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克道威尔的哲学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论倾向,而这种倾向却又与传统的内在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一方面,麦克道威尔肯定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和状态,另一方面他又承认外部世界的实在性。对外部世界实在性的强调,使得麦克道威尔的内在论表现出一种非经典的特质,普理查德将具有这一特质的理论称为知识论的析取主义。这一理论为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提供了一种极具优势的新摩尔主义的策略,有效地回应了怀疑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知行之辨是实用主义的核心话题。围绕这一话题衍生出理性主义的"知先于行"与实践主义的"行先于知"。前者以新实用主义者布兰顿为代表,后者以古典实用主义者杜威为中坚。两种路径大相径庭,但都以"知"、"行"区分为前提。本文试图寻找一条中间道路,提出"理性实践主义"的构想。按照这一构想,"行"甚至在概念层面上难以与"知"相分离。这一构想可以在麦克道威尔那里寻得理论支援,但麦克道威尔忽视了概念的前概念基础,因而难以解释理性的来源。正是在这里,古典实用主义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在这个话题上它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知觉经验能够成为信念的理由,这一日常生活的图景自戴维森的挑战后便成了知识论中的热点话题。麦克道威尔试图证明,一种具有概念性内容的经验概念可以有效地应对戴维森的挑战。针对麦克道威尔的方案,批评者们分别从"理由"概念和"经验"概念着手对其进行了批评。文章试图梳理、分析始自戴维森、麦克道威尔的这一论证,通过区分信念之理由的两层涵义并回答某物成为信念之理由的条件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而为麦克道威尔的方案提供某种辩护。  相似文献   

4.
普特南实在论思想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变,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在推动其后期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界对此讨论甚少,知觉理论在普特南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在消除传统哲学中心灵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知觉分界面的尝试中,普特南从内在实在论彻底转向实用主义实在论,对知觉问题的考察和审视构成其后期实在论思想的哲学根基。对知觉分界面的成功消除促使普特南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以实践为原则重构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形成一种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5.
塞拉斯通过重新解读观察报告对传统经验论中的所予概念提出了批评,并以此形成匹兹堡学派的理论起点。然而围绕着如何理解塞拉斯的观察报告,塞拉斯哲学的最主要的辩护者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布兰顿认为观察报告是可靠区别响应倾向与道义推理能力的结合运作的产物。麦克道威尔则认为布兰顿的两层模式取消了感觉意识的作用,因而扭曲了塞拉斯的原意。通过分析两方论据的得失,以及探讨麦克道威尔对布兰顿质疑的可能的回答,厘清争论的根本性分歧所在,以展现塞拉斯原始思想的丰富性与可塑性。  相似文献   

6.
语义外在主义并不像标准看法"普特南善变"所认为的那样是科学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实在论意义上的科学实在论,而是对语词意义基于经验的温和的理性重构,本身并不预设任何形而上学方面的哲学立场。1976年普特南转向内在实在论之后,乃至在所谓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时期也并没有放弃被称为科学实在论的语义外在主义,而是一直居于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是普特南处理意义、指称、真理、知觉和心灵等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哲学方法,并在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等领域对当代英美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比了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哲学在"经验"、"进化论"、"知识的性质"、"真理"等概念上的区别,分析了实用主义哲学如何消解实在论与建构论二者之间的对峙和实用主义在建构未来社会中提出的建立商谈协商的科学研究制度。在此基础上,指出实用主义比较教育研究在认识论的关键因素上的观点,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应以问题为起点、形而上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自由理论是整个批判哲学的中心,是贯穿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要旨。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先验自由的可能性在其第一批判中得到了诠释,第二批判论证了在实践理性领域中自由的实在性,而人类对自然和自由统一的探究、对至善自由的追求,在其第三批判中通过反思判断力得以实现。本文试图从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至善的自由三个方面来分析康德自由思想的内涵,揭示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验实在论,哈金对拉图尔和伍尔伽的《实验室生活》一书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认为本书关注于实验室研究,这应该是一直关注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基于对同一TRH(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实验的分析,批判了本书表现出的社会建构论特征。哈金实验实在论与拉图尔和伍尔伽的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科学事实"具有"自然实在性"还是"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10.
"先验感性论"是康德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是走进康德哲学殿堂的入口。其理由有三:一是"先验感性论"是康德哲学体系的基础理论,二是"先验感性论"中界定的"现象与物自体"的矛盾性是康德哲学得以展开的一个基本的内在张力,三是"先验感性论"阐述的时空"先验观念性"和"经验实在性"确定了康德哲学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1.
康德和王阳明分别以"自由意志"和"良知"为核心建立先验道德哲学。两人关于道德律的先验根据、善恶的根源、为善去恶的可能性有共同处,其内在成分、经验知识关系、实在性论证有差异性。中西哲学具有融通互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摆脱当前道德危机以及建构普世伦理提供了丰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永恒主义有着明确的哲学基础,即古典实在论。它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组成,因而世上存在着由"实在"构成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人类在不断地变化,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观念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3.
自《避免"所予的神话"》一文发表,麦克道威尔对其之前所持有的概念论进行了改造.他以直观内容代替命题内容,以此来回应非概念论者所提出的概念内容与知觉内容之间区分等方面的诘难.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考察新概念论立场的自洽性及其对非概念论者诘难的回应:其一,知觉经验在何种意义上是概念化的;其二,其是否解决了非概念论者在知觉经验现象上的诘难;其三,在此情形中,知觉经验的认知角色应该如何理解.根据这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说,麦克道威尔的新概念论作为一种状态概念论版本,避免了内容概念论遭遇的诸多诘难.  相似文献   

14.
关于自然类的本体论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类实在论的辩护,但是,对于自然类认识论功用的关注,遮蔽了已有辩护的一个基本预设,即预设“性质”是一个得到确切解释的概念。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自然类实在论辩护的传统可见于性质“揭示”和性质“显现”两个进路,存在由接受一元实在论转向接受多元实在论的倾向;回应来自哈金自然类唯名论的挑战,可以集中于性质“显现”进路解释自然律的必然性。关于自然律必然性的研究停留于运用分析哲学方法,因此需要重建对自然律的“彻底解释”。从自然律“彻底解释”的角度为自然类实在论辩护,希望不在于接受先验前提,而在于接受可以获致“理解”的解释循环,由此肯定自然律的实践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数学哲学热点的实在性问题的讨论,目前正不自觉地走入一种误区:研究者们由于因袭分析哲学一贯的原子(要素)主义、语言至上(视界)和结构──功能传统,尽管不断提出各种富有启发性的理论,如RichardN.Boyd的“辩证”实在论、E.Mcmullin的结构实在论以及HilaryPutran和H.Ellis的内在实在论等,但是除了证明实在论在一定意义上稍优于反实在论外,也并不能给数学一个令人信眼的完整说明。这自然削弱了实在论的力量。其实,这种说明只有在人类实践──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才能获得,并可从互补的意义上消解讨论中的某些混乱。现代…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自然类问题的讨论中,以博伊德为代表的实用主义阵营认为,基于自然类在科学实践中的实用性,自然类可以达到实在论的承诺;而一些批评者则认为实用的自然类无法承诺实在,博伊德的方案是失败的。文章对博伊德的实用主义自然类的实在论证进行了分析与重构,考察了批评者对博伊德论证中的热情主义认识论、可投射性与内稳态性质簇等前提的质疑。实用主义自然类的根本问题在于其采用了一种放宽的实在论划定,这既无法达到深的实在论承诺,也无法实现自身所设定的形而上学和自然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17.
普特南强调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甚至康德的思想中发现了与实用主义相似的因素:既强调可错论又反对怀疑主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普特南对实在论的构想。其中康德的影响集中于内在实在论中世界依赖于心灵对它的表征的观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在于普特南长久以来对功能和用法的重视,而经典实用主义直接启发普特南用多元主义与一种朴素的直观对抗形而上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相似文献   

18.
自皮尔士创立"经验"概念到彻底的经验主义者詹姆斯,再到杜威认为"经验"就是效果,"经验"概念的含义历经了多次的发展变化。解读经典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不能忽视德国观念论的作用,德国哲学始终影响着实用主义的发展。康德哲学是皮尔士的思想燃料,打开了皮尔士的实用哲学之门;而詹姆斯的理论也携带着德国哲学的理论基因;杜威哲学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百年前杜威访华以来,"实用主义"思潮在汉语世界里声名远播。中国学者在使用"实用主义"概念时,在不同的语境里,对其有不同的用法。汉语"实用主义"概念呈现出大约六种含义。第一,指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指以杜威、胡适为代表的美国哲学流派及其中国的应用。第三,指以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第四,指注重工具价值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学说,它肯定物质生产的价值。第五,指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第六,指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六种含义相当于"实用主义"在汉语世界里的六个"身份",即作为本土教育思潮的实用主义、作为实验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作为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主义、作为工具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功利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实用主义。这六个"身份"可视为对实用主义的不同的中国化解读,其背后有中国思想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对象的实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实在论者把数学对象与客观实在完全等同起来 ,把数学对象看成是一种不依赖于思维的独立存在 ;形式主义者把数学对象与客观实在完全隔裂开来 ,认为数学对象是一种不具有任何真实意义的纯粹的虚构。其实数学对象在实在性问题上具有辩证的性质 ,它既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既具有确定的客观内容 ,又是思维对于客观实在间接的、能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