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应具有语文味,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受到熏陶,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何来呢?一是教师从自身入手,爱教育,爱语文,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专业素养,以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二是巧用多媒体,注重诵读,亲自示范,品味文本,以突出语文味;三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从而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上师生心与心交流,文与文碰撞,让语文味溢满课堂。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要求教师自身先具备浓厚的语文味。课前具有独到的语文眼光,净化语文课堂,是前提条件;课中洋溢浓郁的"读味"、"品味",是丰盈课堂语文味的关键环节;课余丰厚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又是课堂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它既应该结合文本又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同时又应该充满语文味。因此拓展的时机、内容、方式等等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决不能为拓展而拓展,让拓展流于形式。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努力使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力争拓展延伸与课堂教学浑然天成,让有效的拓展成就高效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要回归语文的本真,要有语文味。教师要讲究课堂的文化品位,使语文教学的文化意义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生成。总之,要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黄丽珍 《科教文汇》2009,(21):93-93
新课改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要求教师自身先具备浓厚的语文味。课前具有独到的语文眼光,净化语文课堂,是前提条件;课中洋溢浓郁的“读味”、“品味”,是丰盈课堂语文味的关键环节;课余丰厚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一些名师或特级教师的课,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常常强烈地感觉到他在带领学生上语文课。从他们的教学语言,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你都能充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激情、书卷气。他们紧扣文本、顺延文脉,引领学生用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他们的课堂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方苗娟 《科学大众》2015,(2):6-8,151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不能准确定位学生学习起点,自身对文本解读肤浅,教学机智不足、学生观不正确等因素制约,使得课堂"引领"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不能达成,语文课堂也无法体现语文的魅力。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以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专业素养为根基,在课堂的巧妙引领上做足功夫,锤到关节处,引在恰当时,以期学生完美地实践语文学科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两个层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就是教师与课标、教材、编者、学生展开多重对话,找出蕴涵在文本之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生长点的过程。本文探讨"多重对话"背景下文本解读的实施策略,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当我们走进课堂,就会发现许多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文本的拓展,让学生查找、搜集资料,并将此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而这无论就阅读本身,或就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来说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关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真真切切感受文本,一是要以情入景,"反其道"体验语境;二是以景入情,"趁热打铁"体验文本;三是因景托情,"直捣黄龙"升华文本。教师始终要为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也直接说明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必须参与其中、主动交流,让语文课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的"百家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不是泛泛学习与简单交流。解放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课堂"活"起来,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浅谈自己对如何解放语文课堂的几点体会,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真正敢于动嘴、动脑、动手、动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富有动态、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总会出现这样那样,出人意料的"小插曲",语文教师要在精心预设文本和学情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上这些精彩的"质疑"、"讨论"等动态生成资源,打造初中语文的和谐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对话不仅要求教师要将民主意识贯彻教学始终,实现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更重在强调"阅读对话"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突出"倾听"文本是实现真正对话的前提.本文主要探究"语文阅读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而使"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合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准确把握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巧挖文本"语用"点,强化语言训练;借助"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效课堂,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学习谋篇布局,进行写法迁移;同时辅之以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文教师,要还语文本色教学,让课堂充满语文的芳香,就要深入地投入到文本的细读中来。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9)
纵观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传统的小学语文"单篇精读"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效性不够强,语文教学幸福指数低,多数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较少,缺乏与学生多层次的交流,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弱。基于以上教学现象,我们通过巧设议题,激发期待的阅读策略;内容整合,掌握连结的阅读策略;深度思维,掌握提问的阅读策略;方法多样,掌握节奏的阅读策略等四个方面对"1+x"多文本阅读课堂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的“知性对话”不同于简单的“问答”,也不是随意的“漫谈”,而是师生双方通过对文本和他人的理解、感悟、批判、接纳而展开交流与沟通,以“生成”新的理解与其识的过程。本文拟从准确把握对话时机,巧妙提出对话话题的角度思考,在学生认知断层处、“愤”“悱”之处、情感共鸣处、思想争鸣处展开对话,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在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充分对话,相互作用,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构建知性对话课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进入学校课改新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致力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文本教学间的整合,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历,加深小学生文本的全面理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意义至关重要,而怎样解读,探究文本的"弦外之音",这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真正的文本解读理应素读文本、细读文本、适读文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挖掘与拓宽,这样才能更好地捕捉到文本的"弦外之音",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