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81-81
2007年2月14日至3月15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和:吉祥如意福寿康宁——南京博物院藏吉祥文物展览”。“和”为和谐、协调之意,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和为贵”,这是该展以“和”作为主题的初衷所在。此次南京博物院遴选100余件有吉祥图案的铜器、瓷器、年画等文物举办展览,借以阐释中国传统吉祥及节庆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奥运符号看中国吉祥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而吉祥文化就是借助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的创造,运用比喻,比拟、隐喻、暗示、谐音、象征、借用、双关等多种方法和形式,以传达人们美好心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张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少年丧父、天资聪敏的张载自小十分勤奋好学,通过多年的苦读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相互联系的道理,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美学的创始人,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少年丧父、天资聪敏的张载自小十分勤奋好学,通过多年的苦读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相互联系的道理,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5.
吉祥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历经历史的沧桑演变依然长盛不衰。这其中有着中国人对吉祥的追求,也有吉祥文化自身的力量支撑。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了吉祥文化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隋唐是中国封建时代发展的一个无法复制的繁荣与高峰。这个时代下的文化也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主要从隋唐文化下的儒,道,佛三教关系作一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一 "欢乐齐鲁吉祥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主题口号发布文艺晚会,是继获得第二十届"牡丹奖"一等奖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发布仪式>后,又一场以"十一运会"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如果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发布仪式>是以凸显"传承创新、和谐全运"为主题的话,那么,本场晚会则是以体现中华体育精神和现代齐鲁文化特色,作为晚会的总体创意构思.  相似文献   

10.
儒佛道以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方式存在,它进程与历史可说是文化传承,“关乎以文,而流化天下。”儒学作为此文化表现主体,其作用,意义等各个方面塑造都直接关系着对社会文化生成与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仁爱对整个社会影响作用,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一种形式,面对应用已日趋普遍传统儒佛仁爱思想,本文在全面研究分析我国社会心理等现,总结分析我国仁爱思想对社会影响与引导经验与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并兼顾仁爱文化特征,在立足于儒佛道德与我国法律特征基础上,在方法上积极探索,在理念上勇于创新,以不断进步姿态来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与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七百多年前,茶就已经在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被发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茶从古老文化中的医学价值脱离出来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茶从一件简单的事物扩展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处世之道,一种哲学思想。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由茶这个载体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内涵,茶与佛、道相通,与儒学思想相联系。中国的茶之道中饱含了"静、美"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一杯茶,一缕茶烟,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饮茶人的心灵与茶合二为一;佛家思想讲求"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3.
李丹 《新闻爱好者》2011,(22):134-135
新版《水浒传》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忠""义"情结,即融合了儒释道墨等学说思想精髓,利他、助他、自由、平等、救世的情结。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以及墨家的传统"忠""义"思想为中国人的"忠""义"情结溯源,通过《水浒传》中对该情结的表现,进而阐释中国人的"忠""义"情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顾春军 《文化遗产》2015,(3):77-90,158
纸钱,即冥币,纸钱的源头是商代墓葬中的的随葬品瘗贝。随着造纸术的发展,纸钱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丧葬、祭祀仪式中的纸钱,是鬼文化与巫文化的体现。纸钱与宗教关系密切:起源受到拜火教的影响,后被佛道两种宗教接受并发扬。文人士大夫对纸钱的反对,则反映了士大夫在守礼与从俗之间的矛盾心理,纸钱是真实货币的模仿。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佛系青年"作为新媒体时代亚文化的新表征,不仅包含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单向误读与归顺,也有传统文化反向于亚文化的引导与招安。以"佛系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佛系"与"非佛系"青年的综合对比,概括出当代"佛系青年"所持态度及理念的主要特质;同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了"佛系"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主要由儒、道、佛三家汇合而成。虽然经历过无数的战乱和政治运动的风吹雨打。现在又在经历着商品经济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仍然顽强地延续到了今天。从许多当代作家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这一事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夷待访录》之首篇——《原君》一文提出的"小儒",是维系封建专制制度的意识形态的构建者。"小儒"在思想方法上呆板固执。他们这种褊狭、固执根源于其人格的不完备。黄宗羲以"小儒"一词为后世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