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这样,对“幸福”来说,肯定人性、主客观统一、自我超越,就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戏同的重心是情与真。肯定情即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同地位,反对以理格情,承认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个体户在创作中则表现为高扬人性大旗,挟击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崇高真,就是要把真情实感不加雕来不及地出来,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和科举,反映在创作上就是写真情、真人。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戏剧观的重心是情与真。肯定情即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 ,反对以理格情 ,承认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欲望 ,在创作中则表现为高扬人性大旗 ,抨击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崇尚真 ,就是要把真情实感不加雕琢地表达出来 ,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和科举 ,反映在创作上就是写真情、真人  相似文献   

4.
现代自然人性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一种价值意向并非笼统的抽象,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肯定,对道家自然人性的借鉴发展,对生命强力与生存意志的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     
《中国职工教育》2010,(8):17-17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人性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观作为对人性追问的结果无疑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邓小平有无人性观,国内理论界却持缄默态度.我们认为邓小平有人性观,如他主张:谈现实的人,反对谈抽象的人;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人性是变化和可塑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等.可见邓小平的人性观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由生理需要到交往需要再到尊重与受人尊重需要逐渐递增的。其中尊重与受人尊重的需要的满足就是来自于外界人们对自身的肯定和赏识。基于人性需求理论,赏识教育被创造并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也使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制度生活。德育研究不但要研究具体的策略和实践,还要研究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具有何种德育意义。制度与道德存在着根本差异,但也有深层联系。制度伦理向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个体德性的“位移”机制,正是其德育作用发挥的基本机制。 一、制度与道德的根本差异 制度与道德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首先,道德建立在对人性肯定的基础上,而制度则源于对人性的不信任。勒维纳斯认为在原初情景中道德即对他人负责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是本体论上对人的高度信任。实际上,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大多对人性持肯定态度,就是一些悲观主义的伦理学,也不得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说作为管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基于对社会不断深化了解的过程中提出的.通过对人性的剖析,为管理理论的产生和管理策略的选择确定了基础.而教育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主要管理对象和内容的特殊管理,明确人性假说的具体内容,对其把握这一特殊管理中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人性特点,从而选择正确、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载人性论思想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载的人性论新说,是对以往人性论战的一个批判性总结.他断言"性于人无不善",是对孟子性善论的继承;断言气质有善有恶,是对荀子性恶论有条件的吸收.他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又解释了不善的来源.他依照由天而人、本天道以推人事的逻辑进行人性论建构,将超形绝象的太虚本体作为"至善"的"天地之性"的根源,这样就突出了太虚的天道本体地位,弥补了汉唐儒学气化宇宙论的不足.张载的人性理论将道德价值的超越本体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大大拓展了对人性问题的解释空间,对以后儒学史上的人性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然就是顺序,偶然就是机遇,必然就是规律.历史就是按照自然的顺序,在机遇与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前行.人组成了社会,社会的历史必然由人的历史组成,而人必然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但这不同于现在史学界所说的个人决定社会历史的观点.人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域的人自然有一定的特点,世代繁衍也不会脱离本性.各个地域的人组成了世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以社会的物质利益和人性为纽带的,他们之间的和与战也取决于物质利益与人性,因此他们的历史注定了.微妙的或是明显的,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都是按照最初的因素层层演变,不断向广、深发展,进化几千年,最后形成博大精深的历史海洋.  相似文献   

13.
现代自然人性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种价值意向并非笼统的抽象,而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具体来看,其主要内容是由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肯定,对道家文化中不为物役、追求心灵自由的借鉴与发展,以及对生命强力与生存意志的张扬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好娃娃都是夸大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被认可。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应从以下  相似文献   

15.
刘楷锋 《文教资料》2006,(33):71-73
在关汉卿塑造的一系列光辉动人的形象中,共有的一个特征就是她们都有自己的生存理想,敢于为自己的做人的权利与尊严而进行勇敢的斗争,不仅体现出男性作家对卑微女性不幸命运的一种人文关怀,更可贵的是可以从中看出关汉卿对人性的一种大胆的肯定与勇敢的呼唤。戏剧人物身上可贵的人性意识常常在具体的戏剧冲突中不断彰显出来,这种人性的觉醒在窦娥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陈欣 《教书育人》2008,(2):33-34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何谓赏识?就是对学生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予以肯定、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让他们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美是以和谐的感性形式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确证与肯定。审美化教育管理就是自由和谐的教育管理。以“自由人”为人性假设的审美化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实践发展和理论流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尼采有一部哲学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在书中他一方面肯定人性中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尼采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是善还是恶?古今中外都有伟大的思想家们对它进行探讨.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试着运用发生学对人性、人性论和人性善恶论的产生与形成进行浅析,并与前人的观点作比较,倒是一种新的可能的阐释.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论,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动态性与现实性,肯定了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制度是针对人的社会性建立起来的。人类在获得生存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除生成出对于社会关系的需要外,还生成出对于个体间的交往关系的特殊需要。社会制度实质上就是按照某种生产的要求、人性的需要而规范的社会交往关系。人性的塑造与制度的建立就是通过实践活动为中介,通过其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不断生成的,实践是人性发展与制度创立的现实基础。而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规范系统的制度,其本身的运行和功能发挥都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人性为基础。同时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塑造着人性,并为其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