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十八勾”是土家织锦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抽象纹样,隐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它反映了土家人的太阳崇拜意识,隐喻着驱秽避邪,消灾纳吉、祈子求昌,兴旺种族的含义,是土家族“生殖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2.
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非常突出。本文以雪山——男精——雪山之精——白石——男性祖先石神——妇女宜子作为分析线索,力图给白石崇拜以合理的解释。认为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实质就是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白石即是男精之象征。  相似文献   

3.
太阳崇拜和历法分别代表着神话和科学,是古蜀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古蜀文化中的重要因素。从蚕丛氏到开明氏等古蜀人都是崇拜太阳的,他们使用的历法由太阳历向阴阳历发展演变,且都与太阳崇拜有关,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太阳崇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太阳崇拜在经历了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阶段后,分别向祖先素拜和宗教崇拜演变,自然地域条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是造成这两种文明中太阳崇拜不同走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代“双忠”张巡、许远二人享祀于非亲非故的僻远的潮汕地区,成为战神和保护神而受到人民的尊崇,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信仰文化。究其因,与韩愈刺潮后而形成的韩愈崇拜密切相关,尊韩文化热孵化出“双忠”崇拜文化,韩愈的崇文兴教,滋润了“双忠”赖以生存的忠义土壤。  相似文献   

6.
从万物有灵观和生态审美的视角解读鲁若迪基诗歌的自然崇拜意识,拓宽了对鲁若迪基诗歌的解读方法和视角。鲁若迪基的自然崇拜意识的由来离不开独特的生活环境,普米族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以及他对普米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鲁若迪基诗歌体现的自然崇拜观念主要包含对山的崇拜,对水的崇拜,对植物的崇拜以及对动物的崇拜,其诗歌折射的自然崇拜观念涉及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鲁若迪基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自然崇拜思想,蕴含着独特的生态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荆州民间信仰中,有悠久的巫鬼信仰与祠祀传统。荆楚民众宗教信仰,有非常强的功利性。万物有灵,能够影响生活的人、物和事都可能成为敬畏和祭祀的对象。善者求其保护和赐福;恶者小心供奉,以求免予其侵扰,不作恶一方,消灾免祸。关羽生前威镇一方,却死于非命。在民间的巫鬼观念中,自然满腔怨气,变为厉鬼复仇,且因其是武将,力量强大,破坏力更大,更加令人畏惧,在民众中的影响更深远。而关羽自身有许多民众敬重、向往和渴求的品质,促使关羽在荆州民间的形象向善的正面方向转化,最终使荆州民间对关羽的畏惧转化为崇拜。从而使得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传播中也需要借助其影响,因此关羽崇拜进入主流文化,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遗址的两个器物坑中出土的器物数量众多、形制各异,但其几乎所有的艺术造型都与太阳崇拜有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联系.以类归之,主要有四种:根据太阳的自然形态,直接以圆形符号象征太阳;根据自然的关系,以树和花果折射太阳;脱离太阳的自然形态,用"鸟"象征太阳;摆脱自然形态的痕迹,以与人相关的部位和器官来象征太阳.这说明太阳崇拜是三星堆文化丰富复杂崇拜的总根源.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源自他们的心理需求、现实需要以及自身需要的满足,于自然的尺度之中包含了人的尺度.  相似文献   

9.
羌族民间信仰是羌人信仰习为的文化表征与羌人民族情怀的精神体现,其中蕴含的生态观是羌人长期与周边环境共生共存、亲和互动的体现,其观念在岁月长河中传承与嬗变,原始的自然崇拜在扬弃中超越,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生态自觉观念,寄托着羌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所谓“女性”,并非单指生理意义上的“女性”,而是理想、美好事物的象征 ;所谓“女性崇拜”,也就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相应地 ,对“男性”的嫌弃也就表现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小说从精神意蕴到人物安排 ,处处流露出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是作者生活经验和价值标准的下意识外化 ,是作者表明离经叛道立场的最直接方式 ,代表了曹雪芹心目中对所谓“正经”观念的悖离  相似文献   

11.
潮阳的“双忠公”崇拜是宋朝统治者自北向南的势力扩张以及配套的“思想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它和赵宋王朝的血亲族人——潮阳赵氏族人,在潮阳棉城具有坚实的社会基有直接关联。潮阳棉城赵氏族人在“双忠公”崇拜的神灵迎请、祠宇建设、祭祀传承、“忠义”理念传播等环节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长期护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青海汉族围绕着农事生产展开的与土地崇拜有关的祭祀活动,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节令时间奉祀的方神、田社、后土、土主、土地等神灵的信仰.本论文从民众举行的祭祀行为和信仰实践上,论述现实中众神灵的祭祀行为和观念中的土地神信仰在历史上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尤娜 《课外阅读》2010,(8):186-186
鱼在中华民俗中的吉祥意义,可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着眼来进行考察,由水生殖信仰演化来的鱼生殖信仰及鱼本身繁殖力强的特性,使“鱼”在传统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成为婚姻,爱情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  相似文献   

14.
"勾鞋弹烟锅"是关中地区的一句俗语,它体现出了关中农村人广泛的生活内容、淳朴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等民俗文化信息,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6.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8.
叶舒宪教授的《熊图腾》一书,重构了一个失落已久的熊神崇拜的传统,在人类文化的广阔背景上探讨了熊图腾文化的普遍性,说明了人类文明对于农业社会之前的狩猎生活及信仰的遗忘。启示我们要跳出汉文本的主流定势和制约,从文学、历史和神话的多重角度反思农耕与文明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部分调整国家纪念日政策,在纪念日之期特别融入其他政治活动,蒋介石成为这些政治活动的主角。蒋介石还积极参与国家纪念日本身的纪念活动,将之作为"表演"的场地和舞台,凸显出其自身地位和权威。国家纪念日话语也参与了"蒋介石崇拜"的建构,随着全面抗战爆发,纪念日话语将蒋介石奉为"领袖"、"最高领袖"、"唯一领袖"。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通过国家纪念日政策调整、纪念活动、纪念话语等,与蒋介石本人形成互动,建构出"蒋介石崇拜"。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6,(6):38-42
翁衮是古代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供奉的一种偶像,是萨满巫师祭祀或作法时使用的神偶。翁衮崇拜曾经历过"对自然物的崇拜"、"对动物灵魂的崇拜"、"对祖先灵魂的崇拜"等不同阶段。蒙古族的翁衮崇拜兴盛于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衰落于北元俺达汗统治蒙古地区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