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3,(14):68-69
一、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我们应该习惯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因为儿童  相似文献   

2.
据一项对广州小学生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的调查显示,有42.8%的青少年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表示不满意,难以快乐起来,其中引起孩子诸多不快乐的主要原因,竟来自于父母的不当的家教方式。有专家说,虽然现在孩子的物质生活丰富,但孩子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快乐,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就出现了偏差,比如经常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没有用孩子的心理去考虑什么是孩子的快乐,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所以经常造成父子离心的教育现象。家教不当 孩子反…  相似文献   

3.
<正>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我们教师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  相似文献   

4.
龚士丰 《现代语文》2005,(10):113-113
现在要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十有八九的学生会告诉你怕写作文.如果再翻翻学生的作文簿,就会看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子说成人话,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没有天真烂漫的童趣,没有妙趣横生的自由想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存在"为考试作文"的思想,过高要求学生的习作,以成人的角度和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为了满足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要么东搬西抄,找套话假话哄骗教师,要么是死咬笔杆子,无话可写.那么如何打破上述被动局面,提高儿童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作文的权力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发展观要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把学生看做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要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看待学生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错误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7.
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师要真正让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不能把成人化的生活强加给学生,必须用学生的视角去认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拓展深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来自学生生活的人、事、物等各种资源,善于捕捉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机出现的学生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能生成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错误其实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错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关爱赏识中,在互相尊重中健康成长。关爱学生给予力量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因此,我们教师要以一颗爱孩子之心,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肢体…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成尚荣先生认为:"毋庸置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英语教学的影响力最终也是要通过儿童自己去实现,英语教学自然应当从儿童出发。然而,我们常常以成人立场来从事教育,常常有意无意地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常常把自己的需求当做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甚至以牺牲  相似文献   

11.
正一是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孩子、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手段的教师,会有怎样的教育动力。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就要投入那种角色。如,孩子病了,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搂抱她、亲  相似文献   

12.
姚芸 《教育导刊》2006,(3):44-45
哲人启发我们:“如果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要想闻到夜来香的芬芳,夜晚得走到有花的庭院中……”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又该如何读懂孩子呢?别用成熟的眼光看孩子人们常把孩子比喻成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中有着许多成人不了解、不在意的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孩子内心深处的各种美丽色彩。若你用成熟的眼光看孩子,只会看到天真幼稚;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缺点,恐怕很难理解童心的纯真。一块奇特的石头,一张用过的糖纸,一根废弃的小木棍都能让孩子们浮想联翩。看着这些“宝贝”,孩子们往往…  相似文献   

13.
记忆中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用素描的方式对比显示了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比如孩子吃饭用的是小碗,饭量也很小;成人则用大碗,饭量也大……最后的画面是一个父亲的大手拉着孩子的小手,父亲微微低下头,一高一低两个身影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莫以我们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教师从文本里看到的或者文本想反映的东西果真是孩子所需要的吗?你  相似文献   

14.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孩子在完成某件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父母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粗暴地指责:“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受益的不仅仅是广大学生,而且给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见解和新思路。有人提出“不要抹煞孩子的闪光点”,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小错误、小偏差,要善于发觉孩子头脑中的灵感,培养个性学生,这使我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要把人看做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做教育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目的(如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迫使学生就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看做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以积极的目光期待他们、赏识他们.一位家长这样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拥抱、赞美他,为他而自豪."做老师的对学生何尝不应该也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陈亚明 《考试周刊》2013,(3):155-155
<正>在初中,由于生物一直作为非中考科目,因此在教学中一直备受冷落。很多学生都把它看做"副课"、"豆芽课"。这种状况任其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要做的事很多。但对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最重要的。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  相似文献   

18.
缪舜 《教育艺术》2001,(4):9-10
在小学校园里 ,常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因怒其不争 ,而做出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体罚、变相体罚、精神伤害等) ,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 ,造成严重后果。笔者以为 ,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用心良苦、本意善良、效果极差”的行为 ,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小学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 ,需要耐心帮助小学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 ,这本应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共知之事。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有许多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孩子看 ,而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容器、机器人、成人 ,甚至是奴隶。如 :许多教师上课时 ,要求学生手朝后端端正正…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以"学生为主、学习为主、自学为主"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成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适应这一要求,教师应把自主学习的权力交给孩子。然而,小学生的自学不同于成人。成人的自学是"个体内向式"的,即可以关起门来独自一人钻研、领悟;而小学生的自学,特别是课堂自学,则多是"群体外向式"的,即在自学过程中,需要外向交流,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需要群体的合作。如我们这个学期  相似文献   

20.
王家臣 《考试周刊》2012,(75):39-39
背诵,曾是我国旧时私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许多人对背诵颇有微词,但在现实教学中明显可以感到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力、思维力,更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因此,让背诵回归语文课堂很有必要。然而,让“人”始终在场,是背诵的理想追求。一、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课文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更会有心地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这样学生的愿望、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才会在教师的心中。如果总是以成人的目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就会被否定,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平视。只有真正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够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何落实背诵任务呢?如下是背诵教学的片断,从中可以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