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传统哲学一直走的是主客二分的道路,天人相分,而海德格尔反转了这一路径,从“此在”中引出了人与世界互含统一不可分的理论,即主张天人合一.而要天人本真的合一,又必须先人是人,即人脱离其首先的常人状态,去本真的存在,这一过程海德格尔又是通过“向死存在”最终完成的.也正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的哲学,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东方的哲学有了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一直都很重视数学的学习和研究,其颇具现象学色彩的"数学哲学"思想构成其科学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数学的东西"(ta mathemata)就是人们能够学会的东西,进一步讲它可以作为"知识"的标准而存在,它标明了事物的可敞开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只有特定的事物才能显现自身,它是现代科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的共同根源。此外,海德格尔认为,数学的可应用性是一种衍生特性,它奠基于数学的"可靠性",可靠性基于事物与此在的照面,或者说此在把存在者的可靠性"带上前来",只有那些可教的、可学的、与人照面的东西才能对其作出有用与否的评判。今天的数学虽然来自于古希腊广义的"数学的东西",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随着“一费制”的实施,随着学校奖金的减少,随着受社会上兼职现象的影响,原本竞争力就不强的教师出现了不愿再竞争的心理,不但阻碍了教师的发展,更是阻碍了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激发教师的内在竞争意识,培养教师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教育均衡的追问近年来,江苏省在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狠下力气,较好地改善了广大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配套等工程的建设使得地处苏北的中小学校旧貌换新颜,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江苏省在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思。如省里斥巨资为苏北地区配置了校校通机房,然而其使用现状仍然堪忧。虽然省厅曾先后两次组织校校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革命性与创新性在于:它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相分的形而上学,从而使得他在艺术、真理以及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并不意味其着基本问题与观点的改变,而只是其思想表达策略的自我调整。在关键的1929年出现关于无的探讨是解开转向之谜的钥匙。撇除基督教因素的限制,神秘主义者埃克哈特关于神性之荒漠的思想预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无之问题的经典范本。与埃克哈特作为动力之源的无相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德格尔如何在畏的生存论分析上重蹈《存在与时间》的覆辙,又如何转换方向,"从本有而来",终而达及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7.
姚伟龙  李蓓  郭磊 《成人教育》2011,31(2):108-109
“90后大学生”已迅速成长为我国高校当前及未来几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充分了解其思想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以思想行为学理论为指导,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对我国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可以发现,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具有显著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相通之处。其区别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在本质上形成以下三个鲜明对照,即“同一与差异”、“现成与生成”和“封闭与开放”。其相通之处则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和共同的追求,即“具体的统一”、“过程的真理”和“自由的追求”。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有利于看清他们各自思维方式的深刻差异,及由此决定的他们对生存和自由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分别表明为早期的世界性、中期的历史性,以及晚期的语言性.在晚期思想中,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关注是通达存在的道路.在本性上,存在的问题成为了语言的问题.在这里.从存在何以规定思想及其言说方式,以及语言时存在的敞开等重要问题入手,揭示了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语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思想相互关切的生成游戏,这一生成游戏正是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本性所在,这也是一种不解的思想之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的人在兴趣、爱好、能力、品德、知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导致后进生的形成。后进生问题是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实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1.
“思”与“诗”是人类“应和着道说而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问既有“隐蔽的亲缘关系一,又有一条“很深的鸿沟”,在“遥遥相隔”的两座山上“比邻而居”。这既决定了它们“对话”的必要,又提供了它们“对话”的可能。通过“思与诗的对话”,人类可以重新达乎“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地栖居”乃是通过“语言”的“诗化活动”来实现的。“思”与“诗”的分离导致了“语言本质”和“诗意栖居”的双重失落,而“思与诗的对话”正是人类“追忆”和“重返”精神故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是从三个层面来集中思考栖居问题的:首先是对当今时代栖居是否可能的质疑;然后追寻到作为座架的技术的本质之中,认为功能主义的技术组织对人与自然的促逼、摆置和订造导致四重整体关系的毁灭;最后,他认为造成现代性的最终根源是现代主体形而上学。因而,批判现代性,就要从批判其主体形而上学之"逻各斯"入手;由此海德格尔提出关于人与空间关系的"诗意栖居"思想:人通过栖居而在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中和谐共存。但他忽视了现代性本身对日常生活与空间的冲击和破坏,没有看到社会空间已经处于政治、经济与技术理性的统治之下,也缺乏对现代资本主义都市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最终走向一种诗化语言与艺术哲学的沉思,没有给我们提供一种现实的政治策略与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本学期让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以来,大部分学生够能持之以恒,而且从日记的内容来看,学生捕捉生活素材的眼光逐渐敏锐起来,写出了不少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好日记,有的发表在报刊上,成了铅字,有的发表在学校网站上,有的布置在班级墙报上,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然而成功的体验并不能激励所有孩子,时间长了,学生中也出现了一点厌倦情绪,个别学生开始抱怨没东西可写,有时写起日记来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天早上,我刚进教室,语文课代表跑过来告诉我:“昨天晚上张志鹏同学没有写日记。”张志鹏是我班上比较调皮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也…  相似文献   

14.
彭中华 《高中生》2008,(17):31-31
2002年7月上旬,高考结束,编辑部的电话铃声不断,不少考生称《高中生》杂志"巧合"了不少高考题。编辑们粗略地一统计,自己也惊呆了——2002年高考试题与《高中生》杂志上刊登的模拟试题和辅导文章"巧合"的至少有50题362分!  相似文献   

15.
那年的夏天,蝉声鸣了。说教材,逼哭了。 回想初次解读教材,虽非“惨不忍睹”,却也“丑态百出”。在我大脑一片茫然中,拿出教材,一篇篇地读,一遍遍地读,慢慢地,自觉有味道了。对照教师用书和新课程标准,针对年段特点,我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学课文里竟然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个单元,为什么会把它作为认字写字的难点,为什么孩子们会在这里出现理解的困难?……好多个“为什么”都是我不曾考虑过的。也许,这就是学校安排这个活动的初衷。“当你拿到教材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它,读懂它?”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探究观点背后的思想根源,会发现海德格尔之意乃是托借艺术之名,叙述其存在论思想。对《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讨论,自其发表之日起就从未断绝,或针对文中作品考证,或针对文中观点可能隐含思想进行推断。"百家争鸣"当然好,但是不要忘记,此《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艺术之思帮助人类解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枷锁,最终栖居于存在本源的近旁,叩问人生真相。  相似文献   

17.
常闻同行及家长们抱怨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阅读兴趣禁不住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诱惑,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呢?为此,我从二年级开始尝试“逼”孩子们去阅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肇星 《当代学生》2014,(10):24-25
"克林顿沉默了一会儿,拿起笔在吊唁簿上写下了一句话:‘对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在我担任驻美大使的三年里(1998年~2001年),最难的日子莫过于1999年处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这一重大事件。5月7日,从美国本土起飞的B-2轰炸机使用了5枚精确制导的重型炸弹,从不同角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爱人朱颖当场牺牲,使馆20多位同志受伤,馆舍遭到严重损坏。  相似文献   

19.
那年的夏天,蝉声鸣了。说教材,逼哭了。 回想初次解读教材,虽非“惨不忍睹”,却也“丑态百出”。在我大脑一片茫然中,拿出教材,一篇篇地读,一遍遍地读,慢慢地,自觉有味道了。对照教师用书和新课程标准,针对年段特点,我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小学课文里竟然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个单元,为什么会把它作为认字写字的难点,为什么孩子们会在这里出现理解的困难?……好多个“为什么”都是我不曾考虑过的。也许,这就是学校安排这个活动的初衷。“当你拿到教材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读过它,读懂它?”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本学期让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以来。大部分学生够能持之以恒。而且从日记的内窖来看,学生捕捉生活素材的眼光邂渐敏锐起来。写出了不少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好日记.有的发表在报刊上.成了铅字。有的发表在学校网站上.有的布置在班级墙报上。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然而成功的体验并不能激励所有孩子.时间长了,学生中也出现了一点厌倦情绪.个别学生开始抱怨没东西可写.有时写起日记来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