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类别:新闻人才学编号——胡乔木盛产“社论”1941年2月,胡乔木被毛泽东点名调去当他的秘书。同年5月,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博古是社长,他提出每天要发一篇社论,社论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胡乔木电成了博古的约稿对象——有时,是博古请毛泽东写社论,毛泽东嘱胡乔木写;有时是博古直接约胡乔木写。胡乔木第一次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题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在1941年6月8日刊出,胡乔木在这篇文章中显示了他写政论的深厚功底。于是,《解放日报》编辑部“抓”住了他,约他不断写社论,光是1941年6月份便发表了他写的4篇社…  相似文献   

2.
1943年6月,正值共产国际解散之时,国民党抓住这个机会广造舆论,企图一举解散共产党。为了反击这股逆流,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于8月15日发表了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  相似文献   

3.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1):39-39
正@观史察人:《大公报》曾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而著称,老板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每天到报馆阅读重要新闻。他们商量一下就决定当天社论的内容。然后让王芸生执笔,写好后稍作修改,一篇社论就出来了。张季鸾说,我们《大公报》的社论只管24小时,第二天就可以擦屁股了。而共产党人陆定一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时,明确说,我们的社论十年以后还要经得起审查,不能只管24小时。  相似文献   

4.
怎样写新闻评论怎样写新闻评论?为了把问题谈得具体一点,这里以社论作为评论的总代表,作一些探讨。所谓社论,可以直接理解为报纸编辑部的言论。它是代表报社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报纸是党政的机关报,社论当然也就代表党政机关发言。比如《新疆日报》的社论,就是代表自治区党委的意见。所以,凡社论都要送审,编辑部一般不能定稿。如果是民间报纸,那么,它的社论就是反映报社的意见。例如过去《大公报》的社论,就是由社领导自己执笔,或虽由他人执笔,但须经社领导审定才能发表。国外有些资产阶级报人说,社论就是报纸或杂志表明其总主笔或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21):71-72
<正>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报》于第一版发表社论《党与党报》。社论由社长博古(秦邦宪)执笔,经毛泽东修改定稿,全文共2519字,分为13个自然段。社论深刻阐述了党报的性质以及党报与党的领导机关之间的关系,涉及"集体办报"、"党报喉舌论"、"全党办报"等关于党报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博古曾任党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负总责,1934年1月-1935年1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社论是报纸的旗帜与灵魂。社论所要论述的主题都是严肃而重大的。那么,严肃而重大的主题能否写得生动活泼?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胡乔木同志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教条和裤子》(发表于1942年3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就是一篇生动形象、幽默深刻的社论。  相似文献   

7.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是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1979年第3期杨放之同志的《党报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写道:“延安解放日报曾经发表《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社论,这篇社论是经过毛主席亲自修改的。社论中批判了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弄虚作假,信口开河名叫客里空的记者,要大家引以为戒。社论发表后,在党的新闻工作者中,广泛掀起了反对客里空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同志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者之一。他为推进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从1941年6月起,胡乔木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并在改造《解放日报》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到1946年11月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共有56篇。其中《教条与裤子》《请重庆看罗马》《驳蒋介石》等篇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途中,胡乔木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新华社不时播发出自他手的社论。1948年春到达西柏坡后,胡乔木出任新华社总编辑。为迎接全国解放新局面的到来,党中央决定集训新华社主要干部。在刘少奇主…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查阅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新疆日报》,发现《新疆日报》在这个季度里只发表了两篇社论。这个发现不禁使人愕然:为什么《新疆日报》的社论这么少呢? 或许,这只是个别报纸的偶然现象吧!于是,我又查看了上海的《解放日报》。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1.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重新出版,并于1942年6月改版。作为解放区的一家党报,它履行着政府赋予它的责任,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1941年和1943年的《解放日报内容索引》,回顾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与改版后的报纸的社论、时评,并看他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以来,中央和全国各地报纸,为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纷纷发表了社论和评论。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署名评论,国内有的报刊转载,海外中、英文报刊也竞相评说。新华社向全国转发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更是栩栩如生地传播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活动和谈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一九四三年,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就在题为《政治与技术》的社论中提出了“党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新闻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解放日报》提出的这一问题在今天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过三次新闻改革,即为: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的新闻改革。第一次新闻改革这次新闻改革是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为标志,与延安整风运动同步进行。其历史背景是:从1942年春天起,中  相似文献   

15.
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一次空前的改革,也为此后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42年4月1日发表社论《致读者》,到1944年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历时1年零10个月。改版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下进行的。这闪耀着毛泽东新闻思想之光的改革,创造出来的经验,至今仍然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起着导航性的作用。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社长博古第一次从事  相似文献   

16.
"《十亿中国人民久已盼望的正义审判的日子到来了》""《九亿人民的审判》"读者诸君:上面引的是两条关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标题.第一条载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第二条是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解放日报》转载的《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审判林彪、"四人帮"人心大快,但看了这两条新闻标题以后,不免大吃一惊.两个标题登在一家报纸上,而且只时隔一日,十亿人变成了  相似文献   

17.
田颂云 《新闻世界》2010,(6):113-114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评论作为旗帜与灵魂,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新闻评论特色表现在:选题具有时代气息;社论多而精;语言文风的群众性及驳论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解放战争硝烟初起,乃至战火冲天,进入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时,中共中央在延安曾有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国统区也办有机关报性质的《新华日报》,都已经蔚成规模,为什么后来的中央机关报演变成了《人民日报》?抗战胜利,《解放日报》骨干力量进军东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聚集了一批中共办报人才。曾经担任中共总书记的博古(秦邦宪)长期担任社长。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策,"向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是延安《解放日报》创刊50周年,为了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2月25日邀请曾在解放日报社工作过的在京老同志座谈。数十名老同志欢聚一堂,忆当年,谈现在,讲将来,气氛十分活跃。座谈会由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当年解放日报国际  相似文献   

20.
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陆定一同志叫我到他和秦博古同志办公的窑洞里去,告诉我说:“过几天,就是鲁迅去世六年了,我们要发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先生;你去准备一下,写一篇,拿给我们看看……”说时,他和博古都望着我,面带微笑。为《解放日报》起草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对我当时那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