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各种动力因素问相互交织和更替的规律性特点。以制度变迁为视角,纵观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轨迹,基本经历了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利益多元化”、从“单边行动”到“多元主体”、从权力基点下的“强制性变迁”到利益基点下的“诱致性变迁”的动力变化过程。民主化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成为贯穿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教育学话语与教育变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历程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时期。从学术话语的变迁来看,它经历了1980年代的“反政治化的政治化”阶段,1990年代的“知识化和专业化”阶段,以及2000年代“超越知识的文化追求”阶段。这个过程,也是学术、政治和大众三大文化系统从浑沌一体,到分化独立,再到沟通对话并呈现出融合趋势的过程。为了把“超越知识的文化追求”落到实处,全面、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现实内涵及其实践方式,把严谨学理、宽厚知识与人文情怀、人文化探究和表达方式统一起来,以充分展现教育学的人文学特性,当是我们的可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一个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科学革命结构理论、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西方政策过程理论为理解教育政策的结构生成和结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框架。教育政策本身的复杂丰富性启示我们必须从结构和动态生成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教育政策结构由外围层、中间层、核心层三个部分组成。三个层面之间进行的复杂的交互作用决定着教育政策的不同类型和教育政策变迁的不同范式。教育政策结构变迁从变迁的道路上看,有“由外而内”与“由内而外”两种;从变迁的途径上看,有“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两种;从变迁的动力上看,有“自然演进”与“理性构建”两种。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断适应课改的需要,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标准下,原先的备课理念受到了挑战,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全新备课方法,理应在教师富有创造的劳动过程中生成。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贱,认为新课标的政治备课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新课标将政治学科定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备课前应突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贱,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做法,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些政治教师将备课视同于写写教案而已,设…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政治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始终在场。政治以“参照物”的身份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理论人性论、主体论的第一次转型,以“蕴藏物”的身份存在于“语言论”转向过程中,以“价值物”的身份彰显于“文化论”转向中。从政治维度考察三十年文学理论的转型,可以清晰地发现政治或从外部,或从内部纠缠、影响着文学理论的形态变迁。  相似文献   

6.
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再一次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的焦点。关注此次改革之前因,以及改革本身,本文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隐性知识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观点.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行动实践”为核心的形象思维的知识学习过程,这不仅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利于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8.
宋华 《华章》2011,(25)
亨廷顿不是第一位关注国际政治中文明因素的学者,但却是第一位将“文明冲突”发展成为国际政治理论范式的学者.亨氏强调文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试图从文明角度找到解读国际政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广.文章从“参与知识发展过程——建构新知”“参与思路探索过程——发展思维”“参与实践操作过程——丰富经验”“参与正误辨析过程——完善知识体系”四方面着手,对基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以学为主的中学物理课件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从抛出的“项目”出发,通过“发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的循环过程,建构新的知识.设计中关注学习环境对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支持,着重从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交流环境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丛报》的创办,承载着梁启超希冀透过“德育”和“智育”培养“新民”的理想.《新民说》和《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刊发,即体现了梁启超在追求这一理想时所展开的两个方面.撰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过程中,梁启超的立足点有所变化,隐隐透露出梁启超从隐含政治意图的“有为而作”发展到“为学术而学术”的阶段,开始为他日后学术生涯做披荆斩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政治观的认知及坚持,是汇聚青年知识群体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从调查情况看,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但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关注,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研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关注差异与关注失调,哈萨克族相关文献较少,且多以“变迁”为研究主题。近三十年间,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进展表现在:其一,关注视角从历史文献转向生活实践;其二,“变迁”主题之下出现了两类研究,即婚姻家庭变迁的整体进步叙事与反思、修正的婚姻家庭沿革叙事。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社会网络、国家权力作用,可作为丰富认知和深化理论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课程知识选择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转变过程,是课程知识选择视野从无主体向主体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主题、从无主体向主体问题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方法论从无主体向主体方法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视野、主题和方法论上应介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17,(6):23-30
"个性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民国时期的个性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政治、思想、文化问题。从"个性教育"理论的发展看,这个时期个性教育理论发展经历了个人本位的个性教育、国家本位的个性教育以及科学本位的个性教育变迁历程。这种变化其实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思想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间断均衡模型的视角透视新中国托育师资政策的发展变迁,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和政策标识将托育师资政策变迁划分为三个均衡期和一个间断期。历经“公共福利托育”“市场化、社会化托育”“普惠公益性托育”和“公平且高质量托育”等政策形象的变化,托育师资政策变迁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长期均衡与短期突变现象。通过探究新中国托育师资政策变迁的内在动机发现,国家宏观政治系统的注意力分配、专家学者组成的新政策共同体助推、社会公众关注及媒体舆论导向等影响政策变迁,修正后的间断均衡模型能够有效解释新中国托育师资政策变迁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综合概说近年来的“文综”历史试题 ,除了考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外 ,还非常注重考查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心时政、跟踪热点 ,将历史与政治、地理和现实有机结合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近年来的“二、三次科技革命”问题、“非洲政治地图变迁”问题、“洞庭湖”问题、“清明上河图”问题、“丝绸之路”问题等。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的综合是综合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一般是运用政治学原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释历史 ,用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来印证历史。通常方式是以自然事件与社会热点为背景 ,或通过图表信息载体呈现 ,以解…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中,教师作为知识人,其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开发者”、“行动研究者”和“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一角色变迁的实质是师生逐渐摆脱教育过程中的“非人”地位,发挥其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停留于经验科学和理论思辨的两端,缺乏对现实的有效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知识生成不足和实践乏力问题并存.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知识应定位为一种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情境和个体行动中生成的实践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智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实践者基于长期的教育信念认同、知识积累和实践反思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  相似文献   

20.
概念是历史的载体,蕴含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概念史倾向于研究概念的“成长史”,即探究概念中蕴藏的含义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概念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探索流变现象、发现趋势与规律的概念史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着眼于概念起源、追溯概念演变、把握概念变迁的历史脉络,理解概念变迁与时代变迁的互动作用,并从延展自然时空、聚焦社会时空、关注价值时空的三大视角出发,系统、辩证地理解历史概念性知识,精准、深入地解析叙事性概念知识,通过实践和探究体悟程序性概念知识,使历史概念的学习系统化、精要化、创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