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中以人称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的突破口,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诗歌内容,辨别、分析表达方式,体验、感受作者情感,加深对诗歌内容、情感、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霍丽 《学语文》2009,(4):10-11
高二上学期的选修课,我们选用了人教版的《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拿到这样全新的教材,面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诗歌,学生的眼中闪动着好奇和兴奋的目光。可是老师们却有了很多的担忧:学生多年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熏陶,已初步养成了自己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面对外国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上与中国诗歌的不同,学生能理解和把握吗?  相似文献   

3.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视频,通过《谈中国诗》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中外诗歌的了解,运用比较的手法分析中外诗歌,更好地理解中国诗歌,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作者的生活经历及社会背景,以缩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也可通过音乐的辅助、意象分析及诗歌的比较的方法来教学,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加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积雨辋川庄作》和《越中览古》是两首看似很不相关的诗歌,由于备课组课时安排的需要,笔者经过仔细研究,从诗歌绘画美的角度入手,尝试对这两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入手,感悟王维和李白"诗中有画"的绘画美。2.引导学生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和李白诗歌中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意境以及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诗歌中,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生之颂》是最早翻译成汉语的。[1]在这一意义上,美国诗人也是最早进入中国诗人视野的。从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来说,虽然中国新诗的兴起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情感和人文关怀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着朦胧的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爱情题材的诗歌,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着朦胧的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爱情题材的诗歌,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产物。读者在试图接近诗人心灵的时候,也需通过诗歌精练的语言外壳,深入剖析其思想情感的内蕴。这一过程,正如“探骊得珠”。同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时候,应“披文以入情”,让学生录章摘句,由诗歌的关键语句入手,深入到诗歌语言的深幽之处,去探寻那藏之甚深的情感之珠。《华南虎》一诗中,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借虎喻人,充分表现了在“文革”那一特殊历史时期,诗人深邃的思考。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华南虎》一诗的思想内涵,可让学生“寻章摘句”,抓住关键语句,层层剥笋,逐渐进入诗歌的思想内核,觅得真珠。一、感知形象,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英文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价值观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高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文诗歌,诗歌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进行阅读理解训练难度较大,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进修六unit2readingAFewSimpleFormsofEnglishPoems为例探讨英文诗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文章有透彻的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加深阅读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诗歌虽然语言质朴,易于理解,但学生在解读时容易滞于表面,无法自发深入领会诗歌的情韵之美。文章以《涉江采芙蓉》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诗歌的方法,以期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诗歌的热情,让他们领会诗歌的情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