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概念是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而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领域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因此,"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失效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失衡性、政府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失信性等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效能低下,社会稳定形势较为严峻,亟须从理论上探索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新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理念升华,为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提供了新的审思视域.根据"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发展要求,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治理需要从转变发展理念、完善评估制度、重塑政府信任出发,以实现社会稳定风险成功预警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关联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风险和公共危机的不断发生和蔓延。公共危机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对第一个面对危机接受考验的地方政府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危机发生时第一重要治理主体,就必须从加强危机预防意识,完善危机治理预警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合作机制和危机治理组织机制,创新践行危机治理分类治理策略等方面不断提升危机治理能力,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良好合作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模式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障碍为基础,论述了"三社联动"的概念,运作流程,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三社联动"的作用价值取向与对策和建议,在我们认为,"三社"能有效的衔接和有效的互补进行联动,"三社联动"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下能有效的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水平和加快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社联动"对促进我国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  相似文献   

5.
含硫气田"三废"治理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受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性影响,"三废"达标治理难度大,面临的环境风险高。本文针对含硫气田开发建设中主要采用的"三废"治理工艺路线、处理方法等进行列举分析,总结环保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为含硫气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风险社会与环境风险背景下,食品安全已成为引发全球性恐慌的重大问题。结合风险预防原则的科学不确定性、较高阈值、符合成本效益三个判断标准,以及食品安全领域的特殊性,参照欧美法律和制度经验,应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适用风险预防原则。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风险预防措施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一是完善食品安全风险全程控制制度;二是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三是加强基层食品监管体系建设;四是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机制;五是建立网络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制度;六是完善食品安全联动奖惩机制,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7.
哲学视野中的当代风险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系列对人类影响重大的事件的爆发,蕴含着时代的深刻变革,标志着我们已无可规避地置身于风险社会,"风险"代替了"危险"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面对当下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驾驭的世界,风险管理为我们应对风险提供了重要策略。因应当代风险特征,应实现风险管理的创新,即要实现风险管理的重心前移,倡导主客体互动、发展人文导向,贯彻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育纠纷呈急剧上升趋势,"学闹"现象时有发生。"学闹"和一般教育纠纷不同,具有自身特征与表现形式,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治理"学闹"现象,可建立学校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构建教育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合理、公正、高效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实施和推广校方责任险,呼吁社会关注并正确引导之。  相似文献   

9.
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是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在融媒体环境中,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日益表现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舆情风险"触点"增多、全平台扩散、演化更趋复杂。不同社会子系统之间交互影响,容易导致舆情风险的放大蔓延,造成公共失信、社会失序以及治理失败。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系统性风险的治理需要整体策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舆情引导,从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分类处置、信息发布、靶向供给、强势引领、社交传播、精准管控和形象修复等九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人们在享受各种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曾提出"社会风险"理论,而作为对这种"社会风险"理论在刑法学层面的回应,"风险刑法"理论在西方国家一时兴起,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就我国社会而言,其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与变革时期,"风险刑法"理论的引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对于这种理论的实际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应该重新审视的三个“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钦斯、富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我国的官方表述以及国内外相关发展情况,就学习型社会究竟是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究竟为了什么、学习型社会建设究竟要抓什么等三个"老问题"进行了再研究。通过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学习者"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学习和创造"是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活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主要特征,个人和社会自由全面地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的。这应该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20,(3):15-20
在健康中国背景要求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成为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理念,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主体的协同治理作用,从法律、监测、预警和监督等方面入手,从而创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以期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湘南学院学报》2020,(1):14-18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效,提升小康成色将成为贫困治理的主要议题。如何破解并阻断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岭走廊部分民族脱贫村寨进行田野调查,脱贫户面临的返贫风险集中体现在防贫能力不足、脱贫政策不稳定、部分贫困对象严重依赖政府等方面。影响返贫的风险既有源于自然灾害、健康缺失等传统因素,也有社会结构变迁、乡村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非传统风险。贫困问题不只是经济贫困问题,也是精神贫困、能力贫困问题。有效防范返贫风险,必须赋能与兜底双轮驱动,"精神短板"与"能力短板"同向齐补,着力实施韧性治理,从根本上提升发展韧性,增强脱贫村寨、脱贫户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发挥教育安全对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作用,应根据教育风险引发的安全后果分类来研判教育领域内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公共生活以及诱发综合影响等四大类型的教育风险及其防范。厘清当前教育风险的内涵、特征,从系统内原发、系统外诱发、系统内外关联三大来源,揭示教育风险生成机理与演变规律;建构嫁接、靶向、溯源与融合四种不同的教育风险治理模式,廓清教育风险治理原则、基本要素与治理过程,形成教育风险防范机制与策略,为推进国家教育安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32-133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目前,在烟草专卖执法中,存在着没有按照法定调查程序检查、收集证据、注重实体轻视程序等现象,这与现代法治社会对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所提出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也客观上导致了专卖执法行为存在诉讼败诉的风险,如不早预防与纠正,会影响烟草执法的整体形象,影响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散寄宿类学生由于住宿条件、生活管理、家庭情况、个人条件等方面具有诸多特异性,其周围常存在一些危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安全风险,文章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周围存在的学校周边社会安全风险、学生身心健康安全风险、突发自然灾害风险、食品健康安全风险四种风险类型,提出采取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完善工作责任问责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和预判三方面的安全风险防控的路径与方法,为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防范与治理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8.
"熟人社会"随着21世纪以来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以来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类型研究的重点。"熟人社会"由费孝通先生提出,发展于贺雪峰、陈柏峰等人,在21世纪重新焕发光彩,对于当今乡村治理理论的定义、现状的剖析、路径的抉择都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于"熟人社会"内涵、历史渊源、基本现状与特性的阐释,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思想、现状、路径提供了准确的理念指导,规避风险与路径选择,并通过对于理论、现实、路径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乡村社会的治理方面也存在着治理能力弱化,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在完善农村社会的治理以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存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以及对"新乡贤"缺乏认同感等困境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重塑农村的乡贤文化,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乡政权制、人民公社制和"乡政村治"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的治理模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乡政村治"作为我国当前乡村的治理模式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但在新形势下,"乡政村治"治理仍然面临二元权力不能有效衔接、不同利益不能合理平衡和多重关系不能科学协调等现实难题.从乡村社会的实际出发,以乡村治理的现实难题为突破点,"乡政村治"的重点应放在.乡政村治"治理中的权力有效衔接、利益合理平衡与权利(力)科学明晰等治理机制的优化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