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周恩来同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抗日时,决定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周恩来在创刊号上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千山万水,辗转迁移到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2.
<正>创刊于抗日烽火中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张且是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日报,同时它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在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功勋卓著,《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和社会活动以服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毛泽东曾给予《新华日报》以很高的评价,称其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尤其是在建党前后和革命战争年代,亲自主持创办了许多革命刊物,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尤其是在建党前后和革命战争年代,亲自主持创办了许多革命刊物,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新5军分区一个干休所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新华日报》的老报童邱俊川,听他讲起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卖报的岁月……A1942年3月,邱俊川才14岁。听说在重庆做贩米生意的表叔文荣章,为他在《新华日报》找到一份差事,邱俊川特地从武隆县乡下来到重庆。那时,听家里人说,在《新华日报》工作就是为共产党工作,就是为穷人工作,并且是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是很令乡下人羡慕的事,邱俊川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迫不及待地来到嘉陵江口米站来找表叔。表叔安顿他住下之后,即刻去和那个为邱俊川介绍工作的“同志”联系,过后才知,这…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最早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党一位较早办报,领导报刊工作的新闻活动家。一九二○年底至一九二四年六月,周恩来同志为寻求革命真理到欧洲勤工俭学。在旅欧期间,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勤工俭学工作,并从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总支部和旅欧中国共产党总支部的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周恩来同志还不辞辛苦地从事新闻通讯的写作,据统计,周恩来同志旅欧期间写了五六十篇《旅欧通讯》,约有二十多万字。在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等有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应该追溯到一九三七年秋和一九四六年夏,那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定,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曾先后两次在南京筹备出版《新华日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未能实现,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南京解放七天以后,《新华日报》才得以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对于这一段历史,我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党报。它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独特的一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它特有的艰辛经历与斗争业迹。直到今天,所有的“新华日报人”每逢回忆斗争往事的时候,总是由衷地深深怀念许多令人尊敬的领导同志,其中包括我们的熊瑾玎同志,他们的名字,与新华日报是永远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熊瑾玎同志是新华日报的创办人之一,是报社的总经理。他同当年许多老同志一起,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党的这个宣  相似文献   

9.
(一)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它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南京开始筹备,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创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它又迁到重厌继续出版。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封闭时为止,存在了九年零四十九天。国民党反动派允许《新华日报》在它的统治区出版发行,也和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一样,是完全出于被迫的。《新华日报》从筹备出版起,就一直遭受到国  相似文献   

10.
潘梓年同志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担任《新华日报》社长,我们和他一起工作了9年多的时间。他是《新华日报》同志敬重的领导人,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报馆全体同志曾撰文祝贺,表示要学习他“坚贞不拔的革命操守,严谨谦和的学者态度,奋斗不懈的苦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1.
1949年6月间,《晋绥日报》社的同志走下吕梁山,奉命到山西临汾集训、待命。接着“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彭德怀、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一部分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进军。我被分配到二野。分配到西南的同志,随军先在湘西北集中。11月1日,我军开始采用大迂回、大包围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突然向川、黔挺进。11月15日,攻占贵阳市,11月30日解放重庆。 194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了。千万读者奔走相告:“《新华日报》回来了。”组织上决定我负责西南《新华日报》城市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49年6月间,《晋绥日报》社的同志走下吕梁山,奉命到山西临汾集训、待命。接着“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彭德怀、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一部分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进军。我被分配到二野。分配到西南的同志,随军先在湘西北集中。11月1日,我军开始采用大迂回、大包围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突然向川、黔挺进。11月15日,攻占贵阳市,11月30日解放重庆。 194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了。千万读者奔走相告:“《新华日报》回来了。”组织上决定我负责西南《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3.
作家艾煊曾任新华日报特派记者。他的这篇回忆文章,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位怀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记者是怎样工作的。他在京一年,平均每月发稿近万字,白天采访,晚上写完新闻稿后,又接着写小说,直至深夜。看来,当一位名记者需要多种素质,而最重要的是:勤奋,  相似文献   

14.
这是吳玉章同志为了纪念《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閉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发表在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的重庆日报上。現征得作者的同意,轉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由我来写回忆,颇有难处。当年,南京新华日报由石西民、杨永直等一些老同志执掌主笔,他们直接向市委请示报告工作,参加领导活动。市委是怎样管报、用报的,他们几位最清楚。而  相似文献   

16.
董小玉 《新闻界》2005,(5):26-2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它像一株昂首怒放的报春花,在抗战的烽火中散放着不屈不挠、振奋民族精神、救国救民的芬芳.这里笔者要论述的是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中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达到钳制舆论的目的,千方百计破坏《新华日报》的正常出版,严格控制纸张供应,就是他们采取的一种卑劣手段。周恩来同志指示,自己开办纸厂,解决报社用纸。1940年3月,新华日报社派遣苏芸、王邦藻、谢世荣3人,以商人身份下乡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需要适宜的社会条件相配合,同时,需要对产生这个传统的历史根源给予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新华日报史》从弘扬历史传统的角度,着力介绍了《新华日报》不遗余力联络读者的工作。在今天看来,这件事已经不足为奇,而在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新闻界却是脱俗的创举。旧中国的报社编辑部一般很少与读者直接联系。报纸为了销路需要了解读者,但对读者的要求和疾苦并不关心。《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报纸,我党视为法宝的群众路线必然要在办报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具体运用;再者,《新华日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团结抗日,为此,它必须与各阶层人民建立紧密联系;还有,处在反动  相似文献   

19.
《新华日报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韩辛茹同志著,张友渔同志作序,重庆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新华日报》的好书,全书近40万言。《新华日报》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也是那些战火纷飞,动荡不已的年代的一面红旗。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它宣传团结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唤民主,反对独裁,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反动政策等,在舆论上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针锋相对的揭露、抨击和斗争。著者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74个问题,按照时间顺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区的沁县后沟村创刊。报社除出版报纸以外,还出版一些图书,通过报社发行系统发行。《新华日报》(华北版)是华北敌后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