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耻》中的歌剧与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库切的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一直想创作歌剧借以思考两性间的关系;在作品后半部,卢里又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动物诊所。歌剧和狗几乎耗尽卢里所有的精力,也占据作品相当大的篇幅,这对惜墨如金的库切而言似乎是令人费解的。本文作者认为艺术和动物在本质上是卢里新条件下的生存基础,是在个体与时代的困境中寻找的突破路径,是文学家库切为后殖民时代的南非开出的疗救药方。  相似文献   

2.
《等待野蛮人》的叙述策略是颇具有原创性和现代意味的.库切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现实,却通过隐喻的形式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揭示和阐发.在这部小说中,库切还对权威发起了挑战,通过对叙述的确定性、叙述者和语言等的解构达到一种对历史、现实和叙述本身的颠覆.可以说,在这个文本中,库切兼顾了文学的伦理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殖民背景之下,流散主体在遭遇"他"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后殖民文学是流散主体身份认同叙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人物J.M.库切因自身的流散经历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故而在《等待野蛮人》构建出一种动态的、复合的流散身份。经历了"流散"后的库切和"野蛮人"最终在"寻根"之旅中获得了自我对流散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文学作品使评论界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其中《耻》出版后引发了许多评论家的争论。本文探讨了评论家对《耻》的争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非白人的艰难处境和作者库切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在《内心活动》和《异乡人的国度》这二本文学随笔中J.M.库切相当具体地阐明了他对于文学翻译的观点。该文在梳理其中有关文学翻译的文章的基础上浅析以下三个方面:库切对文学翻译所持的态度、库切关于文学翻译提出的标准以及库切所持的文学翻译观的后殖民解读。库切对文学翻译的态度和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标准与其后殖民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幽暗之地》是库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越南计划》和《雅各·库切之讲述》两部分组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尤金·唐恩参与设计越南战争和荷兰裔殖民者雅各·库切"远征"南非内陆的故事.两则故事,情节、人物、时代、地域迥异,但都将边缘群体噤声,使抵抗话语缺席,折射出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意识.库切所描述的殖民故事没有...  相似文献   

7.
库切在对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小说《福》中,选取女性叙述视角,竭力为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寻找话语权力。研究发现,原本处于权力边缘的女性和黑人男性地位得到提升,白人男性权威受到质疑,库切通过作品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揭露了被殖民者的反抗与成长,并流露出去殖民化的写作主张。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文学代表人物J.M.库切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在《凶年纪事》中大胆地对传统的文学创作形式、文学理念进行挑战,在论说和叙事之间嵌入互文性关联,但是作者既不做道德主题解构,也不以像是的先验含义来暗示小说形式,以此使得《凶年纪事》的文本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他的作品的解读论文已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期刊中。然而库切既是小说家更是一位翻译家,对其翻译理念的系统研究尚无人问津。文章根据库切对穆尔夫妇、哈曼等人翻译卡夫卡代表作品《城堡》、《审判》等的评论,提炼出库切的翻译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读者参与引发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对异化和归化的“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托,以《圣经》以及库切的小说为蓝本,通过分析库切小说对《圣经》原型的置换变形,探讨库切对《圣经》原型的新发展,从而挖掘出库切小说中隐含的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1.
库切的《夏日》是一本虚构式自传,这篇小说整体上就是被采访女性们的回忆式叙述,以主人公约翰为叙述背景,而他的情人和朋友们则成为叙事话语的主体。这种反传统性与小说叙述结构模式的创新性相一致,更与库切作为一个反叛性的怀疑论知识分子的身份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欧洲早期殖民思想的作品。库切的小说《福》与该作品有很强的互文性,通过女性叙述者苏珊的抗争和星期五的沉默的描写,库切颠覆了这部经典之作,体现了库切在后殖民语境下对权力和压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M.库切是当今世界著名作家,既处在欧洲文化的边缘也处于南非文化的边缘的库切从小就体验了无归属感的精神痛苦。他的作品也深深打上了边缘的烙印,《男孩》《青春》《慢人》即是典型代表。本文就从作家及作品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4.
《福》是库切的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作品。以互文性视角解读《福》,认为库切的《福》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文本的标题、故事题材和人物三个层面上。本文通过分析文本关系,揭示文本的主题意蕴,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视野。  相似文献   

15.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凸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通过分析《等待野蛮人》中主人公行政长官如何对待他者和自我的存在,可以感受库切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服务他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界对库切作品的伦理研究热度不减,但对库切短篇小说的关注甚少。《女人渐老》和《老妇人与猫》中,库切描写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科斯特洛的老年生活。对两部短篇小说的伦理解读,能够分析主人公面临的衰老的伦理困境和生命的伦理选择,从而探究库切对平等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他对工具理性弊端的怀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库切的《福》同时展现了自传性叙述和他传性叙述,尤其是对异文化的他传性叙述的困境.白人女性苏珊的自传性叙述建立在叙述相关他者——男性克鲁索以及男性他族星期五——的故事基础上;同时,苏珊寄希望于福为她提供一个他传性叙述来帮助她抵达自我本质.可是,星期五的无法言说、克鲁索的不想言说以及福的任意改写使努力进行自传性叙述和催生他传性叙述的苏珊成为了“一座空洞无物的语言房子”.《福》展现了库切对传记性叙述困境的深刻认识,并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预示着库切的后续传记性作品的写作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悸动心曲》是库切的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录了其对于21位作家的评论文章,库切紧紧围绕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阐释、分析和解读。本文通过梳理这21篇评论文章管窥库切评判文学之标尺的3个主要方面:关注历史书写、聚焦伦理道德以及讲求文学形式。上述3个方面是库切衡量一切文学作品优劣的不可撼动的标尺,也是其自身文学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库切在其小说《慢人》中采用了作者闯入、框架叙事与嵌套叙事、文本的不确定性等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使小说模糊了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赋予了小说人物更大的自主性,让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库切的小说《夏日》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角度叙述的方法,形成了多重声音的交响。在多重声音中,女性由沉默的他者变为话语的主体,男性话语沦为陪衬,真相趋向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故事的主角已故作家“库切”以及南非社会,在多重声音的辉映下得以立体呈现,并无绝对的价值判断,体现出库切一贯的关于自传写作的观点:自传也是一种故事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