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城计"     
案例回放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和新接手的这一届学生相处一段时间了,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和调皮。一个个永不安分的身影环绕在你的周围,经常让你感觉劳心劳力,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也会令你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的一切疲劳感瞬间消失.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我有幸聆听了龙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孙春成老师执教的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后反思,孙春成老师的这堂课,切中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盲点--如何进行初中诗歌教学.对于古诗词教学,我一直处于懵懂之中:教什么?怎么教?在盲人摸象的探索中,我不知道我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真正从我的教学中学到了什么.而孙老师的示范课,恰...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命题热点,多以图形(如曲线图)的题目出现。有不少学生在做这方面的习题时,经常将能量“最少”与生物量“最少”混为一体,因此,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愿同行们共同来探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简言之,班主任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上成人、成才的道路,走上幸福和成功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5.
说作文的意义是指文章对读者有益(有积极作用),这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学生的作文一般不公开发表,哪谈得读者?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本“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繁杂而且抽象,为此教材中插入了多幅彩图,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然而,由于这些彩图零散地分布于教材的各个部分,分别说明光合作用不同阶段的基本原理,因而整节课下来,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系统而清晰的整体印象,个别插图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与必修本插图相同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发生理解上的偏差,而其中部分插图所示的内容又相互重复.往往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为此,笔者将必修本和选修本相关的插图进行了综合和补充.让学生在巩固必修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来理解和领会选修本的内容,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及时融会贯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如图1。  相似文献   

7.
上海科技版七年级《生物》第10章“人口问题”一节,对于学生而言,从他们以往的学习中,对人口问题这一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人口众多等问题都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是学生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了解,尤其是从全球生态这样一个宏观大背景下来认识这些问题,则是不明确、不系统的和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去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头疼。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不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了,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下面介绍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记忆方法。1施莱登与施旺的称谓的区别在讲细胞学说时,学生常将植物学家施莱登与动物学家施旺的称谓混淆。我就告诉学生施莱登的“莱”字上有一草头,“草”乃植物也,故其为植物学家。这样学生就马上把两者的称谓记住了。2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有细胞壁常见的原核生物中只有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学生常将支原体和衣原体混淆,搞不清两者谁有谁无细胞壁。我就对他…  相似文献   

9.
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的关系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办法,力求为“膈”的教学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了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评价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说、敢问、敢想、敢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11.
绪论,作为教材的开首篇,起着概括全书,统领教材的作用。对于学生在学期初了解教材内容以及学期后提纲挈领地总结复习都有帮助。但教学中有的教师对绪论的处理欠妥,要么照本宣科,草率而过;要么随意发挥,无边无际。事实上,绪论往往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它既是课本的序幕,吸引读者、激发情趣,又是课本的纲领。贯穿教材、统领全书。现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学选修本为例,来解读该书绪论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殷加余 《生物学教学》2007,32(11):17-19
本文针对"假设"的形成途径及其品质,从"假设形成"的情感培养、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通过生物学探究学习实践"假设形成"等方面,提出了中学生"假设形成"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物体,学习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学生,故生物课堂也应该体现出“活”的特征,激发更多的学生热爱生物学课堂,热爱生物学科,让生物学科在校园里“火”起来,从而把“小学科”做“大”。下面,笔者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4.
1设计思想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氨基酸的两性?氨基酸可以跟碱反应,这一点学生很容易接受.为什么氨基酸可以跟酸反应?在讲解时,多数教师以NH3类比-NH2,自NH3与酸反应迁移至氨基酸与酸反应,并时常辅之以分析分子结构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合理利用“问题探讨”这一导学小栏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  相似文献   

16.
1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其实是一节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这么多年来就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教师先讲清楚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另一种是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17.
赵亮 《化学教学》2011,(3):17-19
四诊者,望闻问切也。相传为三国神医华佗所创中医诊病之程序方法。笔者略加改造,用于统摄化学新教材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学习栏目,以简驭繁,方便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1四诊的含义与改造1.1望望,为四诊之首,其含义是察看患者的气色、肤色以及其他身体状况,感知并摄取有关疾患的信息,对病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堂的常见问题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合理运用教师课堂指令、教室安排、奖励鼓励、寻求突破和给予学生自主权可以治疗问题英语课堂,并以实际教学案例论证了这五个方面改进问题英语课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课文《内蒙访古》有一道关于“屯积”的练习题。《现代汉语字典》里却没有“屯积”一词,而有“屯集”和“屯聚”,“屯集”意为“屯聚”,“屯聚”的意思是“聚集(人马等)”,例如:屯聚大量兵力。而“囤积”感情色彩带有贬义,是指投机商人为了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而把货物储存起来。例如:囤积居奇。  相似文献   

20.
常有学生对“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句话提出疑问。他们指着课本上含羞草的图片,问:“老师,其它的植物也会象含羞草那样,对刺激作出反应吗?”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深化了师生们对植物的认识。1反应是生存的本能植物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的反应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