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礼逊 (RobertMorrison 1782~ 183 4 ) ,英国基督新教牧师 ,180 7年受英国伦敦海外传教会派遣来华 ,是第一位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也是采用医药方式传教的重要人物。在佛教传入中国时 ,中国的传统医术就受到了影响。元代 ,约翰蒙特高维诺到大都传教 ,据说其在入天主教的一派方济各会前 ,学习过医学。 13 0 3年 ,罗马教皇曾派林巴地(Lambard)外科医生抵大都以助传教① 。天主教内顽固反改革的一派耶稣会士来华后 ,在中国传播医学的人就更多了 ,邓玉函的《人身概说》是人体解剖学传入中国最早的著作 ;在艾儒略的《西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中国知识界以"全体学"指称"解剖学",并经历了一场由"全体学"到"解剖学"的发展过程。以往将"解剖"一词说成是由日本输入的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差不多在日本学界确定"解剖学"一词的时候,英国在华医学传教士、同文馆医学教习德贞于1886年翻译出版的《全体通考》已充分使用了"解剖"、"解剖学"和"外科解剖学"等专业术语,用以阐述西文的身体知识和解  相似文献   

3.
晚清西医东渐之际,医学传教士藉译著将西方近代医学体系传入中国,其包括西方近代解剖生理学知识、机械主义人体观、医学认识原则与方法,以及自然神学思想,成为集知识、方法、观念与哲学思想为一体的文化系统。中西医汇通派在处理这一系统时,对不同层次的内容持不同态度并作取舍,实际效果则是汇而不通。这一现象表明,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时,本地文化对外来文化中知识性的内容较易吸收,而对其方法性和思想性的内容却因其在更深层次上连接着异质文化的根基,并显示出更强的文化特质来,反而较难接受——尽管它们或许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光学知识随着西学一起传入中国。晚清知识分子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学习、翻译与传播西方光学知识的活动中;另一方面,他们针对西方光学知识以著书立作的方式给予反馈。文章在梳理这些著作基础上,归纳出晚清知识分子的三种反馈方式:第一,试图"复原"中国古代光学知识;第二,对光学知识进行"溯源";第三,"移用"西方光学知识。通过对于这三种反馈方式的考察与辨析,可以窥到晚清知识分子对西方光学知识的态度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师专生物学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教学中一直采用师院的本科教材《人体组织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进行分段教学,来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我承担的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注意到专科与本科的区别,对教材做了一定的处理,但还是感到内容多、学时紧。课堂教学方式过去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虽力求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启发引导,终是跳不出满堂灌的框框,疲于赶进度,重于传知识。首届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大多反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知识零乱,难记易忘,  相似文献   

6.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大部分内容。该课程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解剖学知识难记,生理学知识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开放实验室、将理论教学带入实验室教学中、完善并优化教学内容、考试改革等方式将理论和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的医学基础类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体量大等特点,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专业培养的知识要求,是该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突出医工结合特色、部分章节开展教师指导下的自学、重视实验教学及改革考核模式等措施,开展工科专业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建设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  相似文献   

8.
一、西方史学传入概况鸦片战争前后,中西交往日渐频繁,西方历史知识不断传入我国,起初是零星的,后来是系统的。 1856年,英国来华传教士慕维廉译编了一部《大英国志》。这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西方资产阶级历史著作。由此发端,至90年代末,同文馆、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来华传教士创立的益智会、广学会等机构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中外人士,译编了几十部西方和日本学者的历史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谢卫楼的《万国通鉴》,阚斐迪的《俄史辑译》,艾约瑟的《欧洲史略》、《希腊志略》和《罗马志略》,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黎汝谦的《华盛顿传》、沈敦和的《英法俄德四国志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在江西召开了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教学教材研讨会。会上就一些学校开设神经解剖学课程的情况及《神经解剖学基础编写提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代表认为,要适当增加比较神经解剖方面的内容,选择有关的动物的实验材料,介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与西方大学讲义的译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朗 《教育研究》2005,26(4):79-84
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来华耶稣会士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大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讲义,其译著包括《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灵言蠡勺》、《寰有诠》、《修身西学》、《名理探》等。耶稣会士通过译介西方大学讲义导入了西方大学的课程体系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并开创了晚清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16、17世纪,中西传统技术开始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传统技术朝着“技艺”的方向发展,而西方传统技术则与近代科学越走越近,并最终于18世纪中叶相结合,促成了近代工程学的诞生。与近代大多数学科门类一样,西方工程学知识与技术通过来华传教士逐渐传入中国,吸引了中国本土知识分子的注意。实际上,早在近代工程学诞生以前的晚明时期,中西传统“工程”技术之间就有过短暂接触,以王征为代表的少数文士已经开始关注西方“工程”知识与技术,并留下了《奇器图说》这样的重要译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时的中西“工程”交往,范围不大,效果也并不理想。晚清时期,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西方近代工程学知识与技术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吸引了大批中国本土知识分子投身其中,形成了大量与工程学相关的译著和著作。得益于此,近代工程学教育也逐步兴起,本土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代西方工程学知识与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工程学的发端,成为对近代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西方女权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第一部女权思想著作《女界钟》融合维新派女学观念,形成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女国民思想,主要包括"民权与女权""公德与私德""破坏与建设"三个面向.与莫尔的《乌托邦》对读,它是一部具有"批判的乌托邦"特质的文本.作者在指出女界沉沦于黑暗的同时,将20世纪文明美好的未来寄托于女权革命,彰显了乌托邦思想推动进步、创造未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们采取了“学术传教”的方式.他们在中国学者的合作下翻译了一批西学著作,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随之,包括杠杆、比重、流体等方面的西方力学知识比较系统地被介绍进来了.  相似文献   

14.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情和就业要求,现提出"转化课堂教学、内化实验教学和活化课程建设"的"三化一体"《人体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并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代光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传入最完整的光学知识是折射定律。明未清初,由耶稣会士先传入关于折射现象的描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学者合作译著《光论》、《光学》两书,折射定律得以准确的传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王徵及其有关机械方面的译著,评价了《奇器图说》、《诸器图说》的科学价值及图学价值,并对《奇器图说》中所反映的中国图学传统及其图绘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成就解剖教学的新的里程碑,配合多方面的改革,在解剖教学中,人们提出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新教学理念,从教学理念的改变,再到教学安排的调整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实行,并与国外医学顶级院校做医学交流,同时开展各种"面向临床的解剖学讲座"。这种种措施,不但帮人们巩固了解剖学中各项教学内容,而且更高调地点明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中的重要性。这一切,已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胡兆勇  余清平  陈安 《教师》2020,(12):124-125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头颈部解剖知识复杂,成为教学难点。为提高留学生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解剖实验教学效果,笔者在认真解读教育部对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教育方针后,从分析留学生学情特点、局部解剖学头颈部解剖知识特点,课前师生交流,课堂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刚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通过考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历程,论述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必然性。该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问题意识强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论述极具说服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好解剖学,成为合格医务人员的基础课程。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护理解剖课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使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作者从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对解剖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进行分析,简单论述了高职护理解剖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