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夔除以词名世外,其诗又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在<白石道人诗说>中他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习,提出诗歌有四种高妙.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成为贯通江西诗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王先谦的诗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弘扬三家《诗》,贬抑毛氏,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有“笙诗”声存诗逸、三家《诗》皆有古序和“美刺”。  相似文献   

3.
王先谦的诗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弘扬三家《诗》,贬抑毛氏,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有“笙诗”声存诗逸、三家《诗》皆有古序和“美刺”。  相似文献   

4.
叶燮是继刘勰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位理论大家。他的《原诗》是继《文心雕龙》后又一部系统的论诗理论著作。布瓦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言人,《诗的艺术》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思想。叶燮与布瓦洛分别作为中国和法国的著名作家和理论家,两人的诗学思想有一致之处,但由于置身于不同的文化历史土壤和生活环境之中,两人的诗学思想又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论家,其理论主张出于江西又超越江西。其早年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诗派立名,虽有偏颇但影响深远。他融合黄庭坚和苏轼的诗学思想又加以深化、创新,提出“悟入”和“活法”两大主张,为江西诗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他的影响下,南宋诗歌创作摆脱了江西陈规的束缚,自成一路。严羽的《沧浪诗话》虽致力于批评江西诗派和苏黄风气.但其诗论主张与吕本中也多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的诗学思想以对江西诗学的修正标志着宋代诗学的转型。他的诗学观包括了触物感兴、悟入活法、味外之味三个方面,他力图从自然万象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种轻清活泼而又趣味隽永的新的诗风,被称为“诚斋体”。这种诗体虽对江西有所突破与变革,但仍与之有内在的联系,本质上仍是“内圣”人格的一种表现。他对江西诗法,尤其是它的句法论,也多所继承,故后人仍目之为江西派诗人。  相似文献   

7.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8.
正变思想是中国传统诗学概念,从汉儒的"风雅正变"开始被历代诗论者重视。许学夷的《诗源辩体》是诗体研究的集大成者,一方面表现厂他继承汉儒传统,积极主张"崇正",另一方面又揭示了"变体"的必然。本文通过《诗源辩体》的文本分析,认为许字夷在"诗体代变"的层曲上表现出他的"崇正"倾向,并通过他对公安派诗学的批判以及严羽、胡元瑞继承的论述中进一步验证他"崇正黜变"这一正变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先秦继孔子以后又一位积极倡导学《诗》与用《诗》的儒家代表,他的诗说在整个先秦诗学中颇为瞩目.虽然今人对孟子的诗学观点似乎并不陌生,但是这种认识基本上局囿于纯诗学的范围.而孟子首先是个政治理想主义者,他的所有言论都经过不同的中介环节而统摄并服务于其政治理想.只有具体地把握住这一点,孟子诗说的实质才会得以凸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孟子的诗说仍然是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1.
<正> 以专著《诗论》在中国首创现代诗学的朱光潜先生曾经发表过不少关于诗的专题论文,这些专题论文既在观点、材料上与《诗论》相联系,却又别开生面。具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和理论价值,表明他在《诗论》之外对诗学研究还有贡献。首先,论文讨论的主题比《诗论》更广泛。《诗论》系统讨论的主题有诗的起源、诗与谐隐、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表现问题(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诗与散文、音乐、绘画的关系,以及中国诗的节奏、声韵、格律等;在这些主題之中,除中国诗的声律方面的主题属于诗的具体现象问题,在《诗论》中相对独立之外,其余都是关于诗的一般原理问题,作者主要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建立起自己的诗学理论系统,所以这些问题在逻辑上紧密联系、互相制约;通过揭示这些主题的逻辑联系而全面展示作者的诗学理论体系,也正是《诗论》作为诗学理论专著的特色。朱  相似文献   

12.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相似文献   

13.
闫文君 《现代语文》2006,(5):120-121
“真”是梁宗岱诗学理论中一个很醒目的字眼。他在三十年代研究外国学艺术的两本论,即命名为《诗与真》、《诗与真二集》。他在《诗与真》序言中说:  相似文献   

14.
《诚斋诗话》中诗学观念所涉的范围颇宽,其诗学内涵也是多方面的。根据诚斋审美情趣的发展轨迹和他主学古、倡变化、求创新、讲个性和重“遗味”等几方面的诗学精神,可以看出他既受到江西派诗学观念及实践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海外英语》2012,(20):215-217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16.
南朝梁元帝萧绎,虽然没有像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那样“体大而虑周”的诗学专著,但他在对诗的界定中对诗的情感力、文采美、声律美等审美特性的体认,却表征了诗学审美本体论的完全成熟,因此,其诗论是中国诗学审美本体论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结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19.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其《诗评》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师法多家,尤其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其诗克服了白体的率易平熟、西昆体的藻饰雕琢及江西诗派的奇谲瘦硬之弊,既有白居易的平易、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放,又有宋人的健朗,表现出雄浑俊逸、自然天真的主体风格。而由于题材、思想情感、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风格又呈现出多样性。南渡之前的诗作更多地追踪李白,充溢着难以抑制的狂情豪气;南渡之后的作品则侧重学习杜甫,显得沉郁顿挫,而对陶、谢的推崇又使其诗时时呈现清远平淡、天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张戒等宋代诗家会通诗学与《春秋》,发现二者不但社会功用相通,而且纪事之妙相类,于是吸纳《春秋》义法以论诗。他们既融会《春秋》的"义"以凸显诗的社会功用("为世鉴戒"),又借鉴《春秋》的"法"以强调诗的艺术特质("深微蕴藉"、"文约意长"、"婉雅合礼"、"具文见意"),从而在江西诗派风靡一时、理学家诗论影响日增的时代,起到了一定的补偏救弊的作用。同时,以杨万里、张戒为代表的宋代诗家吸纳《春秋》义法论诗,不仅坚守住了儒家诗论的"言志"传统和诗教取向,而且也在体悟"《诗》与《春秋》纪事之妙"的基础上推进了对诗歌审美特性的探求,既有益当世,又泽被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