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一逻辑中介一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需要在大学本科生中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这门课的主题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主线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讲好这门课,需要明确它的教学目标、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解决好这门课程与其他三门课程以及与中学思想政治课之间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这门课教学中将要遇到的各种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伟大的中国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使命也不仅仅停留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本身,因而,中国革命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起点而非逻辑起点;中国市民社会的化育要求才是中国社会普遍革命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先后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理论先声和历史脉动.分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内在关联,可归纳得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脉相承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主线.习...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好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学习和掌握、怎样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精髓要义与实践指向,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李晓伟  刘霞  黄鹏 《文教资料》2007,(23):79-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和实践互动的历史进程,其思想实质充分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是其主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构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论内容,是其主题。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逻辑视角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百年理论成就及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从而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理论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百年行程中逻辑地依次发展出以革命性逻辑为主题的毛泽东国家观、以建设性逻辑为主题的邓小平国家观和以强国逻辑为主题的习近平国家观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一是注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思维方式;二是注重时代特点和国情分析;三是注重将坚持"老祖宗的书"和"创造新的理论"相结合;四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五是注重"走自己的道路"的主体性自觉等。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主线,纵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三个重大的理论创新特点: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实践诠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基于对理论及实践创新成果的再创新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基于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独特的综合创新历程.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到“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传播史”向“接受史”的研究范式转型,既有深刻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基础,又有全球化、信息社会、后现代等世界发展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与传播史既是相对区分的,又是同等重要的,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两个基本面,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的整体性.只有具备整体性,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描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具体地展现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和意义的深刻性,才能更充分地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历史经验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搞好"概论"课的学科建设,教学主线的确立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确立以"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为该课程教学主线,符合中央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有助于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提高大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进程的统一等.构建该课程教学主线具体设想:一是从宏观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成果的精髓;二是阐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三是系统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基本理论;四是阐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发展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观,即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观、江泽民的发展观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参与创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并且继毛泽东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文化依据、实践指向和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理论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又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观念和组织行动高度一致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双重语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经历了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互动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邓小平在继承中国革命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现实,运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一种理论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思想,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理论形态和话语创新的模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个典范,是我们当前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马克思与自由主义两种正义观之间的分歧与逻辑勾连,目的是阐述知识分子的基本使命及社会历史意义;同时,勾勒了当代体制内知识分子的批判模式及其发挥功能的空间;最后,指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基本良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整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逻辑先导;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现机制;领袖求索与群众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引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文章力图从现实、历史和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来界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从而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强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萨特的《方法问题》标志着他从意识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思想历程中,萨特重思了哲学、历史等基本概念,并对马克思主义做出高度评价。最近一些年来,国内诸多学者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哲学,其成就值得我们重视,但萨特从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黑格尔时代以及现今时代在历史中的意义,并隐约指向一种未来的超越,其他的种种思潮或主义则只不过是存在的意识形态而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体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宏观上分析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其基本思路是把纵向的历史的研究与横向的内在逻辑的研究相结合;文本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著作的研究、党的文献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