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HP的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眼于郑州煤炭矿区的特点和实际,构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由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郑煤超化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选取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矿业活动有关的环境影响4要素20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鹤岗市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采用专家系统与客观结合确定权重,对遥感数据和实测资料进行提取和分级量化,建立矿山环境评价模型,应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对评价单元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将鹤岗市煤矿区生态环境分为环境良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5个等级,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既有尾矿库复垦及生态建设效益综合评价对实现矿山绿色发展理念具有显著意义。针对既有尾矿库复垦和生态建设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构建既有尾矿库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继而利用三角形隶属度模糊映射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建设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表明,该复垦及生态效益评价模型能够作为既有尾矿库效益评价方法,且评价结果科学性、合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学报审稿专家的审稿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对审稿专家进行有效地激励,从审稿专家的"学术水平"、"审稿质量"、"审稿时效"、"职称"、"单位级别"这五个准则层面构建了审稿专家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可以实现量化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对无法量化考核的其他指标进行了相对客观合理的定性描述并设置分值,实现与量化评价的衔接。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审稿专家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这样对综合两种方法得到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使得对审稿专家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我国专利数量巨大,但质量高低不齐。高质量专利对技术追踪、技术引进和资产管理极其重要,低质劣质专利则会阻碍科技创新的评估。聚焦高质量专利并进行挖掘可以获取更加深层与核心的情报,但高质量专利筛选却如"大海捞针",目前尚无可行的识别筛选方法。探索适合中国专利的高质量专利评价模型及筛选方法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当前专利质量及评价进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延伸并界定高质量专利的内涵,对专利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进行创新拓展,构建分级、分层的多维视角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创新指标体系建立高质量专利识别方法流程模型,最后以上海市高质量专利分布现状为例验证了方法模型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并为创新主体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质量专利指标模型及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用该指标模型和识别方法可对某地区或某领域的大批量专利进行筛选识别,为实现专利技术情报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中国气候分区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气候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全国1973年~2002年7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了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气候指标;对每个气候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分成4~7个区域,进而在每个分区里利用"回归分析 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各气候指标的1km×1km栅格数据,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全国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气候进行了综合评价,实现了参考土壤、植被等其他空间数据、进行气候要素区域空间变异的定量化表达及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杨倩 《科学中国人》2014,(10):66-6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当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探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运用对比法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需要选取以不同生态类型为基准的生态环境因子,调整和更改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建立基于遗传投影寻踪的期刊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把期刊质量多维评价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指标,根据该投影指标值的大小对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从而解决了各单项期刊质量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了期刊质量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辩力。以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2008年版)为例进行期刊质量评价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采用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建立路域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模型,来提取路域建立前期和运营期沿线生态环境质量信息,进行两个时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信息提取及分析。评价及分析结果可以为路域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提供更加宏观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利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构建网络课程综合评价模型,详细描述模型的具体计算过程,并进行应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电子商务网站流量的各类指标进行逐级评价。方法:使用了变异系数法求取权重值,使用了模糊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电子商务网站流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例进行评价分析。结论:实例分析和结果表明,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流量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提供客观正确的评价结果。流量指标中的流量数量,流量质量,流量来源,流量转化对于现今的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仍然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莹  赵勇  刘昌明 《资源科学》2004,26(6):83-89
该文分别考虑了包括节水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指标,在构建了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节水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对各个体指标的发展趋势和与国外的用水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后确定了不同指标的标准值,并建立了"综合目标分层次评价模型"进行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的量化综合评价.该评价模型由节水型社会目标模型和节水型社会发展子模型(Dt)、节水型社会保障系统子模型(St)2个子模型构成.以水利部确定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绵阳为例,进行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的实例研究,分别计算了绵阳市的节水型社会评价综合指数、以及节水型社会发展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实现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节水型社会发展指数仅为10.2%,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各区域的节水型社会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距,绵阳市节水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赋值,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选取用于定量分析评价期刊质量的8项指标,运用综合评估法分别计算出每项指标的权重.提出可以用其中的4项指标代替8项指标来构建期刊学术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医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计算、分类及结果的合理性效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元数据质量是数据价值实现的关键,元数据质量评价可以促进元数据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国内外元数据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元数据质量评价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元数据质量的内涵和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其次,从元数据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应用四个维度对元数据质量评价的进展进行介绍;最后,对元数据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结论]元数据质量存在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是其核心都强调满足用户的需求程度;评价指标主要可以划分为元数据形式指标、元数据内容指标和元数据效用指标三个维度;采用基于评价指标计算的评价方法是当前的主流方法,主要应用于开放政府数据平台和开放科学数据仓储等的元数据质量评价。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智能化和评价应用的多样化将是该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专家评分法构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就评价模型的指标和权重进行两轮咨询评分,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进行了量化和赋值;最后采用综合评分法构建评价模型。随机选取国内20所高校图书馆,应用本文的评价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构建综合评分评价模型。根据调查数据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功能和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未确知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多智能体系统不确定性结论合成的盲数模型(HABH),建立了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某矿安全管理实例中.评价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对矿山安全管理进行评价更直观、更科学.  相似文献   

18.
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资源科学》2004,26(6):104-110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还能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表明,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Ⅲ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饱和值,开采潜力较小.咸阳和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潜力.宝鸡情况最为乐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Ⅰ级,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对于整个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指标贡献率分析表明,为了提高关中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人口发展规模、注重地下水以外的"开源"工程建设、提高地下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以及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开发的农业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该文论述了土地资源开发生态效益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建立了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方面:1、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评价指标;2、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分级综合评价法,即分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研究;生态效益分类评价包括生态结构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生态效益总体综合评价。通过对吉林西部土地开发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反映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比较合理,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便实用,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青海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青海省南部高寒地区玉树、果洛州及唐古拉山乡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将自然景观(本区主要为草场)与人类生存居住条件结合为一体,综合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本文的特点与创新之处。文中20选择余项指标因子建立青南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其中重点分析了主导因子-高程与太阳辐射、冻土浓度、草场质量分布、居民点密度的数量统计关系。青海东部各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中部环境质量相对较严酷,而西部、西北部环境质量极端恶劣,成为著名的“无人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