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翻阅汉口《大刚报》1951年7月1日头版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周年的报道,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份民营报纸在公私合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鲜明党性.1952年1月1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在公私合营《大刚报》的基础上创刊.195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终刊,《新武汉...  相似文献   

2.
大刚报史话     
前言在抗日战争年代,《大刚报》曾经是西南后方较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在粤汉、湘桂、黔桂铁路沿线以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四川等地,拥有较多的读者。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它从西南后方复员,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先后开办了武汉、南京两个版。南京《大刚报》经过一场尖锐的斗争,后来终于为国民党CC所掠夺,成了CC的喉舌;汉口《大刚报》则仍坚持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全国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10月14日至18日在徐州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江苏省记协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1个省的55家地市报纸的负责同志,还有中宣部新闻局,干部局、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战线》、《新闻业务》、《新闻与写作》、《新闻记者》、《新闻传播》、《青年记者》(山东)和《中国报刊报》的负责同志共78人。会议学习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文件,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王福如同志作了中心发言。参加会议的同志表示要在新闻宣传的实际工作中认真  相似文献   

4.
1949年5月16日午后,我解放大军从市郊胜利进入武汉市区,英雄的历史名城宣告解放了!早在四天前,即5月12日,汉口《大刚报》按照地下党的指示,悄悄地翻印的八万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当时《大刚报》日发行数只八千份左右),就开始秘密地在武汉三镇张贴和散发。当时国民党的达官贵人们,已经丧魂失魄,逃之夭  相似文献   

5.
毛健吾提出《大刚报》所持立场的评价是大骂小帮忙,有借《大公报》的声誉来抬高《大刚报》的社会影响力之嫌。检视《大刚报》1946年初和1949年初两个历史节点的实际表现,《大刚报》虽对国共两党都有骂,主观目的还是通过舆论引导帮国民党的忙。大骂小帮忙本质上与小骂大帮忙没有区别。考量其办报思想,《大刚报》秉持以站在人民立场作为评断骂和帮忙的标准,而赶超《大公报》的实际步骤则客观上帮助共产党进步势力逐步进入《大刚报》。  相似文献   

6.
去年3月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召开之际,我在政协新闻出版组做了一次关于净化图书市场、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发言,同时展示了一些国外连环画书刊,这些书刊的丑恶形象和庸俗的内容,引起全组委员的关注。在我发言后,不少委员发表了赞同的意见。随后我又向大会写了题为《精神产品一定要有益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的书面发言。《中国青年报》、《新闻出版报》等报报道了我的发言内容。《人民日报》总编辑、政协委员范敬宜同志听了我的发言后,专门写了题为《书包在愤怒》的短文,发表在3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民进中央领导人为此专门召开了座谈会,我应邀到会介绍了情况,并展示了这些书刊。会后民进中央写了《对于引进出版国外儿童读物要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分送有关领导部门,并在《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全文刊登。据我所知,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领导部门,十分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去年九至十一月,人民出版社党委会并领导《新华文摘》编辑组、审读室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研究后,由党委做出了一个改进该刊编辑工作的书面决定。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曾彦修同志在该决定通过后的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讲了不少很有启发性的意见。现在很多刊物正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经征得曾彦修同志的同意,将其发言要点刊载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序言两篇     
见到方厚枢同志一大摞字迹清楚、稿面整洁的《中国出版史话》原稿,我不禁为他研究中国出版史所取得的成果由衷地高兴和钦佩。同时对他要我为本书写序感到不安,这主要是我对出版史涉猎甚浅,何敢言序。老友情真,拒之不恭,不能不讲点心里话。 我的职业是编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出版工作者。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在出版社工作。已有四十五个年头,也算是出版战线的老兵了。然而十分惭愧,我对于中国出版史的关心和学习则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说来十分偶然,1991年国家《新闻出版报》等单位组织主持“首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论文评奖活动”,我被指定负责评阅出版史论文工作。为了评审工作,除了阅读论文,也与厚枢同志有更多  相似文献   

9.
7月20日至22日,文化部图书馆司在牡丹江市召开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座谈会”。全国近20个省、市文化厅(局)主管图书馆工作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文化部图书馆司司长杜克同志主持会议。人事司、计财司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县级图书馆定级标准》(征求意见稿)、《省级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及  相似文献   

10.
6月22日,应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夷茁邀请,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廖承文、原处长李显福,《商界》传媒副总编辑李彬,《电脑报》经营公司副总裁李永明,《课堂内外》杂志社社长刘信忠,《影视艺苑》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徐敏等齐聚集团,支招《健康人报》发展。集团领导陈夷茁、牟丰京、黄平、石刚、唐林及集团有关综合管理部门同志参加了会议。现将这次专题会的发言摘要发表,以资关心《健康人报》的同志进一步深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消息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首次召开新闻工作会议新组建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于6月中旬在郑州首次召开了新闻工作会议。总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总队有关同志以及即将创刊的《人民武警》报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的有关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总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振军同志作了题为《努力开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闻报道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李振军同志传达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关于宣传武警部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新闻三昧》的工作在2002年有所突破,更好地研究企业报和新闻三昧的生存和发展,《新闻三昧》编辑部在2002年4月16日组织召开了特邀编委会。会议于16日上午8点30分在工人日报会议厅准时召开。会议引起了各方面领导的重视,中国企业报协会会长张思源同志、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王玉梅同志、  相似文献   

13.
3月17日,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建设专家咨询会在汉召开。来自武汉地区图书馆界近20位专家、省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建设大计。会议就《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章程(征求意见稿)》、《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听取了业内专家和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理 《国际新闻界》2012,(4):107-112,126
本文从范长江对《大刚报》这张民营报纸的评价出发,梳理范长江与《大刚报》以青记和国新社为沟通桥梁而建立起来的关系,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舆论宣传斗争的策略是将报刊宣传与统战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大刚报》为例证聚拢民主进步分子,以及进步势力对报纸的渗透和掌控。着重分析范长江对《大刚报》评价"合作社性质的民间报纸"的原因,从合作社的由来和发展两个层面归纳《大刚报》合作社性质的特点,即权威力量的转换和不结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3年前,《空军报》1年见稿一两篇,《解放军报》常年“剃光头”;近3年,《空军报》每年见稿30至50篇,《解放军报》也时有见稿。这是地处沙漠南缘兰空某训练基地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的一组数字对比。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编制不大的单位,新闻报道工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官兵们说,离不开基地政治处主任邓先德的领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3月27日下午,河南日报编辑部召开有报社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处室领导、编辑或专栏编辑参加的会议,就《新闻战线》编辑部提出的“如何繁荣报纸漫画”问题进行了座谈,到会同志认为: 一、《新闻战线》1982年第三期就“如何繁荣报纸漫画”问题发表的报道,对我们是个促进,我们欢迎漫画界同志的帮助,共同为繁荣河南的漫画创作而努力。方成同志对河南日报的批评,对于我们改进工作是有益的(发言中对我报漫画使用情况的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扩大会议于1991年4月16日—22日在广州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召开。会议由六分会主任委员、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馆长阎立中同志主持,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黄俊贵、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部主任纪昭民、机电部情报所副所长傅兰生和六分会委员及有关标准稿起草人共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文献著录总则》修订稿、《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修订稿、《缩微平片标头》报批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会议听取了《乐谱著录规则》及《中国著者姓  相似文献   

18.
《湖北日报》创刊起步时期的社址,经历了几次大的变迁。 1949年5月16日,武汉宣告解放。6月,刚组建的湖北日报社的干部职工进入武汉后,接管了伪《华中日报》旧址(江汉路原52号)和伪《和平日报》旧址(中山大道原1139号)两处房产。江汉路52号有四层楼,被《湖北日报》接管后,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7,(2):70-70
某部为新兵开设《新绿报》本刊讯龚毅、罗雪斌报道:“快来看呀!新战友李辉上稿了。”2006年12月21日晚,笔者在沈阳军区某部新兵一连,看到刚出刊的第二期《新绿报》被新战友们抢着阅读。  相似文献   

20.
书讯     
《安岗新闻工作五十年》一书,是根据纪念安岗从事新闻工作五十年(1936—1986)座谈会上各位同志的发言和以后一些同志所写的文章编辑而成的。该书通过回顾安岗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新闻里程,展示了他对党的新闻工作所作出的不平凡贡献。安岗在他17岁时,便为当时天津出版的《益世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