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建立后,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12年由中央政府委托临时稽勋局以"酬勋"的名义选派任鸿隽等人出洋学习,史称稽勋留学生。20年代以后,稽勋留学生陆续学成回国,他们或再次投身革命,或发起科学救国,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永 《兰台世界》2015,(5):99-100
民国建立后,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12年由中央政府委托临时稽勋局以"酬勋"的名义选派任鸿隽等人出洋学习,史称稽勋留学生。20年代以后,稽勋留学生陆续学成回国,他们或再次投身革命,或发起科学救国,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山  汤涌 《浙江档案》2005,(12):22-22,26
任元炳先生(1875-1943)是辛亥革命志士,绍兴东关镇(现上虞市)人.民国建立后,任绍兴县议会第一任议长.清末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与光复会同志共同从事反清革命.其所学虽非水利,从政时间不长,但民国肇始至终其一生,都热心绍兴的水利事业.  相似文献   

4.
李士群,浙江遂昌人.李士群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毕业.大革命失败后,李士群曾留学苏联.1928年回国,以蜀闻通讯社记者身份,从事地下活动.同年,李士群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他托关系拜上海青红帮大佬季云卿为师,季云卿后保其出狱.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中国科学社成立100周年。中国科学社原名科学社,1914年6月10日由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仲藩、任鸿隽、杨杏佛等九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创立,后改名为中国科学社,于1915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从最初的一个留美学生社团,逐渐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存在期间,曾团聚了中国自然科学界、社会科学界、人文学界的数千名早期精英,促进并参与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与  相似文献   

6.
褚辅成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期间,他秉承同盟会政治纲领,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本文拟对浙江辛亥革命前后褚辅成的历史实践作一探讨。一、宣传和组织反清革命褚辅成(1873—1948),浙江嘉兴秀水县人。在浙江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4年"只身东渡,联合同志,以期复国自强"[1]160。留学期间,他结识孙中山,并于1905年宣誓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开始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1861~1919),原籍安徽婺源,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詹天佑报考我国首批幼童出洋预习班,同年赴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于同年回国。  相似文献   

8.
徐宝璜字伯轩,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辛亥革命前肄业于北京大学。1912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在密西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及新闻学。1916年回国,先是在北京《晨报》做过短时期的编辑工作,后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主讲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同时兼任蔡元培校长的秘书。1918年,开始在北大政法等系,为学生开设新闻学选修课。同年10月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他担任副会长兼导师。1920年以后,除在北  相似文献   

9.
任鸿隽(1886-1961),著名的爱国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他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1914年在留学美国时期就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发起“科学救国”运动。1915年与人发起创办了《科学》杂志,坚持了几十年。他一生都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而奋斗。他的著作有《科学概论》等,与人合译有《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等。他对科学著作的评论有相当的分量,是一位有水平的科学书评家。  相似文献   

10.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河南教育界的进步人士有感于政局依然动荡,民不聊生,新式学堂"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模式不变,纷纷建议省政府设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1922年5月,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力主创办大学.  相似文献   

11.
史尚宽被誉为民国"民法第一人",他早年留学日本、欧洲,拥有丰富的法学学识。归国后他深受国民政府器重,被委以立法重任。史尚宽起草了民国第一批民法法典,为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民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其美     
《档案与史学》2011,(10):3-3
陈其美(1878-191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字英士.早年赴日留学,一九O六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负责策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一九一一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任庶务部长.武昌首义后,在上海积极组织起事,十一月三日领导上海民军起义,光复上海.旋被推为沪军都督.一九一二年初,为派系权力之争,派  相似文献   

13.
俞颂华名垚,笔名澹庐,江苏太仓人,1893年3月9日(清光绪十九年农历正月廿一日)生于上海。今年是他诞生九十周年。俞颂华在上海澄衷中学和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毕业后,于1915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得学士学位。在日本时,就开始研读马克思等的著作。1916年年底,曾回国至北京,与钱梅先结婚,婚后又去日本。他在中学时代,就喜爱阅读报刊杂志,关心时事,立志成为于国于民有利的新闻工作者。从日本回国后,于1919年4月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这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开始。同年9月,《时事新报》发行《解放与改造》杂志,  相似文献   

14.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学士(1913年)、第一个硕士(1921年)、第一个博士(1934年)的新闻学院,被誉为"新闻学圣殿"。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是迄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新闻学院。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1912年,黄宪昭顺利毕业,成为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宣称:他是"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①。在他开启了中国人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62人前往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中美留学交流活动兴起于1908年的美国政府庚子退款,通过长期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达到了顶峰。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批留美学生回国,为民国时期的科学研究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中美留学交流活动的兴起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后洋务运动的兴起,大批怀抱着救国宏志的爱国青年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期待"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美留学交流活动由此逐渐发展起来。1872年  相似文献   

16.
方万邦先生早年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自然体育大师威廉士。回国后积极从事体育教育及体育理论研究方万邦提出了著名的"体育六化论"。  相似文献   

17.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10,(7):3-3
<正>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05年上中学起,他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冬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日本秘密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神州学会。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夏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  相似文献   

18.
<正>【相关链接】朱少屏(1882-1942),上海人,1905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与柳亚子等发起组织"南社"。1912年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邀,担任总统府秘书。1916年至1940年,他一直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总干事之职,帮助国内青年赴国外勤工俭学,其中就包括周恩来、陈毅、蔡和森、聂荣臻、邓小平、蔡畅、向警  相似文献   

19.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2012,(5):47-49,52
临时参议院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各省代表会和代理参议院的过渡,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1月28日正式成立。关于临时参议院设立的必要性,孙中山有过一番见解。他在答复国民协会的函中称:"方今虏氛未靖,战祸方延,执行  相似文献   

20.
《编辑之友》2012,(1):130
正何澄(1880-1946),是一位从传统文化望族走出来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山西灵石两渡何氏的第15世孙,山西最早留学日本的人,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辛亥年上海起义的指挥者之一,民国年间折冲于各派系之间的"在野要人",张大千、吴湖帆等书画家的密友,民国年间顶级的艺术品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