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科技大学"应急通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成立于2004年,团队针对灾后矿井现有通信、供电、通风等系统基本瘫痪的现状,提出并完善符合中国矿山安全特点的应急救援通信理论与技术。井下灾区条件与环境的险恶性、复杂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构成了自身的专业特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开辟了一门新的分支,出版了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应急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煤矿安全微型机电器件与技术"创新闭队是两安科技大学2012年首枇立项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拥有核心骨干16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14人,团队平均年龄36岁。"煤矿安全微型机电器件与技术"创新团队立足我国煤矿安全技术领域,依托团队在微型器件、功能材料、控制技术、电路与单片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新型煤矿瓦斯传感器、瓦斯吸附与脱附机理、煤矿瓦斯突出理论、新塑光纤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正>西安科技大学"围岩灾害监测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于2003年7月,2012年10月为西安科技大学公布的"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第二层次工科创新团队。成员共有8人,其中教授2名、高共1名、副教授2名,6人拥有博士学位,由能源  相似文献   

4.
<正>"煤炭地质理论与方法"科技创新团队为两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2年首批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闭队骨干成员1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7人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开采地质条件探测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问题,为煤炭地质勘查和煤炭资源开采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矿井火灾防治"科技创新团队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年度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名,讲师2名,7位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自燃机理与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正>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共有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工1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团队依托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点一级学科,围绕核电重要结构完整性及安全评价、矿山机电设备运行安全分析等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团队新建的"在役重要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价与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科技大学"3S集成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于2008年9月,2012年10月被评选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第二层次工科创新团队,团队成员8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依托陕西省地理空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性的建设工作 ,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学科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学校的总体水平。为此 ,学校在“九五”以来 ,把学科建设作为主线来抓 ,开创了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西安科技大学已由建校时的采矿、地质两个系 ,发展成为 7个学院、 9个系(部 )、学科齐全、结构合理、以工为主兼有文理管的综合性较强的工科院校。“九五”期间学校发展驶上快车道 ,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科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于 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11.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2):F0004-F0004
艺术设计专业含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奇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动漫画艺术设计四个方向。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的阳光里 ,西安科技学院翻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 ,西安科技学院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一百余年历程 ,四十五年风雨 ,几代人薪火相传 ,不懈努力 ,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风雨兼程 励精图治创基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平津相继失陷 ,一些著名高等学府遭到空前浩劫。为了使中华文明的火炬延续不熄 ,各校师生纷纷内迁。 1938年 7月 ,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内迁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前身———西北工学院矿冶系与此同时诞生。该系…  相似文献   

13.
<正>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团队属于西安科技大学第一层次工科(A类)科技创新团队,是王念秦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10余年的不懈探索、积淀、孕育出的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团队。该团队立足西部地区矿山的地质环境,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固废降解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具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深度融合、提升矿山地质减灾服务能力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3D打印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团队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年度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团队4名成员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3D打印制造工艺及材料研究、模具开发、矿山设备安全检测与评价、基于可降解聚合物的植入式给药系统设计与制备、基于导电聚合物的水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其快速制造成型研究等。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研究生规模的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状况,以师生比为主要指标说明了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指出导师科研经费充足,可以满足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要求。生师比较高,导师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持合理的生师比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工程力学建模、分析及计算"于2016年度获批西安科技大学第一层次理科创新团队。团队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工程力学等为依托,主要研究在各种复杂条件和环境下工程中的力学问题,重点探讨复杂系统的力学建模、机理和现象。团队由教授和青年博士组成,以学校理学院力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为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3):F0002-F0002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激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免试权、20个学科领域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1个学科领域具有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领域具有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重点学科4个,省(部)重点实验室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3个,大学研究院1个/现有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熊善新,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南洋理工大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研究工作。2011年9月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百人计划"并回国开展工作,2013年7月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现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多个国际国内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9.
初次见到熊善新,这位在光电功能材料等诸多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这种乐观开朗同样从熊善新对科研的理解中迸发,他说:“身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未来我需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 专注新材料,醉心科研 熊善新出生于1976年,他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目睹了祖国经过改革开放由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的道路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熊善新的孩童时代,国内的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境地,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也就是在那时,熊善新立志要为祖国的新材料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4):F0002-F0002
<正>来兴平(1971.2.4-),男,宁夏平罗人,博士(后),教授,博导。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煤炭工业采矿安全领域技术专家,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围岩灾变预测与控制"方向带头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共青团陕西省省委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和三秦人才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