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公益性的重新解读——兼论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往关于教育公益性内涵的理解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有必要从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的角度重新解读教育的公益性内涵。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纠正教育公益性内涵的泛化,为教育产业性存在保留空间;二是赋予教育公益性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弥补教育产业性缺陷。  相似文献   

2.
产业性和公益性是同一教育本身固有的二重属性,不是存在着产业性教育和公益性教育两种教育。公共财政政策和公共教育政策的偏差、人们对教育二重性及其二者关系的误读造成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乱相和腐败。江泽民在关于教育的两次讲话中论述了教育的产业性和公益性,正确把握教育的二重属性,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教育服务产业,必须对教育服务的产业属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人类活动三大基本元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作为服务产业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通过对教育服务产业属性特征的分析,则可以发现,事业性和产业性是教育服务的两个非本质属性,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表达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并共同为其服务,非本质属性的彰显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和商品化划等号,它并不排斥教育的公益性,它是产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因此,它仍具有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教育的发展总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办学的具体目标和宗旨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产业化与教育最终目标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教育的公益性还是产业性角度来看,政府教育职能都存在着“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处于一种“错位”状态。有必要从处理好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方面入手,依据公益性与产业性比重的不同,将教育划分为三大领域,分别确定政府在其中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6.
教育产业为何不能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阐述产业与教育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论证教育的产业性与非产业性特征,指出当前教育产业化的非适应性和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陈光潮 《广东教育》2009,(11):28-29
高职教育具有产业的属性。从产业的视角看高职教育,可以分解为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方式。同时,高职教育又具有非产业性特征,体现出一种复杂性。拳文结合产业性和非产业性的分野,探讨了高职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产业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比较、高等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的劳动及其价值、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和人力资本理论来分析高等教育是具有产业性的。高等教育产品具有商品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同时作用于高等教育。从理论上论证清楚高等教育具有产业性,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教育产业的观念创新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的事业性和产业性 ,并不是教育的固定属性 ,而是对教育活动在某一历史阶段运行特征的规定。在现代社会 ,教育活动是事业性的还是产业性的 ,并不是它客观上具有的不能变更的属性 ,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 ,对把它作为事业来运行有利还是作为产业来运行有利的主观判断。事业性和产业性是一根坐标轴上可变的连续体 ,如何对其定位 ,既涉及到如何进行理论解释的问题 ,更涉及到实践中怎么操作的问题 ;既涉及到属性分析的问题 ,更涉及到政策如何把握的问题、运行模式如何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市场机制下教育的产业性与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教育的产业性问题,二十世纪90年代初曾经开展过一轮争论,之后沉寂了数年,最近又再一次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说明,教育的产业性问题并没有解决,起码还没有取得共识。到底教育是不是一项产业?要不要培育和发展我国的教育市场?要不要在教育领域中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明,以便在实践中减少由于盲目性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笔者不揣浅陋,拟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市场机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位著名学者曾指出,在二十世纪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两个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张贇 《培训与研究》2003,20(2):68-71
高等教育产业性理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本从对高等教育产业属性分析入手,阐明了高等教育虽具有产业性但产业化提法不合理,以及应从引入产业机制、采取分类管理、进行制度创新、推进国际化竞争等方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产业性不容置疑——兼与王晓辉同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任何国家都要保持各行业在发展上的平衡。但如何保持平衡,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策略是从中观的产业经济层面入手,建立产业间合理的结构性联系。但具体将哪种产业置于产业结构中什么层次和什么地位,主要取决于当时对该产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既要遵循各产业特性的要求,同时也要着眼于调整产业之间不同特性的联系方式与手段。王晓辉同志(以下简称王)在《教育研究》1999年第12期发表的《关于教育产业属性的质疑与探讨》一文,很值得从产业理论和产业政策的层面上进行反思。什么是产业性?教育有没有产业性?教育的公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着教育与市场关系中的基础产业性特征,指出了教育市场中存在着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价值交换活动,进而提出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各阶层人士均对此争论不休。时至今日,虽争论已经不多了,但仍然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争议是好事,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我是教育产业的积极提倡者,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教育是产业,是服务性产业,办好教育、发展教育,必须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1郾教育是服务产业有些人不赞成教育具有产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是公益性的产品。我认为这种以教育的公益性来否定教育的产业性的观念是片面的。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有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教育的公益性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产业问题的讨论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服务消费品的阐述观点,分析了教育的产业性特征,同时,讨论了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多元化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12年来,我国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不仅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作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大胆探索,而且在教育改革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中,教育如何去适应和服务这一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换脑筋、搞改革、干实事,去开拓教育新路。为此,结合教育的产业性提出特区高教改革发展的思路。一、在理论上确认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教育是否具有产业性?是否属于第三产业?这是近年教育界争论的热点。笔者认为,只有在理论上确认教育属于第三产业,在认识上确立教育的产业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我国  相似文献   

17.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得以合理存在并发展的基石.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机构的运行过程是公益性和产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公益性是远程高教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核心要求,产业性存在的价值最终诉诸对远程高等教育所应具有的公益性的维护.远程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办学主体对公益性认识不足引出公益性危机.制度建设是维护远程高教公益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教育的产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业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但其特殊性在于:教育目的的非营利性,教育资源的主体是人力资源教育过程的非经营性,教育产品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教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在发展教育产业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市场自发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两对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安徽钟以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视作一种消费事业·将教育投资当作纯消费费用.对不同的教育领域也一直未加区别对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教育的产业性开始渐趋为人们所认识。而在整个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