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下除了天热不受欢迎外,各行各业都是人心思热:广播电视纷纷开热线、报刊杂志追热门新闻、商家厂家乃至娱乐界的大腕小腕们急吼吼地“热炒热销”,还有广告热、炒股热、旅游热、购房热……一热高过一热。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寻求热点效应,也就是寻求制胜之道,谁都害怕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境。出版业也不能免俗,市场上一“热”方起,就有多家追逐。图书编辑更是闻“热”而动,一马当先,从选题策划到组稿拉作者,眼睛只盯着“热”字不放。热到昏头之时,许多尴尬和烦恼也会由此而生。 五、六年前,我社有一批“故事大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时政周报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和主流媒体进入读者的视野,历史并不长。我们的周报市场一直是作为中央和地方日报的补充而存在。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周报经历了“周末报热”、“法制报热”、“生活休闲报热”、“体育报热”、“财经报热”等发展阶段,尽管其中也产生了一些“大腕”,但作为日报或者是区域性报业集团“补充”的地位从来没有改变。其作为整体的市场份额以及经济实力都很难和区域性日报相提并论,又由于其相对狭隘的专业分工和读者区分.“周报”一直也无法担当主流媒体的重任,直到作为一个整体的“时政周报”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报社应以办好报纸为中心扬子晚报编委会报社理应集中精力办报纸,千方百计办好报纸。但是,当前社会生活的明显转轨,使这一不成问题的常理有时也成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经商热”、“下海热”、“创收热”,不时冲击报社人员的思想和正常的办报秩序...  相似文献   

4.
在舆论导向中发挥“空调机”作用郭东斌“该热的没有热起来,不该热的却热了起来。”这是前个阶段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反常现象。此类现象在报纸宣传上也或多或少出现过,把一些不该宣扬的东西也做了宣扬。这就给党报编采人员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恩的问题:在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经济宣传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一台戏,要使群众欢迎,必须有起有伏,有跌有宕,该冷的地方要冷,该热的地方要热,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尤其是对新经济现象的宣传,把握好“冷热度”更为重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各种新经济现象也不断涌现。如市场开发热、消费热、科技热、电脑热、股票热、气功热、传销热、旅游热等等。时至今日,人们仍记忆犹新。而这些新经济现象在形成“热”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从外力上的推波助澜所起的作用不能低估。权衡得失,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市场开发,这是由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选准、重投这“一石”陆先荣各新闻媒体为了更紧地贴近实际、生活和群众,纷纷推出《热点访谈》《热点追踪》《热点扫描》《热点分析》……有的报道热,受众反应也热,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有的报道热,受众反应不怎么热,甚至冷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是“热点”报道...  相似文献   

7.
书评──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机制金常政近年来,国内出现了“百科热”(当然还有其他“热”),到目前国内已出版的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书达到了120多种,还有编译外国的百科全书60余种,不可谓不热。“百科热”本是一种文化热或知识热,是好事。但近几年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英语热”忧心忡忡者,对国外现在的“汉语热”定会心感宽慰,殊不知二者也正相反相成。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英语热”是其重要条件或曰结果,就不会有现在国外的“汉语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载文批评“烟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明日报载文批评“烟草文化”现在,许多东西都与“文化”挂钩。最近,又冒出了一种“烟文化”。光明日报6月15日第3版刊登《“烟草文化”也要“热”起来?》一文,批评目前有人提倡“烟文化”。文章讲:近日看到一则“烟文化”研讨启事。吸烟干国民健康有害,把“烟...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坛少年成名热,就像60年代的“猩红热”。正在孩子们中间迅速发作和传染:也有人说,坛“小鬼”当家,是对正在老化的坛进行的一次扫荡:更多的人发出疑问,“小鬼”能当家吗?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经济过热,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实上,这个结论是不合适的,措施也并不得当。政府的责任是把“冷”的地方搞热,而不是向“热”的地方一瓢水浇下去  相似文献   

12.
如今,除了新闻时评热之外.讨论“新闻时评”也热.这也是新闻时评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所决定的。作为一种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体.目前对评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博客参政     
代表委员利用博客收集民意,是今年“两会”出现的新事物口。这一现象受到网民热捧,既是代表、委员“代表意识”的回归,也反映出公众对民意采集渠道制度化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自从卫慧的《上海宝贝》一书热出,中国社会便涌动着一波一波的“宝贝热”。商场出动“内衣宝贝”促销女性内衣,在赚取眼球时也赚足了银子;文坛流行“用身体写作”的宝贝,如美女作家成都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各级新闻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新闻载体正确开展好舆论监督也是贯彻党的新闻方针、当好党和人民喉舌、增强自身威信的重要途径。然而,开展舆论监督就容易产生新闻官司,如何在切实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的出现,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面前的一道严肃课题。1983年,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第1期发表《二十年“疯女”之谜})的文章,导致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据说,这是建国以来的首起新闻官司。此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与“经商热”、“集邮热”等同步,出现了“新闻官司热”.先后有200…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近几年图书出版有什么特点的话,我想,出版界同仁经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或者,说得难听点,干脆叫“赶时髦”、“追浪潮”、“凑热闹”的趋热现象,恐怕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吧! 武侠热、琼瑶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丛书热、纪实小说热……,哪怕是不怎么爱读书的,也能信口说出几个“热”来。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版界又接连出现了多种出书热点,现列举几种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读了《新闻记者》第4期上曹瑞林的《舆论监督应防幼稚病》一文 ,笔者也来谈两点意见。关于“冷思考”。现在是不是“冷思考”的时候?不。现在足坛扫黑仍是新闻热点 ,大家都在热思考。曹先生可能认为 ,有段时间司法没介入 ,扫黑就不了了之 ,“偃旗息鼓” ,所以他就可以来“冷思考”了 ,可以诊治“幼稚病”了。其实他也很矛盾 ,司法一宣布介入 ,滞后的曹先生也不得不匆忙以“附言”形式来“热思考”了 ,一点都不“冷”。实际上 ,既然大家都在对热点作“热思考” ,那么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七嘴八舌 ,说三道四 ,均属正常。本来是探讨一个中…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人心思“热” ,报纸杂志追求热门新闻 ,广播电视开设各种热线 ,商家厂家热炒热销 ,还有旅游热、房产热……人们都在探寻制胜之道 ,于是纷纷追逐市场热点 ,寻求热点效应。在此火热的环境中 ,出版业也不能免俗 ,市场上一“热”方起 ,就有多家追逐 ,图书编辑也追“热”而动 ,盯“热”而作 ,“热”到昏头昏脑时 ,许多烦恼与尴尬也就随之产生。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宽松 ,使人们逐渐抛弃旧有的生存观念 ,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生活类图书因而成为市场的热点。在生活类图书的出版过程中 ,各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19.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7,(8X):7-7
类型化网络文学成书市“救世主”?古籍书店还有生机吗?“潜规则”书籍,“热心读者”有多少?令人无语的图书广告语,“读史热”也充斥着“文学泡沫”,[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说热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一些“热”便应运而生。在陕西继“蚯蚓热”、“胆红素热”、“蜗牛热”之后,最近又在兴起“哈白兔热”。一些报刊也推波助澜,纷纷发消息、发访问记、发专版、发广告……,当然,他们都说自己宣传的对象是正宗哈白兔,是为群众脱贫提供信息,是稳靠的致富途径.好在我们农村人难以看到多种报纸,读上一份也就信以为真了。可滑稽的是最近有家报纸一边在二版刊登记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