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写作主体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本文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中学文科》2005,(6):53-53
写作,作为一种与人、与社会沟通的方式,它需要每个人学会如何正确、恰当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余秋雨)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即: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像思维、丰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文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杜颖 《辽宁教育》2005,(6):40-4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受旧教材体系的影响,往往是纯粹模仿某一种文体格式或是某一种写作要求,遵循着“审题——写作——批改——讲评”的传统作文教学过程,其结果是逐渐形成了一种按文体循环的固化模式,写作训练量又严重不足。由此,学生在中学阶段不  相似文献   

7.
黄淑兰 《学语文》2006,(4):36-36
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一、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想象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只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胡编滥遣,文章怎么写也写不长,惧怕老师规定字数。老师只要说:“不少于600字”,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要“啊”的一声,感到很惊讶,觉得要求过高,显得愁眉苦脸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留意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中作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能力,我不断的尝试,大胆的改革,而且感到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文的最大动力。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注意对学生积累材料,提高写作兴趣方面的训练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经常翻阅有关作文指导方面的文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提到要开拓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就要开展一些课外、校外活动,为写作准备素材。一位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一文中就提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带学生游株洲的“奔龙公园”、岳阳君山、岳阳楼等名胜景区,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无限风光,领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这位教师说的全都是实情,但我依然对很多人所说的“以活动激趣”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刚上完课《白杨礼赞》,我跟学生说,要模仿这篇散写一篇作,就写窗外的那棵梧桐树吧!教室顿时议论纷纷,有学生说,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天天都看见了的,有什么好写的呢?学生显得满脸无奈。  相似文献   

14.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外在呈现,一种精神的构建.生命总是从自己的"脚下"出发,然后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渐扩大生活的区域,充实自己生命的元素,积淀自己生命的经验.作为生命符号的文字组合,最应该关注和生命相连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是由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构成的.它们是具体、可触、流动、鲜活的.正是这些鲜活而具体的"客观",形成了奔腾不息的生活之流,形成了建造生命厦基的无数沙石.正如康·巴乌斯基所说:"每一刹那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天下有大美而存于微观".  相似文献   

15.
激发写作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帮助学生挖掘写作源泉是让学生乐于写作的关键,两者都是写好文章的必备因素。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相似文献   

16.
窦红平 《学语文》2005,(4):55-55
随着世风的变化.学生也“世故”起来。他们不再把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基本原则,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适应评卷者的“口味”,甚至在揣摩表达对象之后决定是否动用何种情感。因此,最近几年来,虚假作文层出不穷.假话、空话、套话大量出现在中考、高考的答卷中.在平时的习作中更是随处可见。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从小学到初中,可能都在写“我不小心打碎了同学的一个玩具,而同学被他父母批评,当我买一个新的去赔给他时.他的家已经搬走了。”  相似文献   

17.
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校园植物。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人们从一棵树或一丛花旁边走过,不会有什么感觉,走过就走过了,没有人会去思考那些花花草草与写作有什么关系。这是非常可惜的。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辍学谋生,在任剧院杂役和雇佣演员的经历中写出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成为世界文豪;只读了两年书的高尔基从"鞋店"走来,<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震动了世界;贾平凹植根高原黄土,成为中国新时期引人注目的作家.他们之所以写出如此佳作,得益于丰富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19.
20.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老的话精辟地论述了要提高写作水平,有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必须先要立足于阅读,做到规范性的模仿,然后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即由“人格”到“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