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用中国历史来谈职场现象,最适当的时代莫过于春秋战国。大小诸侯,就像许多公司,互相竞争,人求事,事求人,人才流动活络,公司怎样找到对的人,人怎样找到对的公司,都是学问。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上了铁达尼号,泳技再好,也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6,(3):13-14
过去的一年很不寻常.即便是寻常人,也遇到了很多不寻常的事.“六月股市”惊心动魄,“全面二孩”喜出望外……变革之潮汹涌澎湃,想做一个超然于外的旁观者似乎很难. 在历史的坐标上,2015年注定是一个重要节点.“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已经描绘了未来五年的新愿景.古人说“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但是圣贤们的小康理想在历史上并没有实现过.“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意味着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未来五年被看作事关成败的决胜阶段,习惯谈“总值”和“人均”的人得换脑筋了,经常抱怨“被平均”的人则会看到更多的“补短板”,关系到每个人的大变革正在铺陈.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喜事多,《中国出版年鉴》的开始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值得祝贺的事。现在世界上有四十多亿人口,我国占十亿,平均四个半人中有一个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他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件事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不能不产生影响的。迄今社会的历史,都是跟人类的经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历史。列宁说得好:“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  相似文献   

4.
古人作史,讲究的是“寓论断于序事”,到了当代,这个传统几乎消失殆尽,历史学家们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八十年代,黄仁宇的著作着实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后来的吴思、张鸣、易中天、张宏杰,包括从网络走到前台的当年明月,每个人的出现都带来一股热潮。历史的写法有N种,N的数值在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5.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透过历经沧桑而留存至今的古建筑这种物质实体,还是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大量古建筑档案中,都能找到隐含在背后的历史信息,发现其不同时代的文化价值.因此,古建筑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古人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维护家庭和睦兴旺、成就一番事业之首。这道出了一个重要道理:人成方能事成。何以人成方能事成呢?因为,事情是要靠人去做的。一个人具备了办成某件事的素质和本领,他才能办成这件事;素质越高,本领越强,这件事也就办得越好。以编辑工作而论,出书方向靠人去坚持;选题靠人去发掘、捕捉;书稿靠人去组织、  相似文献   

7.
人生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做什么样的事。当然.人与事是辩证统一的。但我们更强调做什么样人的问题。因为。做什么样的人,才是人生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每年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又是一个舶来的宣传日,传入中国也就近十年来的事.但这件事关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除非有什么意外,这一天的热门话题想必就是吸烟与禁烟.烟草在中国流布的历史,似乎与几百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史是差不多有趣.也真是怪,任何东西,一旦被中国的老百姓接受了,无论好坏,都显得那么的生机勃勃.就说吸食烟草这件事,铁定的"百害"之首,却硬是发展得有声有色,无以匹敌.  相似文献   

9.
判断大国外交的一个标志就是,外交是谈别人的事,谈世界的事,而不是谈自己的事。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在很长时期里,并没有大国外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长期国力弱小,缺乏大国外交的资源和支撑手段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意志。  相似文献   

10.
小杜同志:您好!您在来信中给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深一点。我考虑了一下,想跟您谈一个问题:采访中的“自我发现”。所谓“自我发现”,就是个人观察、认识事  相似文献   

11.
苏联和波兰、保加利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对新闻报道也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下面刊登的是苏欧的新闻改革信息。“历史无空白”“现实无禁区”苏联《星火》周刊总编辑维大利·科罗季奇今秋访华期间,同中国同行谈了他1985年6月就任总编辑后对刊物进行的改革。他到任之前,《星火》办得比较拘谨,题材狭窄,特别是党政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报道占很大篇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上任后抓了三件事:第一,经苏共中央批准,经过深入调查和严格考核,他辞退了一批不称职的工作人员,择优选用了一批合  相似文献   

12.
朱熹在<性理精义>中曾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陶渊明也有两句诗写道:"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一个人想在某一领域里有所成就,就得博览群书学有专攻,对历代各家各派书籍进行分析研究和继承借鉴.而对历代书籍的博古通今、分析研究、继承借鉴,就是读书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一 报纸是人办的,文章是人写的,于是有说法叫"报类其人,文如其人".就是说我们办报写文,其实就和平时的说话做事一样,大家听多了你说的话,见多了你做的事,就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有一段关于工匠的电视解说词:"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终一生、爱一事的耐心."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人."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党报新闻记者该具有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呢?笔者在本文中就此加以浅论.  相似文献   

15.
华静 《出版参考》2006,(35):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他不仅想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击节称道,让人"高山仰止",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6.
谢高德 《出版参考》2006,(32):42-43
古人说得好,好阿谀奉承的人不能不防.他今天能对你极尽能事地吹捧,明天他也能对别人如此这般地炮制一番.这种人只是图一己之私利,没有什么道德、气节可言.但现实之中却是这种人吃得开,他们随波逐流,善于溜须拍马,没有多少真本事.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  相似文献   

17.
用餐时,西方人会把音量控制在饭桌以内。如果整个餐厅都能听到你说话,那你的声音就太大了,这是很失礼的。实际上,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的餐馆里谈生意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噪音太大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10日,我在北京环球贸易中心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2013年图书订货会,熊培云、许知远、梁文道谈"写作的轻与重".再次坐在这个会议室,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又一年过去了,去年此时,《渤海早报·悦读周刊》刚刚创办不久,我第一次参加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特别场,资中筠、章诒和、杨照谈"时代与人".前两位是生在民国、长在共和国的传奇女性,一"洋"一"中";一位善于谈道理,一位长于讲故事;一位平静如水,一位热情似火,那场沙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如今已很难再找到像她们两位这样经历如比丰富、著作如此多面的写作者了.  相似文献   

19.
菅直人政府在与党内保守势力、与自民党等保守政党的争斗中。是否能不仅谈日韩问题,也能拿出直视历史的勇气,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谈历史问题,我们还需观察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15年来报刊上发表了很多谈商务印书馆历史的文章,但集中于叙述1937年以前的事,抗日战争至解放前夕这12年几付阙如.抗战和解放战争这一段时间很重要,正值民族存亡绝续之时,一个出版社及其成员的态度和贡献在其整个历史中是不容忽视的.兹试为叙述,希望获得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