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尔兰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一种致力于想象和构建民族身份的艺术形式。自20世纪以来,爱尔兰戏剧以"爱尔兰文艺复兴"为主题,挑战和颠覆英国殖民者对爱尔兰强加的文化形象,以戏剧空间表现了本民族的身份认同——爱尔兰特性。自此,戏剧和剧场成为定义和讨论民族身份的场域。剧作家在作品中不断对爱尔兰特性进行修正和重新定位,以期获得与时代相吻合的特质,形成一个关于民族身份的谱系。因此,不是肯定某种爱尔兰身份,而是探索肯定身份的不同方式,如何去想象、讨论、否定、修正和争论,避免对民族身份的本质主义定义。民族的发展需要对民族身份的定义进行不断的展演和修正。  相似文献   

2.
玛丽娜·卡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杰出的女性剧作家。她以自己的成长地——爱尔兰中部地区为背景创作的悲剧三部曲《梅》、《鲍西娅·考夫兰》、《猫原边……》,打破了民爱尔兰男性剧作家单一话语和强调民族身份的叙事传统,把被边缘化的爱尔兰女性呈现在舞台中心。女主角在封闭、压抑的家宅空间和开放、神秘的自然空间中游走,在记忆与现实交织的心理空间中挣扎,在父权主义和天主教权威压制的社会空间中抗争,最终在沼泽地自杀身亡。她们的叛逆行为挑战、颠覆了爱尔兰女性"房中天使"的他者身份。剧作家通过探究悲剧女主角在由家宅空间、自然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组成的戏剧空间隐喻中自我身份的建构,对当代爱尔兰社会女性的边缘身份提出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也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渴望创立纯粹的爱尔兰文学,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并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本文从诗歌《丽达与天鹅》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挖掘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情思来探寻诗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也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渴望创立纯粹的爱尔兰文学,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并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本文从诗歌《丽达与天鹅》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挖掘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情思来探寻诗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威廉·勃特勒·叶芝是爱尔兰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渗透着浓烈的爱尔兰情感和明显的爱尔兰因素,古爱尔兰的浪漫神话故事是叶芝诗歌萃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叶芝对爱尔兰神话故事的运用有利于帮助爱尔兰人民族集体记忆的恢复,爱尔兰历史的重建,以及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然而在爱尔兰长期被殖民的民族历史下,诗人深感身份缺失的苦闷,其诗歌表达了对民族强烈的守望之情,富有浓重的乡土意识。诗人以故乡斯莱戈为基点,试图通过重塑爱尔兰民间故事和歌谣,重建爱尔兰民族救亡之梦,而拜占庭是叶芝理想的艺术殿堂,诗人从中看到了未来的爱尔兰。  相似文献   

7.
《胡里痕的凯瑟琳》是叶芝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也是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该剧文本和历史语境的分析,集中阐发了在这一政治文化意象中凝聚的爱尔兰民族精神悖论:作为爱尔兰母亲,她召唤民族之子献身于爱尔兰的解放事业;作为大母神,她又不断地煽动狭隘、事仇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暴力的群众政治。正是这一民族精神悖论,培育了叶芝对爱尔兰的矛盾情感,并影响他创造性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8.
贝克特作品挑战构建爱尔兰民族文学传统的历史和文化界限,将爱尔兰的历史和文化同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贝克特的作品不仅反映出在爱尔兰范畴内而且在爱尔兰的后殖民主义的范畴内的矛盾性。其作品中人物的多民族身份和多文化身份是对爱尔兰殖民化主体性的解读,同时也是对帝国主权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谢默斯·希尼是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恬静的田园生活而广受赞誉。《挖掘》探讨的不仅仅是诗人的童年生活,它挖掘的是曾一度被遗忘了的爱尔兰性,反映了深刻的民族身份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爱尔兰民族的爱以及追寻爱尔兰文化和历史的决心,是希尼早起创作思想的浓缩。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史诗库丘林(Tain Bo Cuailnge)被奉为民族经典,它粗俗下流、怪诞不经、缺乏文学性,因此受到文学评论家们的批判。本文作者试图分析作品中体现出的这种丑陋文化和优雅文明之表现手法的艺术反差性,并在这种反差中找到理解、构建爱尔兰民族身份、文化和文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姜欣 《文教资料》2008,(30):53-55
<荆棘鸟>作为描写早期澳洲移民生活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影响力是一般通俗小说无法比拟的.这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在家族史的表面文本下,隐含着一个作者以爱尔兰传统的人名、地名构成的隐形文本.作者借这个隐形文本探讨了她对爱尔兰民族前途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布鲁克林》中,爱尔兰当代作家科尔姆·托宾刻画了一位从爱尔兰小镇移居纽约的女性流散者。托宾从当下多族群共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以主人公的流散经历为依托,将其对爱尔兰共同体的辩证审思融汇其中。小镇凋敝的社会经济景观折射出爱尔兰小镇共同体的“失落”状态,对于个体发展与自由的追寻促成了爱尔兰女性的跨国流散行为。布鲁克林的爱尔兰流散共同体基于共同的文化身份形成,蕴含强大的凝聚力,不仅为流散者提供物质保障,更赋予流散者精神上的“慰藉”,帮助主人公走出了流散异国所遭遇的情感疏离。在肯定族群内部联结的基础上,作品进一步传达了打破身份迷思,超越种族、民族、国家的世界主义伦理规范的思想主张,为建构跨族群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爱尔兰性并重构爱尔兰身份。他和他的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叶芝对爱尔兰乡村和历史的理想化描述不同的是,乔伊斯竭力去揭示现代都柏林人的精神状态和爱尔兰的主要问题的真相。乔伊斯选择了一条沉寂、流放和狡猾的道路,也从一种文化卑劣感中获得了对爱尔兰身份的真实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化身份由两个向量构成,一个是代表传统和延续的同质向量,另一个则是代表差异与断裂的异质向量。如何看待历史是均衡链接两者而成功构建身份的关键。对于爱尔兰而言,身份焦虑始终是其文学书写的张力所在。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等作家试图通过回归古凯尔特文化来重构爱尔兰身份。与此不同,乔伊斯却始终以现代性的目光在审视历史。本研究将以乔伊斯的《死者》(The Dead)为例,探寻节庆、商品及音乐等大众文化元素如何在乔伊斯笔下参与历史书写,引导爱尔兰身份构建。  相似文献   

15.
程应峰 《读写月报》2022,(34):27-28
<正>1889年1月,23岁的叶芝遇见22岁的女演员昂德·冈——一位驻爱尔兰的英军上校的女儿。昂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富有同情心。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后,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投身到了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因为这一点,昂德·冈在叶芝的心中平添了一轮光晕。  相似文献   

16.
当代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是21世纪爱尔兰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多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爱尔兰人民移居他乡的生活,刻画人物在文化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小说《布鲁克林》是托宾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托宾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本文从文化身份建构的角度,分析小说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在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穿梭过程中两种身份的追寻与抉择。  相似文献   

17.
以济慈为代表的浪漫派诗人对叶芝诗歌创作和诗论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叶芝继承和发扬了济慈的崇古诗风、雪莱的象征手法以及布莱克的神秘主义,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实现了凯尔特文化的复兴和爱尔兰民族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作中承载"舞蹈"意象的舞者多为女性,在与同代诗人笔下的"舞者"形象进行比较时,考察叶芝对于男女两性的思考并认为其笔下的女性舞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性。叶芝将"舞蹈"意象安插在爱尔兰本土的神话传说构成的背景之中,在唤醒爱尔兰人欢乐和悲哀的心理残迹之时激活深蕴着民族性的集体无意识,进行民族身份的追寻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薛海燕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50-54,45
"顿悟"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篇《死者》中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运用法康尼尔(Fauconnier,G)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挖掘人物顿悟之前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化故事主题。在《死者》中,主人公康罗伊与三位女性之间的话语冲突使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发生了多次交错,促使康罗伊摈弃殖民地特权者身份,回归爱尔兰传统。康罗伊的精神复苏在深层次上象征着整个民族的新生。  相似文献   

20.
以下是我亲历的几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我的家庭医生是一位医术高明的50多岁的爱尔兰人,有着典型的爱尔兰人的绿眼睛和爽快性格.她自己和我说,她是个话匣子.确实领教了,因为每次看病过程中她都爱和我聊天,而那有点古怪的爱尔兰口音所散发出来的热情,确实令人着迷.所以,当她告诉我她的大儿子迈克尔3年前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前往斯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