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僧",指善诗的或以诗名世的出家僧侣,也即孙昌武先生所说的"披着袈裟的诗人"。"唐代缁流,能诗者众"。中唐以来,出现了一大批诗僧。刘禹锡说:"自近世而降,释子以诗名闻于世者相  相似文献   

2.
寒山诗为唐代诗僧寒山子所作,其诗文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上以当时通俗的白话写成,内容上佛教思想颇为浓厚,在唐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一般而言,现传的寒山诗,不仅有寒山诗,也包括丰干诗、拾得诗的内容。《寒山诗》许多版本流传至今,形成了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本、国清寺本、朝鲜本的三大系统。本文拟讨论其中的朝  相似文献   

3.
向秀清 《大观周刊》2011,(37):22-22
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开始,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当下的现代诗。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那么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国诗歌从劳动中产生,而文字的发明推动了诗歌的发展,诗为一心一声,诗歌从来就是人们对自己心灵的呐喊,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又与一定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曾经长期居于文坛中心地位,作为文学正宗而存在,因此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大国,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诗歌理论。"诗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诗力"一词尽管古已有之,但是其内涵一直处于动态流变之中,因此有厘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丁时照 《青年记者》2010,(11):63-64
潘大临定律 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湖北黄州人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句诗"的来历。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无尽遗憾。历代多有人续足,但感觉都不如这一句妙。  相似文献   

6.
文爱艺现象     
文爱艺的诗创作,在诗歌园地里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当前,人们都在感叹诗歌的衰落,诗,越来越不为读者所理解,也越来越被文坛所忽视,形成了诗刊以外的报刊发诗难,诗评少、承认诗人的地位荣誉者更少,诗人已难与其他作家一样有出入社  相似文献   

7.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岭南诗僧领袖、海云诗派的开创者函罡(1608-1685),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俗名曾起莘,字宅师,番禺迼径村人。他创作的两个大型组诗《天然和尚梅花诗》和《丹霞老人雪诗》(简称《梅花诗》、《雪诗》或梅、雪诗),各120首,体裁不一(每组五、七言律、绝各30首),以韵系之。才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曾经长期居于文坛中心地位,作为文学正宗而存在,因此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大国,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诗歌理论."诗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诗力"一词尽管古已有之,但是其内涵一直处于动态流变之中,因此有厘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歌传统。曾几何时,诗歌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到现当代戴望舒的《雨巷》、臧克家的《有的人》、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歌名篇被人们一遍遍地诵读……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似乎遗忘了诗歌。中国诗歌的现状如何?写诗、读诗、评诗的人还有多少?诗歌是不是真的衰落了?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上,诗人、诗评家和爱诗者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作者多了,名家少了诗歌界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的诗歌作者队伍人数在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省级以…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其送别诗更是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唐代送别诗不仅艺术手法巧妙.写法高明,而且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远远超出了以前各代的送别诗。本文试图对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略作评析,由此展现唐代诗人在送别诗中所蕴含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2.
潘大临定律 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湖北黄州人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日: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句诗"的来历.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无尽遗憾.历代多有人续足,但感觉都不如这一句妙.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密码。诗与心灵是息息相通的,只要能读懂他们的诗,就会很容易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诗,能发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心灵的声音,不管你的语言如  相似文献   

14.
《澹游集》成书于元末,为著名诗僧来复所辑,国家图书馆藏有清抄本。该集有着较为独特的文献价值:其一.上编作者中,有94人之诗仅见于此,未见于任何元诗总集、别集,存佚诗数量在200首以上。其二,《澹游集》卷上诗序、书信,卷下文章,有25篇为《全元文》所遗。其三,《澹游集》所载诸人多附有小传,介绍其字号、籍贯、生平履历等,是元末东南诗坛研究的重要资料,可补史志之阙。  相似文献   

15.
夏文利 《兰台世界》2014,(6):155-156
梅尧臣一生所著诗歌达三千首,其中有五百首左右的纪行诗。纪行诗的兴起与发展,有赖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发展,因而,纪行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范畴,它更多地涉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梅尧臣一生所著诗歌达三千首,其中有五百首左右的纪行诗。纪行诗的兴起与发展,有赖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发展,因而,纪行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范畴,它更多地涉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一门表现人内心世界主观情思的语言艺术.为了实现语言符号系统与表现对象的对应,采取了某种程度的语言变形造成模糊多义的效果。“电视诗——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集中凝练地反映生活.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画面清新,诗句凝练,富于想象,强调节奏.具有诗的空灵意境和朦胧美的电视文学样式。”①电视诗歌既然是视听语言对诗歌进行重述的电视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陈祥谦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39-142
《古今类序诗苑》是唐人操诗歌专门之选的最早总集之一,因从未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南朝及初唐诗歌总集的基础上,从编纂目的、体例、时间、集名等方面入手,以廓清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是为续刘孝绰《诗苑》,慧净《诗英华》是再选《古今类序诗苑》及《诗苑》与萧统《诗苑英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闺怨诗是我国诗歌中的古老题材,经历了漫长的传播发展过程.唐代闺怨诗的传播发展在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一是沿袭南朝诗风;二是题材丰富,拓宽诗歌表现空间;三是情感更为深沉,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四是具有绵密软媚与基调悲凉两种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镜宇  熊劲松 《声屏世界》2021,(4):22-23,52
唐代诗人杜甫用纪实的诗行记录一代之历史,将叙事功能引进诗歌,大大强化诗歌叙事、载史、刻画人物的艺术表现功能,为诗歌的叙事化首开先河,同时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对新闻入诗进行了可贵的尝试.杜甫是一个新闻记者型的诗人,他在长期的诗歌实践和诗歌传播中采用的新闻体裁与样式丰富多彩,他善于寓理入事,对新闻入诗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