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单元突破口 第六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几篇课文在语言上都有准确、生动、形象的共同特点。故事单元的教育突破口应为“总分结构中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 总说分说是说明事物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本单元课文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对于此结构中总说的理解一般为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位置多在开头或结尾(结尾总说多为总结全文)。开头的总说段即为下文分项说明的依据,段中大多都有关键性的最能概括分说内容的一句话。而教师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从初学议论文的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应把分析结构作为初中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的突破口。因为议论文的结构是议论文段落层次的组成方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论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体现了作者逻辑论证的思路。此其一。其二,教学课文是为了学生会写作文。而该单元的作文训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学这个单元,就应处处为学生的作文训练做准备,让他们通过范文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安排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驿路梨花》是记叙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是说明文。前三篇是讲读课文,第四篇是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突出记叙中的点“睛”之笔,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的突破口。所谓点“睛”之笔,就是在记叙中的恰当议论。 单元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为什么本文却只说是“记叙中的议论”呢?其根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单元内的五篇选文;二是单元中的“作文训练”范围和要求。从单元中的五篇选文看,虽然文章中有些说明性的文字,但不是主要的,这与五篇文章的文体性质有关。尽管五篇文章中既有散文,也有报告文学,但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恰当的议论与抒情。再从单  相似文献   

6.
教读本单元的突破口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文体虽不尽相同,但其间所反映农村经济生活、戏曲欣赏、诗歌的赏析、漫画选评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的意境美、漫画的讽刺幽默意味、京剧所独具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小说的情节起伏和人物的多姿多彩都要求学生能够进入到这种美的境界中去,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文学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感悟、去领略、去品味。而语言是构建文章的材料,文章的理解、分析以至鉴赏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意象的载体。因而抓住语言,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深入理解。无疑是找到一把打开文学欣赏大门的金钥匙。 从学生来说,任何一篇文章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文章的语言,某个词用得好,某个句用得好,某个段写得好很容易捕捉,印象也深刻。由语言分析深入下去,对于全篇的理解,重点、难点的探讨,甚至美的欣赏、陶冶,才有了立足点,而不至空泛、抽象。变美的意象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7.
尽管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运用立论和驳论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但是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基本写法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范围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学习驳论点或驳论据、驳论证等基本方法”,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展开来讲的也是驳论,因此,驳论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然而,在议论文的学习中,驳论是较为艰难的。如何化难为易呢?简便可行的办法是:用“立论”突破”驳论”。由于在本册第二单元已学过立论的知识,同学们已懂得了“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框架,而在这两点上,驳论与立论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其“同”,从“同”生“异”,点破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突破口 人们要获得知识和能力,就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信息从哪里来?报纸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养成读报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读报能力,我以为,应以“读报应该怎样去读,读些什么“作为读报单元的教学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小说。单元教学要求有两点:一、进一步理解小说三要素,了解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二、体会小说情节安排方法、景物描写的作用、语言运用的特点。根据小说的特点,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应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突破口。那么我们怎样去具体突破呢?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文言文,但分属于三种不同体裁。一是游记:有《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三篇;二是诗词:有《观沧海》、《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钱塘湖春行》、《如梦令》、《西江月》六首;三是寓言:有《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则。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领会诗词中写景、叙事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感情;3.学习理解寓言要注意选择角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笔者认为本单元的突破口应是分析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诗歌重意境。“意”即主体的内在精神,就是这里所指的“情”、“境”即客体的外在对象,就是这里所指的“景”。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就是指能够通过诗中所写之景去领会诗中未写之情。诗歌对景的描写,学生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而景中之情、景后之情,就往往不易捕捉到。因为这毕竟是抽象的东西,还要仔细想一想。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诗中所写之景去  相似文献   

12.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简言之,即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基本能力”。 以“阅读的基本能力”为突破口,是因为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其基本任务是:指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此外,它还具有多种作用,可以促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丰富知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突破口 一、把握灵便多样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六种: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本单元除了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之外,还灵活地运用了作诠释、引用、列图表、拟人、摹状貌等不常用的方法,此类方法的恰当运用是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特点而确定的。《死海不死》引用神话传说来说明死海的“不死”及其形成的原因,不仅增添了趣味性,也生动地展示了人们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统筹方法》配有三幅“箭头图”,简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是教读课文,《短文两篇》、《巴黎的桥》是自读课文。其中《短文两篇》又包括《吴门桥》和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母亲架设的桥》。这四篇课文的题材同是写桥,但文体不一,内容各异,因此,进行本单元教学必须紧紧扣住重点,否则学生就会学得支离破碎,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第三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本单元是第三册的开首单元,如何将上一册的记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而小说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本单元教学突破口应选择在“怎样写人”上,准确说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按说,学生进入初中后,已接触过一些小说。但由于编者的侧重点要么是让学生从再现生活画面的写人记事中去了解生活,要么是对记叙要素的掌握;要么是为了把握记叙的详略繁简。所以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小说的特点,在一般记叙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怎样写人”,继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怎样把握小说情节,怎样结合背景把握深刻思想意义,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这一单元的教学有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性。这是选择“怎样写人”为突破口的理由一。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应选择什么作为突破口呢?我认为,应当高举“归纳总结”的旗帜。 这一单元的课文是说明事理的,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要解决这深一层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原有的知识。 “重复”是积累知识、提高成绩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认真总结初二所学过的知识加之本单元的知识延伸,这样,有利于第六册说明文系列知识的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过至关重要的一关——中考。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和《活板》是讲读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属自读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分别说明建筑物的构造、书籍的演变状况、古代活板印刷的程序及花的颜色变化规律。学习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明确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说明文既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又要根据说明目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简而言之就是“说明的应用性”。 以“说明的应用性”为突破口,符合全册对说明的训练规律。本册的前几个单元对说明文体的基础知识(诸如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顺序、结构等,)分别进行了单立性的着重学习与训练,而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文体,势必要更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选择这个突破口,使全册完成了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从单面了解到多面综合的过程,符合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朱伯清笔下饱含亲情至爱的背景,还是吴伯箫笔下激荡革命豪情的竞赛场面;不论是王鲁彦笔下雄壮奇伟的海潮,还是臧克家笔下澎湃着热情的巨人和高标,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一切无疑与作家们的表达方式的娴熟运用和饱蘸激情的创作精神有很大关系。作为叙事散文,它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手法。而丰满的形象,感人的场面,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