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月芝 《河北教育》2002,(12):26-27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小学生学习应用题首先接触的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由于它的结果可以直接求得,比较简单。接着学习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它的结果就不能直接一步求出了,也就是说不能依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立即求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首先感到困惑的就是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不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这种困惑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习惯于学习一步计算应用题时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学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中,…  相似文献   

2.
我在进行毕业班应用题总复习时,按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二条线索,设计出应用题的“阶梯式”题组和“平行式”题组。用这两类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阶梯式题组 阶梯式题组就是以一步计算应用题为基本题,使其条件按照由简到繁、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为一系列应用题,组成题组。通过阶梯式题组的训练,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一步应用题与多步应用题之间的关系,掌握多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教学(包括一般文字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提供读题法,培养理解能力 读题是解题的第一关。教学应用题或文字题时,第一步就要让学生认真读题。通过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来稿摘登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应用题呢?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如逆向分析法。所谓逆向分析法,就是在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后,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先算什么,...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弄清题意.出示例1,学生读题,教师提问:(1)题里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题中“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后一个"平均"是指把什么数平均?它与前面的那个"平均"有什么不同?其次,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揭示数量关系,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揭示部与总的关系.教师问:要求剩下多少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哪个条件是隐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相似文献   

6.
一、“条件”和“问题”的“求同”与“求异”对比四年级整数部分的三步或四步应用题比较难,如何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同类题,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上的变化,进行  相似文献   

7.
非完整题即为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只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需要先补充一个或几个条件或问题,然后进行解答的应用题.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解答应用题需要的两个条件都直接给出的,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两个条件叫直接条件。当其中一个直接条件转化为间接条件时,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就转变成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两种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往往不理解,不会运用它去学习掌握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以复习练习为基础,逐步改换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三步式题和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式题(第二级运算中含乘除混合及两个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能对三步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简单分析,进而解决应用题。3.培养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列式,解决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过程】一、题组呈现,以旧引新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采用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并围绕一个或几个重点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1.选择条件和问题编题,重点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编题时,教师先给出几个条件和几个问题,要学生根据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选择,然后编成一个或几个应用题。例如,  相似文献   

11.
1静态封闭题型与动态开放相结合这里,笔者将“静态封闭题”解释为:指那些已知条件与待求结论均为事先作出明确规定的习题,如:传统教材中的典型范例题和练习题、数学名题等.对这些习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以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来求解问题的答案.而所谓的“动态开放题”是指事先给出一个问题情景,而在这个问题情景中,条件没有事先充分给出,而待求的问题则是明确的.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允许学生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获取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条件,而且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精神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对各种‘解答的方式’的优劣(或合理…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的数学题目中,所给出的题设条件是恰好满足解题要求的,现在出现了一种新颖试题,要求我们先对所给出的题设条件进行选择,然后根据条件再解题.解这类题时,必须透彻理解题设条件的数学意义,认真分析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途径.那么怎样选择条件呢?  相似文献   

13.
纵观历年高考数学试题,探索性问题(由给定的题设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是热点问题.因为这类问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探索性问题的类型和求解思路1.1 归纳型对未给出结论的问题一般称为归纳型.求解思路是:通过对题设条件中的关系式或特例进行观察、分析、联想、比较,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结论,然后加以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旋转问题中的探索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或未给出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再加上题意新颖,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数学能力,从而使它成为中考试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一、结论探索型结论探索题,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给出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解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6.
第四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是加、减混合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开始。从解答一步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为了让学生过好这一关,  相似文献   

17.
开放型问题常见的形式有: 1.给出条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者结论不确定,需要解题者探索出结论并加以证明,这类问题称为探索结论型题. 2.给出结论,没有给出条件,需要解题者分析出应具备的条件,并加以证明.这类问题称为探索条件型题.  相似文献   

18.
仔细观察题目给出的条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某些规律,然后根据这个规律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一类问题称“观察归纳型题”.观察归纳型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下面讨论观察归纳型题的解法.一、与序号有关的题例1 观察下而一列数的规律,并填空:0、3、8、15、24,…,则它的第2002个数是(2002湖南省中考试题)  相似文献   

19.
<正>精选一道题,精讲一道题,运用一题多解或多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剖析,从而由此题辐射出更多相关内容,最终达到一道题升级为一类题,一个知识点升级为一个知识面,甚至是一张知识网的效果.教师应为学生总结出此类题的特点和解法,让学生领悟出问题所给出每个已知条件的目的,利用已知条件和题目所求之间的关系揭开题目的"面纱",使问题得以化解.一、试题呈现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BC=3,E,F分别为AB,CD边的中点,  相似文献   

20.
所谓信息迁移题是根据题中给出新知识的信息,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题给信息中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并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迁移题大多数是由题干和若干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干是提供新信息,给出一系列解题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提示等,要求学生现场阅读题干,发现本质,寻找规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