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而对周围事物与事物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的探索过程,就是幼儿最直接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观察能力、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比较容易忽略深入探究、思考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了解如何探究,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体验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赵艳霞 《科教文汇》2013,(15):89-90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①。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①。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具体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儿童有探究外界事物的本能,但认识较少,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幼儿园老师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质,引导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部分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成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幼儿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有着非常重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幼儿进行学习的途经就是好探索、好问和好奇,也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目标。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景象都是幼儿探索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是幼儿进行探究世界和身心成长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帮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采取合适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机选择、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支持幼儿自发、自主的科学探索和学习,结合《指南》所指出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此,教师引"水"为乐,以水为主延伸于科学区域中,让幼儿对之进行游戏、探索,从水游戏的雏形、后续、深入、发展几点出发,玩转科学区。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一种事物可以指代另一种事物的过程中,幼儿常常将真实的事物与它的符号相混淆,这些错误表明,开始用符号思维是多么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动教材。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蔄艺 《科教文汇》2011,(12):58-59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不是公式或定义,而是去关注身边事物的联系、发展与变化,进而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以及大胆地求证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发现区的独特教育价值以及科学发现区的建设进而揭示我们应该为幼儿建立怎样的科学发现区,在科学发现区中该怎样指导幼儿活动。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儿童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冬天,落叶追风,趣味盎然;白雪纷纷,美不胜收;水滴成冰,防寒预暖;节日碰撞,喜气洋洋。在孩子们的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植被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自主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过程。除此,《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是实现上述《指南》《纲要》理念的一剂良药,一个载体。本文将从小班主题区域活动《冬之乐》为切入点,以幼儿为本,主要通过抓住材料的主题性、适宜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生活化等特性,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日常生活中,在身边的小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自然界就是一个充满神秘惊喜的万花筒,他们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从植物生长过程的周期以及生命生长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言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使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也是幼儿科学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文字以"萝卜"为观察主题引导幼儿开启一次探索、交流、分享之旅。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探索学习是符合幼儿主体性发展需要的,只要教师有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意识,尊重幼儿喜欢探索的天性,理解幼儿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为幼儿创设多样的、可选择的学习环境,确保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能够自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多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如何让孩子在科学小实验中主动探索、学习呢?本文中,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安装干电池,获得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可贵的科学精神,这将使幼儿一生适用。  相似文献   

20.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直接为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服务的,即投放的材料要显科学、贴生活、体趣味、突层次、有目的,只有这样,材料和幼儿才能真正建立互动,幼儿才能更好的感知现象,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好奇,从而主动探究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