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文化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形态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档案文化构成的界定,从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社会意识、档案职业追求三方面对我国档案文化走向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规范我国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为促进社会转型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的正确转型提供参考,使档案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论档案专业文化的自觉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自觉的理念出发,探视了档案文化的双重构成,提出档案专业文化是档案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并在解析档案专业文化内在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档案专业文化所受到的冲击与转变,对档案专业文化自身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增“档案数字化管理师”数字职业类别,其形成是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需求、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需要、档案职业功能拓展等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目前,档案数字职业面临职业内涵认识模糊、角色定位尚不清晰、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问题。今后应着力从加强档案数字职业研究、新职业纳入档案职称评审、探索人才协同培养等路径入手,推进档案数字职业建设,凸显档案数字职业“档案+数字技术”的职业表征。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自觉是指社会公众和档案职业群体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文化属性的全面了解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了解档案文化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转化成为档案文化创新建设的能力。档案文化创新建设需要档案文化自觉的支撑,为此本文从档案文化自觉的价值分析,档案文化意识自觉与实践自觉三个角度对档案文化自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孟歆 《兰台世界》2024,(1):81-84
首先简要回顾了数字人文在我国档案领域的研究现状,紧接着论述了开展档案职业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条件,最后从职业定位、内容构成、从业者素质三方面探讨了档案职业转型的构成要素,提出要转变观念,在推动人文研究、促进知识生产中充分发挥档案优势,突出档案特色,促使档案职业从档案保管者向人类记忆的守护者、档案知识内容的发现者、档案知识传递的导航者等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范式的角度去研究档案文化现象,界定了档案文化范式的内涵,阐述了从范式角度分析档案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档案文化范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档案文化范式转型是档案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加工者,档案工作者群体既经过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传递历程,又经受了文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可以这样讲,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特有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体现出了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利用高校档案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塑造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审美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然而,当下高校档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足,笔者通过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随机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索了利用高校档案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注重收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加强网络传播途径建设;提升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化价值的形成机理,源于档案文化建设的内部矛盾及国家文化建设的外部推力,并在其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了档案文化价值的范式转型。档案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通过对档案文化价值体系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次的分析,对档案文化价值体系管理主体、研究主体、其他社会主体的客观评价,力求实现认识与行动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的演变历程。通过考察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档案馆公众教育活动简史,我们发现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①18世纪末欧洲档案馆公众教育活动的缘起;②20世纪50年代前后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职业理念的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的数字化重构。西方社会对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现、论证及达成广泛共识,始终是拉近档案馆与公众距离的原动力,而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与档案职业内部职能的演变交互作用,使得档案馆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西方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演变的过程,体现了西方近现代档案事业由"国家模式"转向"社会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档案馆文化功能由"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变化。  相似文献   

11.
档案工作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任何一个职业在社会中都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档案工作者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拓展,档案工作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进行档案文化建设,这些问题受到了档案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责任和档案文化建设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档案丢失、档案被恶意篡改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社会责任的规范和意识,如何让  相似文献   

12.
档案文化反映了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已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文化的范式认知是推动整个社会档案文化认知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对2000年至2011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文化范式的176篇论文的时间特点、来源特点、作者特点以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概括近十二年我国档案文化范式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一首展现山东档案人默默无闻、情系档案的职业情怀,歌颂山东档案人存史资政、惠民育人的职业品质,塑造山东档案人忠于职守、不负使命的忠诚形象之歌——《守望岁月》,在众目期盼中激情问世了。这是山东省档案局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建设档案文化引领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职业文化,模式文化对保障和推动社会实践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档案思维和档案工作运行机制为核心内容的档案模式文化是档案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建设相适应,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档案模式文化是当下档案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少林寺档案是少林文化的载体,实现其档案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少林寺档案的自身特点,主张高标准管控档案数据质量,集中化收集档案数据,多举措管理档案数据,积极推动档案数据开发利用的数字化转型,以科学的档案数据治理策略响应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档案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抽象地概括为“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三者之间存在“资治”为源、“存史”为本、“文化传承”为实的辩证关系。“资治”是档案现象的成因 ,也是“存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源泉。“存史”是社会赋予档案馆的最高使命 ,是档案馆的根本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提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的一次“重新发现” ,是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高度涵盖 ,它具体体现在档案馆的“存史”、“资治”功能之中。狭义的档案文化效用不同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 ,它只是众多档案利用形态之一。在强调档案文化效用的同时 ,决不可本末倒置 ,忽视甚或忘却档案职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丁海悦 《山西档案》2022,(3):142-149+154
职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的体育事业建设背景下,围绕着竞技体育项目职业联赛中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形成了多元异构的职业俱乐部档案资源,同时城市记忆工程的兴起为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建设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在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视角下,职业俱乐部档案资源成为承载记忆的载体。职业体育俱乐部档案资源和城市体育文化记忆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匹配关系,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参考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价值形态,并且将从文化保护、文化展示和文化产品三个维度对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工程提供信息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8.
邢金荣 《兰台世界》2012,(20):46-47
本文简要讨论了档案信息利用情况下,社会个体对档案社会文化功能的需求以及档案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作为档案利用服务,已经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服务作为重点,信息的广泛内涵驱使档案馆向社会文化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的选择、吸收、加工者。档案工作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对这一传统的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给档案事业的转型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让历来"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的档案部门出现了档案文化研究的热潮。档案部门的文化自觉,将会使我们的视阈进一步扩大,在工具理性和技术至上的定势之中实现新的突破,以更科学和理性的方式去建设社会转型时期的档案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