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业时代过去了,教育是要培养人还是要培养"人才",教育是加工还是学习?这些都是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对美国女性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变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后工业社会服务行业的增长使美国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使更多的妇女局限于以工资低、工作时间长、晋升机会很少为显著特征的"粉红领工作"中。后工业社会中由于制造业的萎缩而导致的大量少数族裔男子失业,也使美国妇女的家庭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对于美国女性,后工业社会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3.
人类娱乐行为分为文化娱乐、体育娱乐和休闲娱乐;娱乐产业是服务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主要生长在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的结合部,娱乐产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娱乐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成果,许多人有闲和有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诚信关系、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娱乐经济的″三大基石″;娱乐经济学的思想源泉是″快乐主义思想″,作为微观经济学中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本文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娱乐经济与后工业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教育问:后工业时代的学习与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后工业时代的知识社会,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本文试图从工作场所发生的变化开始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工作场所的显著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大型组织中的工作小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作者构成了当今后工业社会中的组织形态。这些机构组织不稳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动、改组、合并甚至瓦解。随之而来的是个人的职业生活也完全不同工作流动性增强,工作方式更灵活,个人需要具有创造性、有团队精神、能够应变、善于探索、随时随地准备学习新知识、可以自如地跨越专业跨越文化。这些变化使教育中的筛选、专门化、念书、资历等概念面临严重的挑战。另一方面,教育领域一些表面上看似零碎和孤立的创新性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促使我们对“教育”概念进行整体性的重新思考。本文分析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范式,即关于教育目标的甄选范式、关于教育过程的教学范式、关于教育组织的法理范式以及关于教育建制的知识控制范式,从而对现代教育进行了宏观的分析和思考。初步结论是,仿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一样,我们当前经历的是一个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根本性变革过程,必须对年轻人的整体学习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并设计出适合这种学习过程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工业社会的教育与学习 什么叫学习?我们历来以为,知识从知道的人向不知道的人传递就叫学习,现在大家知道,学习是学习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他跟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大脑皮层发生了变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慢慢地变化,实际上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经历,有什么经历就有什么学习。认知与应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交叉过程,同时,人类的学习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最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人的学习就是有一个改进的过程,学习已经不是装载知识的概念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对美国女性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变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后工业社会服务行业的增长使美国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使更多的妇女局限于以工资低、工作时间长、晋升机会很少为显著特征的"粉红领工作"中。后工业社会中由于制造业的萎缩而导致的大量少数族裔男子失业,也使美国妇女的家庭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对于美国女性,后工业社会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7.
MOOC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化的一种回应,MOOC的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对高等教育变革的要求,因此MOOC未来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会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会和传统教育深度融合,还会衍生出类MOOC形式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8.
社会形态及其特征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我国尚处于工业社会阶段,但是,面对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未雨绸缪,高等教育如何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应对社会变革,是值得高等教育领域工作者从早谋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后工业时代工业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服务业的地位则日益重要。在这种转型中,工业城市的前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挽回发展颓势,许多工业城市纷纷对城市的经济结构进行了适时调整,从而使其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0.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学校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后工业社会作为资本主义发展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实践的改变,同时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针对挑战,我们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对传播媒介的引导和理论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荣远 《成人教育》2001,(12):10-11
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化社会要求个人作终身的学习,强调人性的通识教育,主张回归教育、继续教育。还要求教育机会的开放、正规教育资源为社会民众服务,非正规教育加入提供学习机会的行列,并强调个人的自我学习,是达到学习化社会的策略与手段。这些思想理念,均会对大学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形成对大学的严重挑战。笔者就教育观念、办学机制、教育对象等八个方面对大学的挑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德里罗的众多小说中,长篇小说《白噪音》一直以来在评论界倍受关注。作为创作的分水岭.这部小说成就了德里罗在美国当代作家中的领军地位。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大多关注《白噪音》的结构和语言,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本文通过对小说《白噪音》中消费文化、科技与死亡、宗教世俗化等多个主题进行分析.更深刻更全面地再现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必将很快步入后工业社会时期,此时休闲定是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因此研究后工业社会时期休闲的本质和特点将是摆在我国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休闲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后工业社会休闲含义的四要素模型,同时结合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分析了后工业社会休闲的三大特点,希望能对我国休闲学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汉学家威尔费雷德博士在网上撰文指出,“中国人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学会生存’,译成了‘学会做人’。……若几十年后真有了战争,不知是会生存的击败会做人的,还是会做人的击败会生存的。”这里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以中国的现实来看,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的人才培养路子究竟适不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学习工厂是工业4.0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在对学习工厂的源起、内涵、形态与功能演迸迸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认为学习工厂遵循"顺应时代之需,强调复杂思维"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结构设计强调"纵向贯通、横向交叉、行动导向",学习方式具有"过程学习、项目学习、问题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增迸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借鉴学习工厂模式,研究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一是面向实践、育人为本,培养创新和应对复杂工作情境的能力;二是系统设计、强化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三是学科交叉、转变角色,创新课程结构设计与教学方式;四是需求导向、智能评价,实现能力评价的可视化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理论解读,对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试图用技术发展的"三段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是错误的,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阶级矛盾、领导阶级以及所有制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是肤浅的。然而,后工业社会理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认识当代科技革命、经济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趋势的有价值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后,生源文化认知和成分多样性、职业能力的不同诉求、原有教学方式的非普适性、办学资源的有限性、传统管理方式不再适用、考核方式不符合科学评价等带来了全新挑战,需要通过全面了解学情,有效进行教育;革新传统理念,确立培养目标;尊重生源作息规律,实施"工学交替"模式;构建模块课程体系,实施项目任务教学;因材实施分类教学,创新特色评价方法等措施,以应对高职院校扩招后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高等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推进理科教育发展,"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组"于2015年实施了大规模的全国高校学生调研,以期通过学生的视角,了解高等理科教育质量,分析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聚焦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参与、课程设置评价、教学评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理科教育中存在着课程设置缺乏前沿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现象;理科学生的专业能力较好,但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低、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给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印接信息社会发展所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看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