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在自己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中写道:“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化凋敝导致中国文化“根”的丧失.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乡土文化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农村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化保存与延续中曾经起着特殊作用.今天,农村教师仍肩负特殊文化使命.培养一支有着正确农村观、热爱乡土文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乡土文化未来和中国人精神家园守护,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有乡土,家就在;有守望,根就在。台湾师范大学吴明清教授曾对乡土这样定义:"乡土是以自我为圆心,以情感为半径,画一片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织成绵延不绝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是对个人具有高度生活意义、深厚情感归属的地方。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我国教育改革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依托乡土文化开展教育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从乡土上生长起来的,城市文化源于乡土文化.现代城市的发展背离了乡土文化的自然纯朴,城市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的改变,首先是儿童游戏方式的改变.城市化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的教学目的、精英化的人才培养取向使基础教育的性质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变异.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发展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文化的再造.课程与教学是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中发生的,研究课程与教学离不开对变迁着的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教育部颁布条例,允许各地开发自己的本土教材。之后,许多教育界人士和民间机构迅速进入该领域,乡土知识教育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但是,目前乡土知识教育只在各地部分学校零星开展,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定程度上,乡土教育被扼杀是应试教育的罪证之一。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行考试指挥棒模式下逐步提高学生接受乡土知识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乡土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里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很多幼儿教师限于对乡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盲目跟从,造成乡土教育的零散化、表层化、片面化、拼盘化、形式化等实践误区.因此,有必要厘清乡土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乡土教育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园乡土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幼儿园乡土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多途径、全方位的乡土教育.  相似文献   

7.
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进行推广,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小学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作者成分复杂,成书数量大,体例多样;乡土史地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大文化观追求一切从文化出发,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中,乡土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乡土教育要传承的文化根脉趋于弱化,乡土教育要营造的文化氛围日益冷淡,乡土教育要创设的文化情境濒于陷落.基于此,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重建文化情境是大文化观视域下引领乡土教育的文化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9.
钱理群教授曾说:"要想立足大地,先得认识脚下的土地,保持住自己的根。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关系的强调。"随着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乡土文化的内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乡村文化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与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等长期互补、和谐发展的文化.乡土文化不仅一直是现代乡村文化不可缺少和代替的组成,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和乡村振兴,其更将成为有强大生命力的稀缺资源.推进农村及其教育现代化、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必须重视乡土文化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对乡土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顺应乡土教育新发展,找准乡土教材定位乡土教材是进行乡土教育的重要媒介,乡土教材建设应以乡土教育改革为背景。学校乡土教育就是由学校组织和管理的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乡土教育有过几次较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初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就有了乡土地理、乡土历史的分学科进行的乡土教育。第二次是20世纪20~30年代,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兴起了乡村教育运动,其培养目标是“健康的体魄、农…  相似文献   

12.
在潘光旦看来,现代教育是一种"忘本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教育的核心在于"位育",即能使教育对象"安其所遂其生"。位育包括人性教育、乡土教育和国民教育3个层次。乡土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应当重视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乡土认同,寻求教育的"务本之义"。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化教育开发是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提升,为乡土文化教育能够深入和科学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案例的梳理和提炼,乡土文化教育开发一般有"整体推进式""植根式""以点带面式"三种模式,具体流程可分为基础分析、目标定位、方案设计、实践推广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普通教育中颇为重视乡土教育。所谓乡土教育即以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发展状况为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传统。通过乡土教育唤起中小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感和观念。日本实施乡土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首先,按专门教学科目编写乡土教材,诸如:乡土地理、乡土历史、乡土经济、乡土风格等教材。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乡本土的地理、历史、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在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正慢慢消解。基于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遭遇的乡土文化缺失困境,究其原因是: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区隔;城市文化冲击引发乡村教师乡村文化认同危机;"边缘人"身份与断裂的乡土文化教育导致乡土文化实践缺失。面对现实,乡村教师需回归乡土,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需重视乡村教师的发展特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认同;制定利于乡土文化实践的教育策略,推动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回归与重塑。  相似文献   

16.
清末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始设乡土史地课程,从此乡土教育在我国普通教育中绵延不绝。我国的乡土教育家虽有传统文化的背景,但更多是受到了西方教育家的影响。由于西方学者对乡土教育的作用认识并不一致,各种不同的学术主张几乎又在同时传进我国。受其影响,我国近代对乡土教育的认识也是意见纷纭,其代表性的观点至少就有六家。1.完善学科体系论。这一派的认识主要来自一些研究具体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倡乡土教育,目  相似文献   

17.
乡土史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促进乡土历史教育的发展: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可在历史课堂上穿插讲解乡土历史;以乡土历史为内容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以上五点加上学生的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乡土历史教育的薄弱现状。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62):132-133
历史乡土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人们的乡土情感和乡土认同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实现乡土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主要途径。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乡土教育中深入挖掘和探讨岭南文化的特质和内涵,对于提高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与文化素质,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利用乡土教育开发利用岭南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也具备了推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乡土教育面临不少阻障:乡土意识的淡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情感基础,乡土文化的边缘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资源依托,乡土教育的形式化削弱了乡土教育的成效。要找到乡土教育的突围之路,充分发挥乡土教育的作用,可通过如下路径:注重乡土文化宣传,重塑乡土意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乡土教材;依托地方高校资源,培养专门师资;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开展乡土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课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才能发挥乡土的特有作用,只要教师能适当地、科学地运用乡土史,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是大有裨益的. 一、正确认识乡土历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乡土历史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国主义感情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能够培养起来的,必须通过大量的事实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热爱祖国的激情油然而生,并且日渐加深.乡土历史的特点是更具体、更亲切,因而感染力更强,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