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历史研究的花样如何翻新,都不能漠视基本的逻辑方法。它是概括历史认识的基本工具,是形成历史的理论体系或逻辑体系的必要手段,是深刻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哲学彻底性的根本标志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是否彻底。而要彻底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键在于以什么为基点和出发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本质意义,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它植根于人类实践,贯穿于人类认识,是表现着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本质关系的一个基本矛盾。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只能立足于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欧洲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这一根本立足点提供了素养。唯物史观的创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科学地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问题逻辑的研究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问句实质上是题设加问式构成的,预设理论对鉴定问题性质和探讨问题间关系有重要作用。问题逻辑新区对问题的考察与以往的问题逻辑研究不同,不再对问句进行孤立的挖掘分析,也不再解剖至微,而是把问题放入系统中,前后连接起来考察。在发问与回答、再问与再答的链条延续里分理出Q-Q关联问题(Qn→Qn+1)、A-Q关联问题(An→Qn+1)和A-A关联问题(An→An+1)三种不同情形来考察和探赜。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根源,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石,对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精神塑造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的生成逻辑,明晰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科学要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时代伟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扬起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旗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成为人们奋进追求的目标。围绕美好生活建构问题,从多个层面展开逻辑探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人的内在超越本性出发,探寻其理论逻辑;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出发,探寻其历史逻辑;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出发,探寻其现实逻辑;从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依靠人民群众与激发个人意志相结合的矢志奋斗出发,探寻其实践逻辑。这样,就可以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结构上看,数学是问题和问题解的集合,逻辑是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桥梁。具体到中国古代数学,其一般结构表现为:问、答、术(图)、草。"术(图)"阐述解题原理和步骤,"草"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二者的功能和西方数学中逻辑的功能完全相同。中国数学中的"术(图)"和"草",就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中国逻辑。中国数学是中国逻辑必然推理的研究对象,二者具有相同的源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理想信念有着鲜明独特的理论、实践与文化方面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指导,实践逻辑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对民族复兴的不懈探索,文化逻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反映,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国际与国内的相互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冯·赖特运用条件分析法对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做了全新的阐释和处理,但在国内尚未见到有人对其作深入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为了改变国内的这种研究现状,我们将评介和阐释冯·赖特的条件分析法归纳其逻辑理论,目的在于发掘其科学知识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成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生态理念、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理论为其理论渊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威胁、国内主要矛盾及生态领域的新变化催发的现实诉求、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客观昭示为其现实基础。从逻辑主线看,人民至上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主线,答“为何建设生态文明”之问、表“讲政治、重民生”之态、遵“六个重大”之则。从价值指向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中国智慧的理论价值、为世界各国的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方案的实践价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提供中国范式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随着军事局势日益恶化,经济危机渐趋严重,政治统治如履薄冰。如此情势发展到一定程度,终至诱发了文化思想领域的剧烈震荡:既往的整个价值体系被迫调整、改变,以全面省察中国积贫积弱的真正根源,切实探索西方世界强大的奥秘。换言之,当历史演进到近代以后,中国文化面临需要重构的现实选择。为俊杰者识时务。一时间,群贤并起,持论仁智各张,境界纷呈,大有“百家争鸣”之势。其中,严复(1854——1921)以融贯中西的深厚学养和敏锐思考,就这一时代主题作出了独特应答:中国文化建设需要逻辑学。一、中国…  相似文献   

11.
12.
勇于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是锻造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保障。因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身因子和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与实践中把握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从政治立党、理论强党、人才兴党、制度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把握自我革命的实践逻辑,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实现长期执政、永葆初心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把握价值意蕴,进而推进党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教授析出的逻辑悖论“三要素”,即“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和“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为澄清逻辑悖论的本质认识及其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三要素”内在地包含了分析逻辑悖论的基本方法,解决逻辑悖论的基本路向,以及解决逻辑悖论的一般评准,为充分发挥逻辑悖论研究的方法论功能与认识论价值奠定了基础。“三要素”在逻辑悖论研究的历程中具有历史性界标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他在中国引进现代逻辑,率先在高校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使现代逻辑在中国从无到有,开辟了逻辑教学和研究现代化的道路;阐幽探微,发展了逻辑理论;普及逻辑知识,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逻辑专业人才,对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20世纪50-60年代,他对自己早期逻辑思想的错误批评,对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既植根于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又汲取了西方美学中重逻辑推理的精华,同时又与其家庭教育及个人经历紧密相关。这三者共同构建了其美学思想的底层逻辑,并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贯通中西以及关涉人生与艺术的独特美学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命关怀。基于此,文章将从底层逻辑与建构路径两方面探究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形成,挖掘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与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旨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强化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学科知识是认识学科本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科学学科知识视角,探赜科学学科知识结构,针对科学教育师范生学科知识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课标背景下科学学科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赜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难题之解的逻辑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发实施以来,实践性教学业已被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在总体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各高校践行的具体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本研究以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四大特性要素为切入点,对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思路进行了正本清源的分析工作,着眼于探赜破解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难题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8.
19.
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是有机联系、互动共进的。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发展”,而“和谐”是为了发展营造良好的主客观条件;和谐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科学、协调地发展;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全面地兼顾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发展。只有兼顾其它方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社会达到一个和谐、健康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社会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和过程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根本立场、价值诉求和基本主张。因此,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是一个包括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观主张、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主张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观主张在内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观主张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不合理性等。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主张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观主张主要包括: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专政是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的解放离不开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联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