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激光光束在大气介质中传播易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和干扰,数据传输局部不均匀、系统效率降低。提出基于惠更斯理论和LMS自适应算法的双向光束均匀传输算法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光束均匀传输的各项因素及其最佳指标组合,构建了一种高速光波信号传输模型;基于LMS自适应算法改善光波传输的收敛性能、稳态特性及数据传输不均匀的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光束均匀算法复杂、对局部数据拥塞改善效果不明显的缺点,提升双向激光通信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卫正统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01-301,303
光在传输过程中,光纤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从而导致传输光的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光波量发生变化,通过监测这些量的变化可以获得相应的物理量,这就是光纤传感技术。该技术是随着光纤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R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得光纤传感技术以其在抗电磁干扰、轻巧、灵敏度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光纤传感器系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引入外加黏附信号,利用传统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系统中设备,借助外加黏附信号的补充信号能量和维持信道特性的功能,实现无线中继传感器远程通信。提出的引入外加黏附信号的无线中继传感器远程通信方法,通过中继器的黏附纯化和黏附交换形成高黏附度信号对,进而建立远程无线中继传感器信道,通过对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链路进行黏附交换实现了复杂网络的无线中继传感器远程通信。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远程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随着系统通信用户的增多而增加,该系统能有效提高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的传输效率和通信距离。  相似文献   

4.
朱娟 《大众科技》2013,(10):16-17,51
针对偏远地区水情数据远程监测的实际需求,文章进行了基于zigbee协议和CDMA通信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开发。以支持zigbee协议的芯片CC2530来构建传感器节点和中心节点,以CDMA无线通信模块构建能与internet进行数据传输的网关。传感器节点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组成无线传感网络后,采集数据传给中心节点,再通过ARM处理器驱动CDMA模块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该监测系统低功耗、易组网、易安装,适合大区域的远程无线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采用先进的信号数字处理技术,现场总线(CAN)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及软件工程技术,监测并记录信号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设备发生的故障或非正常情况等信息的回放,运用微机监测系统超前存储再现远程诊断预测功能,科学的指导日常工作,通过分析可以及时预防信号设备隐患,保证信号设备可靠运用,为电务部门掌握设备运用质量和故障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刘庆文,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研究员。东京大学博士。从事光传感与激光技术研究,致力于用原创性技术解决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尤其在超高精度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技术和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方面  相似文献   

7.
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与7×1光纤耦合器、(6+1)×1光纤耦合器进行结合,利用全光纤式光束合成技术对高功率光纤耦合器回光功率进行测试。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两种不同光纤耦合器下的激光回光功率,并将其输入光纤端面直径,以及从光纤末端输出后等因素对回波损耗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光纤耦合器回波损耗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系统基于STM32芯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用于使婴儿处于更智能环境的婴儿车。系统由STM32F103ZET6最小系统、GSM、蓝牙通信部分、智能传感器、电脑手机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几部分组成。通过智能传感器感知婴儿生理参数,采用多终端监视,实现远程跟踪。为方便得到统计学参数,整体结构设计运用数据保存技术,通过蓝牙通信把婴儿生理参数远程传输并保存到计算机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成熟,光纤光栅在很多控制、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汽车动态称重技术的研究与比较,选用光纤光栅作为敏感元件,建立了汽车动态称重的系统模型,推导出车重与传感器输出电压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上分析了构成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核心元件--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理.结合光纤光栅在称重系统中的应变和温度测量的应用,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交叉敏感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0)
该系统通过PLC、变频器等智能设备基于OPC通信模式,结合博图及WINCC控制软件开发的具有远程通信,智能检测,数据统计,优化协调等功能的智能系统。此系统紧密结合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实现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制造协同管理统一平台。  相似文献   

12.
廖希要 《科技风》2012,(10):105
针对数据采集测量的应用需求,本论文结合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详细研究探讨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访问于一体的远程测控系统,首先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数据通信的特点和远程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的结构框架,并针对其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远程测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昱枭  马英炳  刘聪 《大众科技》2009,(5):34-35,51
基于矩形双悬臂梁结构的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会使光纤Bragg光栅产生啁啾效应和等腰三角形悬臂梁抗扭特性差的考虑,结合矩形双悬臂梁结构抗扭特性优良和等腰三角形悬臂梁结构应力分布均匀的优点,文章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等腰三角形双悬臂梁结构的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并从理论上分析该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证明该结构用于应力传感的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测量了光波的波长,解释了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原理。实验应用了钠光、汞灯、激光等光源对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叙述了如何快速的调节出清晰的干涉条纹以及测量两虚相干光源间的距离,总结了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的不足,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关光波的波长,并讨论了实验的相关量对实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般每台计算机都有数个USB接口,外围设备一般通过电缆或者无线方式与USB接口相连接进行通信,但当USB的通信距离超过几十米后,采用电缆或者无线连接都已经很难实现,目前实现USB远程通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光纤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通过光纤传输USB信号的电路,该电路能将USB信号转换成便于光纤传输的信号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以及USB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通信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接触式传感带来的磨损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3D霍尔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摇杆手柄。采用国产的Cortex-M3处理器为主控CPU,用3D霍尔传感器实现摇杆手柄的角度信息测量,通过USB接口提供电源和数据通信。完成了硬件电路和系统软件设计,样机测试表明,系统满足HID类USB设备的通信规范,能够实现按键和摇杆3轴位置信息的获取并传送到PC机系统。  相似文献   

17.
周恒  冯进良  张桂敏 《科技风》2013,(17):44-45,58
结合目前微循环的血液流速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血液流速传感器。用激光做光源,结合多普勒频移技术、拍频干涉技术,采集条纹信息。通过放大滤波、整形等电路处理信号。通过对人体手掌皮肤血液流速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本传感器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性噪比,能够对血液流速进行连续的无创检测。  相似文献   

18.
涡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特征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显现出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展复杂系统和随机介质波束散射特征研究,利用高斯波束在随机介质中的传播与散射特征,推动了相应的技术在工业、民用等领域中的应用. 西安理工大学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柯熙政教授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无线激光通信中的光信道特性、信道编码、调制技术、信号处理以及随机介质中光波的传播与散射特征等研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掌握了无线激光通信设备核心技术.特别是从涡旋光束、高斯光束在大气湍流介质中的传播与散射特征的基础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具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场在大气湍流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及对光束轨道角动量态的影响,建立了轨道角动量涡旋光场在大气湍流中的理论传播模型,开展了大气湍流环境下高斯波束与目标、粒子的散射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宽视角的接收一般采用视角分割,以使用多探测器或者复杂接收系统(如光纤阵列)等方式获得,但以上方式主要用于光电对抗的方位探测,在空间激光通信等场合难以适用。基于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结合目前宽视角光学接收天线的研究和进展情况,比较分析了现有的技术后,综合考虑视角、光学增益及像差大小,提出一种系统的新思路,针对宽视角、大口径接收面积的指标需求,以小接收面积光电探测器、阵列化天线为约束前提,力争结构简单、经济合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建设数字化矿山,解决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监测监控技术,提升油井采油率和电力设备安全预警、保护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开展创新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纤矿山安全传感器及智能系统、光纤油井极端环境传感器及智能油井系统、光纤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特种光纤及海洋声波检测技术四个方向。实验室在煤矿、非煤矿山、油田、电力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