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拟以传播媒介技术与文化内涵的思考为基点,通过电报如何体现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区别、现代科学的发展如何借助于电报等力量推动媒介技术的作用脱颖而出,以及电报的发生发展如何预设了当代信息革命的基本问题,又如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播内涵等角度,来揭示电报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春雷 《今传媒》2012,(12):108-110
电报语言的编码是第一类撰写的机器人工语言,是符号传播的新阶段,是现代传媒技术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电报编码框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电报机设计从探索期到创立期的近100年中逐渐完善并形成。电报编码初期阶段经历了从自然信息码、三进制编码以及二进制编码的转变,它的形成过程是熵编码技术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3.
沈春雷 《报刊之友》2012,(12):108-110
电报语言的编码是第一类撰写的机器人工语言,是符号传播的新阶段,是现代传媒技术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电报编码框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电报机设计从探索期到创立期的近100年中逐渐完善并形成。电报编码初期阶段经历了从自然信息码、三进制编码以及二进制编码的转变,它的形成过程是熵编码技术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4.
殷晓蓉 《新闻大学》2012,(2):54-59,53
自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传播学登上历史舞台,“传播”一词也成为一门新学科的研究对象.“传播”从神秘的、日常的用语逐渐过渡到学科用语,其间历程与主流传播学研究地位的确立,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在这一语境之下,传播研究明确地朝向经验主义发展,它与作为其诞生地的美国社会科学的总体转向趋势相吻合,主要依据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对现代传播的行为效果——尤其是对个人的行为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传播对于大卫·帕金翰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研究对象。大卫·帕金翰的传播思想贯穿于他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果中。本文将对大卫·帕金翰的传播思想进行梳理,深入了解一位跨学科的学者对传播学思想的认识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7.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对文化软权力化的一种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当代传播》2008,(3):13-15
本文力求对文化软权力化作出一种传播学的分析。作者认为,文化要转化为软权力,就必须借助大众媒介传播到国际社会中。在文化传播力的积极推动下,一国的文化可能提升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世界文化(或国际文化)。基于此,国家在制定文化软权力化的大众传播策略时,首要的是要明确对外传播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的两会期间,新华社使用了VR技术,宏大庄重的两会现场被其展现得精彩夺目。自此以后,VR技术便渐渐走进我国新闻报道中。新闻行业的人员密切关注着它在新闻生产与发展中的运用。然而,其在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相关技术人员较少、成本较高、资费过高、仪器管理不当等。为清楚了解VR技术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本文就VR技术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意义及目前其发展的状况与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对VR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A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modern society, improving students' competency with these technologies has become a key focus of 21st century education. Given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formation rich nature of ICTs, many advocate for school librarian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ir integrative use across the K-12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asks, “Are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fessionals adequately prepared for the task of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to instruction?” It explores the perceived ICT competencies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school library certification programs and the use of ICTs in their school library education programs. Factors identified for discussion include the age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school library certification program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ICT curricular integration, and perceived preparedness to integrate ICTs into instruction despite self-reported low competency levels with many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ncluding comments encourage design of authentic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incorporat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ve use of ICTs in school library certifica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10)
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崛起和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品貌。社交媒体衬映着传播技术的大众化与民主化,它激活了长期以来被边缘被落寞的微观政治生活,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的独特景观。新型性别权力在基于社交媒体的微观政治传播中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性别权力是考察微观政治权力的重要场域,其中,宏大的、否定性的传统性别权力逐渐收缩,表现为公私领域的性别融合、资本运作的性别包容和媒体营销的性别反击。微观的、建构性的新型性别权力逐渐崛起,表现为超越身体的性别规训、多维扩散的性别凝视和日常生活的性别渗透。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化不是断裂的,而是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化共生。新型性别权力从特定的角度,反衬着一个现代国家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对新型性别权力问题客观观察、理性分析和前瞻引导,对于宏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学引进中国之初到新闻教育三十年后的反思,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关系为名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但同一话题下,主题各异.当前的新闻教育反思以传播学为对立面,其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对传播学的误读以及对新闻教育困境自身的误读.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并不只是美国主流传播学.新闻教育的困境也并不是其他,而是新闻的理想、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被符号化了.但是,新闻教育的反思也能够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单波 《现代传播》2004,(1):10-16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文化创造的历史 ,也是传播媒介的创造史和传播关系的发展史 ,在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 ,人的创造性、反思性是永恒的“调适器”。在现代性视野里建构的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 ,注重的是媒介资本的扩张 ,而不是媒介的均衡发展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追求的是媒介的权力 (power)及其对他种社会、文化的支配 ,而不是媒介的权利 (right)所包含的对等、互利、相互尊重传播主权、广泛的参与等价值观念 ;推行的是传播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单向流动与单一控制 ,而非在文化间的协商、沟通、理解的基础上的全球化传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媒介的影响 ,以及媒介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作用 ,均不是直线过程 ,而是要通过权力关系体系起作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现时代代表着三种发展观和三种力量 ,它们共存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框架内 ,它们之间的张力和搏击正是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同时 ,也形成了建构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传播新格局下中国传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传媒业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突出表现为传媒业的迅 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在世界传播的这种新格局下,中 国传媒业迅猛崛起,在总量方面和人均量方面都实现了快速追赶,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传媒强国,并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用。根据这一战略目标,结合中国发展的新环境和新任务,笔者提出中国传媒业所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杨正凯 《编辑学报》2020,32(3):247-250
为了有效提高专题论文传播力,基于融合出版探索科技期刊选题策划阶段提高传播力的有效途径,以《煤炭科学技术》为例分析专题策划融合出版的模式。采用增强出版实现专题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实现增强素材延伸阅读融合出版;利用网络首发扩大专题论文的传播广度、速度,缩短专题论文的出版周期;二维码移动阅读融合出版实现了专题论文移动阅读及碎片化阅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新媒体融合出版提出专题论文多维传播模式,以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知识服务平台、网站论文库、微信平台、Aminer平台等为抓手,实现选题初期推送、录用定稿中期推送、排版定稿单篇推送、整体推送免费共享、优质论文全球化精准推送,有效提高了专题论文的下载频次、被引频次,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为追求现代化发展建设,已经付出了污染环境的沉重代价。为保护自然环境,免受更大的污染灾害,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仅依靠制度法规和严格执法并不足够,亦需要大量的教育宣传工作,及环保知识教育的配套,方见治标治本之效。本文以粤、港跨境污染为例,透过两次从跨境制造业单位搜集回来的调研数据,说明现行企业环保信息的流通情况;并就环保信息的提供,对于两地政府治理跨境污染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上海地区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进行问卷发放,针对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首次進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市民对于上海"世博"主题的认知度偏低,但满意度较高;电视是获得相关讯息的第一传播渠道。而全国立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较之上海,差异表现在对"世博"的关注度、期待度、参与度更低;网络晋升为主要了解渠道;大多数人对于"世博"仍持一种疑惑、观望的态度,有待我们的各种传播媒介进一步发挥告知、解说、动员、亲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曦珍  楚雪  胡辰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3-33,108,109
随媒介技术的进化演进而来的传播信道,始终处于人类传播活动的核心地位。从不断演进的传播信道角度可将人类社会先后出现的传播形式大体归纳为道路传播、纸路传播和电路传播,与此相对应的媒介形态就有实物媒介、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同时,在媒介技术进化的过程中既暗含着不断演变的媒介时空辩证关系,又意味着传播和媒介的含义逐渐被狭义化的必然之势。因此,本文将以传播信道演进的历史轨迹为主线,并批判地运用麦克卢汉主义的唯技术史观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时空辩证关系、梳理三种传播形式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试论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修改的过程,传播媒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媒介拟态环境以其对客观现实及受众文化趋向的修改,演绎出并非高度真实的媒介现实。特别是在多元的文化对话关系中,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更见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