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会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什么样的教育能让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呢7那就是教育专家们一再提出的赏识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获得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人学习的不竭动力。对于孩子来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如何保护好孩子的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故事笔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总是会听到孩子问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探究那些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拥有杰出贡献的名人、大家,会发现许多共同点,其中突出的一方面就是他们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正是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强烈好奇,安徒生对探知社会风俗、人情百态的热切愿望,达芬奇对一个鸡蛋一百种画法的努力探求才成就了他们后来的伟大成绩。求知欲,是他们成为科学家、作家、画家最重要的原动力。那么什么是求知欲,影响孩子求知欲的因素有哪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要怎样做才能促进、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5.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孩子总是会无意地犯错误、做错事,这对父母而言实在是一种挑战。父母能否应对孩子的无意犯错误体现着父母的教育素养,关系着孩子的发展。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犯错误。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性 孩子是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的,他们往往在一时的冲动下去做一些事,以探索未知的世界或进行“创造发明”。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的欠缺等原因,或者纯粹是由于失败,难免会做出一些错事。记得几天前一个中午,我正在午休,孩子独自在房间里玩耍。一点钟时,孩子把我…  相似文献   

7.
王凤 《甘肃教育》2003,(6):12-13
幼儿是渴望学习的。他们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世界有太多的困惑,他们幻想着老师满足他们的一切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把幼儿想像、幻想和创作的翅膀束缚了起来:孩子们由一个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了记忆的机器。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发展了吗?他们快乐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思之 《家长》2013,(4):29-30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就要让孩子多探索,多锻炼。尽管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他们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也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上看到瓷器是用泥巴烧成的,就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打火  相似文献   

9.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孩子,其思维是灵敏的,一个爱提问的孩子,必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6岁的孩子随着知识量和信息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对生活、游戏和知识的获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经常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敢问、善问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小问号》,在班级掀起了一股"小问号"热,但有的孩子只求问的问题多,却不关注问题是否会得到满意的答复。孩子们最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发现、创新的巨大动力,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激情、信心、动力.实践证明,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求知的欲望,获取知识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逐下,不断追求、探索新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问题增加趣味性、吸引力.如:给你一根30cm铁丝,制一个矩形使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学生兴趣高涨,多么想把这个问题解决,而解决方法又怎样呢?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这对我们引入二次函数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有多少个家长就有多少种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将家长们"拧"在一起?我努力通过沟通和交流影响家长,使家校认识统一.……  相似文献   

13.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4.
问:我的孩子刚满3岁,他对家里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如,经常爬上梯子去开灯,或拿自己想要的东西;把墙上电源插头拔下再插进去;拿剪刀去铰很多东西;往地上扔东西等等。我和他爸爸多次批评他,告诉他那样做会有危险,甚至还打过他,但都不管用。请问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山东华静答:好奇心对于孩子是很可贵的,对于孩子的发展和成才都有好处,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然,孩子是幼稚的,他们难以把握行为的尺度,难免不知轻重,因此父母关注孩子的安全是必要的。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消极限制,更不能责备、惩罚,不然就会因小失大。怎样做…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孩子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与家教》2008,(1):4-7
在今天,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确是个难题,在现在的环境中我们发现,"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孩子为什么难教育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幼儿时期,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特别强,他们总是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好奇和疑惑,因而常常提出一些问题,有时竟弄得家长难以开口。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的提问有时会五花八门、难以想象。孩子提问多,说明他求知欲强。对于孩子提出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刚刚接触社会,对他们来讲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他们什么都要看看,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要跟着学。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开始的,对他以后的学习成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一、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好奇心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孩子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能否持续保持这颗好奇心就很难说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孩子好奇心的  相似文献   

20.
叶静 《山东教育》2003,(23):86-87
幼儿园在大力提倡探索学习,家庭中能否也采取这种形式呢?许多家长都乐意作番尝试,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体会到,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思维活动禁锢在一个早已定形的模具中,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勃勃生机压抑成死气沉沉。家长们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但是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家长在其中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作为一个家长想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