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渊源、理论基础、价值追求及其之于我国刑事法理论和实践隐忧的简要阐述,考察了该制度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具体构建此制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刑事和解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然而,如果直接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则可能与我国的罪行法定原则有一定冲突。笔者在文中对我国实行刑事和解提出了构想,从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做出严格的限制。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考虑适当的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其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推行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和谐社会人性化的本质,不仅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保障了被害人的利益,防止了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进而更好地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和谐社会环境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兼顾被害人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兼论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恢性司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犯罪处理模式,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刑事和解制度发展已日臻完善。追溯刑事和解制度的起源,明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文章主张应植根于中国传统调解的司法制度,充分吸收恢复性司法的合理因素,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是当今各国刑事政策中面临的一重大课题,其司法理念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吻合,其直接的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制度,积极引入与国际司法接轨,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推进法制的民主化建设,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的恢复性司法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应对犯罪的新型模式,复合性正义、人文性关怀和全面性恢复是其核心理念.刑事和解过程体现了对被害人、犯罪人及其余各方与犯罪相关主体全面恢复的重视及对复合正义和人文关怀的追求,与恢复性司法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和解立法构建的基础上,以创新检察工作机制为动力,减少社会对立面,构建和谐司法为目标,对我市开展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制度设计,使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为重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保护与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在刑事诉讼领域“被害人被重新发现”,使得被害人得以获得其应有的诉讼地位。而充分考虑被害人利益的刑事和解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刑事契约,是对刑法契约观念的强调和补充。刑事和解制度能够缓解社会冲突,增进社会和谐,同时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以被害人为中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将极大促进中国刑事法实现从观念到体制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制度的选择就是一个利弊权衡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必要的。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时,必须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并强化监督,否则刑事和解制度不但无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会成为社会和谐的妨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司法改革中,被害人的利益在刑事诉讼中很难得到保障,这成为司法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现已有一些省市借鉴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希望对司法实践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适用条件及适用后果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存在一定的交叉。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铺开,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面临着适用范围狭隘,从宽幅度小以及被害人主体地位虚化的现实困境。认识并解决这些困境,应顺应认罪人罚从宽的制度背景,从宏观高度重新厘清制度定位,扩大和解的适用范围,赋予被害人明确的量刑建议权。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新型刑事司法制度,各地对这一制度的适用尚处于摸索阶段,但这一适应社会需要,使加害方、被害方、社会三方共赢的司法制度正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将从刑事和解的三种模式入手,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我国引入刑事和解政策,并应用于司法实践,至今已近10年。期间,刑事和解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对刑事和解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和解的法律化趋势将我国是否需要构建统一的刑事和解程序问题提上了日程。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在程序规则方面的缺失虽有其历史、价值等方面的原因,但弊端显而易见。我国刑事和解的国家司法属性决定了构建统一的刑事和解程序对于制约国家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极其必要。目前我国各地的刑事和解程序已具备基本雏形,但在和解的适用阶段、和解协议的达成方式、调解主体的担任、和解协议履行的具体时间、和解案件的处理方式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并在律师参与和解程序、和解协议的效力以及如何保障当事人权利等问题上缺乏相应的规定。构建统一的和解程序必须从统一和解适用阶段、赋予并保障当事人在和解程序中的权利以及明确和解协议效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司法实践中部分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社会契约”形成的国家责任。依托这个理论基石,我们要在研究本土资源的前提下构建出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不仅有利于有效化解矛盾,提高犯罪预防效果,还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在我国推行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法律基础、刑事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在此就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一考证,以期对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已久,而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真正作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在法律中予以确立是在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完成的。本文将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解决方式三个方面就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进行阐述,以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确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即注重对被害人的保护为出发点,探求完善该项制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轻微刑事案件大量增加,用犯罪化、刑罚化的手段处理这些轻微刑事犯罪,不利于刑事目的的实现。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多、诉讼案多的特殊国情,加之司法资源短缺,导致大量案件积压,久拖不决,致使刑事被害人的直接损失无法得到相应补偿而长期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些都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因此,根据国情和司法实践需要,在刑事诉讼中设立刑事和解程序是完全必要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制度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刑事和解制度虽然有其不可忽视的进步性和价值,但能否嫁接过来成为中国的本土制度仍需谨慎对待。中国的国情和民情决定了现阶段想要建立中国式的刑事和解制度暂不可行,应对实践中的刑事和解个案加以引导,但不应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当务之急不是盲目引进刑事和解制度,而是对本国法律制度进行反思,对本国的民众进行法治精神的教育,对本国的硬件环境从根本上进行改良,这样才能使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得以真正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对于一国经济状况、法律环境、司法现状、民众法律传统都有独特要求,不可冒然跟风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