as well as a multitude of derived responses. The results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ammes based on teachers’ critical incidents.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通过实践不断拓展、完善、提升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规定,解开了人的本质之迷,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肖潇  白晚莹  王爱华 《海外英语》2016,(15):232-233
The metalingual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to talk what we talk and think what we think.The contribution of Wittgenstein's early research on language is to clear the boundary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beyond words.This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it the meaning of why"the unspeakable"is unspeakable.It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parts.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about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The second part is analyses about the three unspeakable situations in the early thoughts of Wittgenstein.The third part is three points of enlightenments about the unspeakabl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对怀疑论给出了新颖的解答,但有人认为他并没能对怀疑论给出系统的解答,他的遵守规则悖论本身即是一种类型的怀疑论。这种看法是基于对维特根斯坦的误解。不过,在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确存在怀疑论成分,他未能完全解答怀疑论,因为怀疑论在根本上是人类认识局限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伦理即大众传播所应具有的道德性。大众传播伦理支撑体系是大众传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系统。这一体系包括大众传播的道德外化体系和道德内化体系,前者重在强调大众传播的价值整合与观念表达;后者重在强调大众传播的价值渗透与观念内化。大众传播的伦理支点在于适度的道德限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维特根斯坦研究的现状,并指出维氏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前期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的影响和启示,具体表现在对记号与符号的区分、对逻辑形式的强调等。朗格受维氏的影响是整体上的,而局部的改造和提升(如情感指人类情感概念而非静默的宗教情绪,逻辑形式是可言说的并表现为生命形式)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弗雷格、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激发,这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以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激发不会影响维氏哲学的独创性,而更加深了对维氏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