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复式分组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体各方面的差异,依据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分成探究型和互助型两种类型的学习小组,本文就是在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小组下,从课前目标的设定、课堂内容的实施、课堂练习的选择、课堂结果的评价方面做出了分层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学材再建构是李庾南老师倡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操作规则之一,是指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对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学习材料、资源进行加工重组。在《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基于教材进行学材再建构。由此,感悟其一般策略:剖析学情与教情,建构新知生长点;丰富语言和活动,形成学习着力点;凸显主线与核心,创造知识链接点;关注整体与局部,打造教材增值点。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学材再建构",就是把"教材"化为"学材",结合所有的学习资源,对"学材"进行重组优化,更加强调学习,促进"教程"向"学程"的转变,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这种教学方式也被引进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但是就现下教学情况而言,学材随意化、简单化,远不能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学材再建构"教学方法的实施推广。本文对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提出了一些拙见,希望能对此方向的研究有一些帮助。一、资源全面化,拓展学材广度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学材就是学习的材  相似文献   

4.
全国当代教育家李庾南倡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着近四十年的历史,其中的学材再建构理论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正确理解和把握学材再建构理论的精髓,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材再建构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就学材再建构的概念理解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使用,进行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实施"学材再建构"教育理念,突出对教材的重组开发,教师以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建构依据,围绕教材核心内容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思维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和"学材再建构"教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学材再建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材再建构就是以课标为准绳,学情为依据,师生根据学习任务,对各种主客观性学材、数学教材文本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使重新建构的学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过程。文章从学材再建构的内涵、意义、原则、实施方法四方面谈了认识与思考,力求将授人以鱼转化为授人以渔,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涌现出许多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高效教学模式,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数学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学材在建构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全面推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针对具体实践提出了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实验室中,学生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从而学会"做数学、数学地思维",为发展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挖掘知识价值,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不同内容课堂教学例题的研究,恰如其分地设计一系列例题有效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提高基本技能,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学材再建构”是对现有的教学材料进行重组、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材再建构”后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独立、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从一根藤蔓上长出来的“葡萄”,有着清晰的脉络.文章从“学材再建构”的定义出发,通过对三位教师执教“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展开分析与调整,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巴西”是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围绕“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三部分内容展开,分别涉及巴西人文特色、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内容。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首先介绍地理位置,为学生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人种特点进而延伸到文化的多元性;最后从经济发展联系到环境保护。内容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61-63
以艾滋病实例入手,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人体三道防线抵抗病毒的免疫过程,并将类比想象、交流合作等方法合理运用到情景再现中,让学生在轻松掌握免疫调节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在体验获得知识乐趣的同时认识到知识源自生活并可用于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本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利用系列问题,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探究,实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初步了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版本]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特点"三部分。俄罗斯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显著;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其工业、交通等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显著。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巩固认识国家位置和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下节课学习俄罗斯的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标要求与教材简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节课为“植被”第一课时新授课,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从教材知识体系看,“植被概念→植被的类型→植被的形成过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对植被研究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思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是主动的获取者,是传统课堂与主体性课堂的根本区别。实现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发展是我们的追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其作用在于营造师  相似文献   

18.
<正>"三学"是指"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本文以《三角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解析"三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一、教材分析三角形是一种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是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等知识,并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多边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中小学教学的自然衔接,就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以往学习活动中积累的学习经验,围绕"学什么""学过什么""怎么学"开展微话题探讨式教学,这样有利于找准教学生长点,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伟  朱盛 《生物学教学》2013,38(1):33-34
运用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实施概念教学再通过模型教学,深化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建构,在"做中学"中培养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