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自注说     
词义的考释有多种方法,其中依据上下文意来考释词义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词语是要受到它所处的语言环境的制约的,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运用这些词语的人——即作品的作者,为它们创造了一定的语言环境。由于作者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作者在行文中,常常会以各种方式对自己所使用的某些词语加以“解释”,这就为读者和训释者提供了正确理解这些词义内容的途径。由于这种“解释”是在作者的“文本”中出现的,可以说是由作者自己所作出的一种“注释”,因此,我…  相似文献   

2.
扩容式反复     
一般的反复,大多是原句一字不变地重复出现。而有一种反复,只是重复出现某个词语,后一次出现时,该词的前面增加了别的词语,追加了更深层的内容,因此,我们把这种反复叫作“扩容式反复”。例如:①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课文中,作者为了强调某种意思,以便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往往把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反复使用,使课文的中心更为突出。这种修辞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反复”。反复在课文中出现较多,阅读时,通过认真分析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句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讲,反复的形式可分为两类,即紧接反复和间隔反复。紧接反复,就是同一词语或句子紧紧相连。如课文《凡卡》:“爷爷不由地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写出爷爷急切地逮野兔的心理。再如《夜莺之歌》中有这么一段话:“刚刚…  相似文献   

4.
<正>词语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就词解词,那么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有结合具体语言情境理解词语,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词语也才会显得鲜活丰满起来。因此,沉入语境,和学生一起细细体味,是学习词语的有效方法。一、反复涵咏,触摸词语的温度在文学作品中,当某些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内心情感的工具时,这些词语就有了温度,在阅读教学中,对这些被作者赋予特殊情感的词语,教师要沉入文本语境,引  相似文献   

5.
[摘 要1词语,特别是成语,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内蕴丰富,含义深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睁大眼睛,善于发现、捕捉、感悟那些经过作者反复挑选、反复锤炼、反复打磨的精美词语.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领悟,具体地说,是对语言中词义、句子的理解,并上升为文意的准确把握。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立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揣摩揣摩词语的含义,特别是一些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组合离不开词语,一部分词语在语言组合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准确而尽可能深刻地感知这一部分词语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理解词句的意义,更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甚至成为解读整篇文意的一把钥匙。1、准确把握和辨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一篇文章是由许许多多的词缀连而成的,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些词语,准确地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就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词语教学,让我切实感受到词语是具有一定的“磁性”的,每个词语都能营造一片“磁场”,只有让词语焕发“磁场效应”,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怎样才能唤醒词语的“磁性”呢?在教学《早》中的“冰清玉洁”时,我是这样做的:师:同学们,这里描写了“三味书屋”后园的梅花,谁来说说你眼前的梅花?生:这儿的梅花艳丽多姿。生:梅花纯净疏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生:我最欣赏梅花成为“东风第一枝”。……师:其实,这里作者仅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所说的内容,是……(生:冰清玉洁。)用得多好!请写下来。(生写在黑板上)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上体会到梅…  相似文献   

8.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抓好词句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一、扣住词语,反复比较,增强思维的深刻性。《送雨衣》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这句话用“紧张”形容周总理工作很辛苦、很繁忙。“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句话用“说不出话来”补充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语言片断中特意运用某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以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思想感情,组成音乐的旋律,给读者、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反复”。根据反复各项的字面相同与否来划分,又可分为同字面反复和异字面反复两类。什么叫异字面反复?异字面反复即反复各项的字面不同,但意义却相同的一种反复形式。这种反复形式,就是运用同义词语表示意义上的强调,实际上是语意的反复。最常见的有同义词语反复和注释性反复两种。一、同义词语反复有的反复,并不是字面上的重复,而是运用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强调同一个意思,从而形成了同义词语的反复。这  相似文献   

10.
光明和黑暗     
一个人来了来为光明作证那些为黑暗作证的人却早就来了一个人来了来为光明作证为黑暗作证的人却来了无数个对不起我当然按照数量来判断但我并不坚持他们就是黑暗他们不是黑暗但他们引起了黑暗他们不是黑暗但他们妨碍了光明【解读】这首诗选用了一系列在语义和情感上相互对立的词语 ,诗歌的意义就在语词构成的内在张力和语义的悖反中生发出来。“黑暗”和“光明”是贯穿本诗始终的一组相反相成的词语 ,反复出现 ,作为人生世相的阴影及其对立物的喻称 ,是本诗题旨关键所在。诗歌前三节还反复使用了另外几组对立性词语。第一节中分别对应于“光…  相似文献   

11.
考测点导航“重要词语”是指: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①词语的语境义,包括词语临时义、比喻义、象征义等;②代词和某些非代词的指代义:③作为科学概念的词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预习课文、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陌生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解释。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生词,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或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解释“横断面”时,可以借助黑板画来说明;解释“倾听”一类的词语时可以借助表情、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二、用解释加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如:“动员”的一种解释是发动人参加某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文后的练习题和各类语文考试题中,常见有分析词语含义的题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常常会被作者选用的那些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所折服。这些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语”。怎样分析关键词语?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一是比较分析作者在行文中对关键诃语的选择。即用其他可以代替的词语,两相比较,看看原文究竟好在哪里,道理何在。二是结合文章思路,揣摩关键词语。三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关键词语。四是联系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体味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句子内部的不同成分使用了相同的词语,这种情况我们就叫做句内错位反复。它与一般反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相同词语之间不是平行对等关系,而是处在句子的不同成分位置上。例如: 他充其量只能是一支指挥棒,而不是指挥 指挥棒的指挥。(《中篇小说选刊》1991.6.87页) 后一句中的三个“指挥”,依次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和宾语,这显然是作者有意在句子的不同成分间使用反复修辞手法,利用兼类司的多种功能创造句子结构上多样的统一,追求整齐中的变化、谐调中的错综,达到谐趣的表达效果。在汉语中,这样的语法  相似文献   

15.
连接性词语是在连贯的语篇中有效地体现和构建相邻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一种手段。在构建一个语篇时,作者往往会使用连接性词语来引导读者或听者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语篇。对于广告语篇来说,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不仅仅使语篇连贯,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的连接性词语,可以很好地传递信息,并创造新的语义,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光华 《学语文》2013,(5):19-20
“反复”作为语文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某种结构。朗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现代汉语词典》把它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反复”朗读既是阅读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讲读《火烧云》中形态变化部分。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述火烧云的形态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明确任务。二、阅读分析。指名读后四小节。提问:作者通过观察,把火烧云的形态想象成哪几种动物? 板书:马狗狮子 1.学习“马”这一小节。 (1)自由谈,思考作者是怎样把“马”写活的,并在书上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2)组织学生议论。 (3)引导体会“跪着、大起来、伸开、长了、不见了”等词语和比喻句的作用。如:“跪着”,  相似文献   

18.
词句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要使学生认识作者是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与运用的训练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理解”这个层...  相似文献   

19.
在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确切地领会和把握词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能领悟词语的深层意思及其感情色彩。这是阅读的基础,也是理解全文思想内容的起点。怎样揣摩词语在文中的特定表达意义、选择正确的义项呢?1,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指代内容。2.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所概括的内容。即主要从文章的思路方面体会词语所概括的内容。3.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说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揣摩并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附加意义:(1)从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形象感受、语体特点、风格特色来揣摩;(2)改换说法运用比较的方式,揣摩词语的附加意义。对文章中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的理解,需通过反复历练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怕做作文。他们说:“挖空心思也找不到好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学到的词语、写作方法又不知道怎样用到作文中去。”这些意见,触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把范文教学和作文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另一个是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技能。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使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逐步提高,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呢?我们的做法是:突出重点,反复练习,多设“阶梯”,逐步“登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