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6,(6):49-50
在"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基础上,通过拼装模型活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认识核酸的结构。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1 教材内容的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的内容。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两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蛋白质就能表达什么样的生物性状,核酸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打好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但是,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于燕 《天津教育》2000,(4):39-40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整个教学过程。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展示教学目标,何时展示教学目标最好呢?我认为教学目标展示可分为“课前、课中、课末”三种。 一、课前展示目标 即在课始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使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指向明确,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前展示又可分为两种: 1.“开门见山’试。即教师在出示课题后直接宣布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思维集中,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此方式主要适用于新学的知识或学习较为抽象的知识。例如,教学“比”一节,由于…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6.
“种子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圈中的植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课是学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之后一节有关绿色植物的教学。种子植物在本单元乃至整个植物部分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对比思考等教学活动,围绕种子结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知识展开。让学生在体验生物学科“注重观察,敢于实践”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快乐,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及团结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思路】本节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总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本节内容安排为两个课时,本案例为第一课时内容。核酸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步骤都是学习过的内容,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以人类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推测为问题源头,通过对上述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特别是本节的教学体现了学习物理要领的基础思维。所以本节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密度一节又安排在初二,使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特征无疑增大了学习难度,由于“密度”的抽象性,且研究方法也初次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矛盾、求知、欲望、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研究物质的特性-密度。下面就具体谈谈本节如何做好“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9.
1 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上科版教材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 ) ,属于社会课题类章节 ,课程内容不多 ,难度较低 ,但却有很大的教学弹性 ,课时安排为一节课。我认为 ,这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好机会。1.2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某种情境 ,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可以以“疑”入境 ,以“理”入境 ,以“趣”入境 ,以“情”入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仅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的指引下,自主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此作者就“伴性遗传”一节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创设情境,进行思维探究;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生物科学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13.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101页“三角函数”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相似形、直角坐标系及几种简单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结构可按目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归纳四部分去设计。目标实施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新授知识要通过“引趣”、“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目标——确保教学任务取向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参考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高考的要求,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要具体细致,最好是课时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做得好、落实到位的目标。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介绍天气现象的。在各种天气现象中风和雨是最基本的,其成因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热对物质的影响”和“水的三态变化”,为学生探究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为他们学习下一节课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本节课教材编排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点和难点: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运用模拟下雨的实验解释自然界下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虞秀红 《学周刊C版》2011,(10):106-106
一、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准备到实施.再到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而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让学生学什么”“突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等等。教师有了目标意识.才能使教学内容有效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是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归纳与概括,又衍接生态系统的功能,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教学目标要求较高,在目标的达成上有一定的难度。1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浙江省初中《科学  相似文献   

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拓展升华。  相似文献   

19.
本课选自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必修 )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九章的第二节。是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 ,学生对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平衡 ,有了一定的认识 ,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学科间的相关知识。本节教学紧紧围绕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内容进行教学 ,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章节。1 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 :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  相似文献   

20.
只要在初中教过几轮 ,对“草履虫”一节的教学就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教材怎样改 ,都改不掉这节内容 ,因为草履虫是最典型的单细胞生物 ,而且取材容易观察效果好。 2 0 0 1年 9月我市开始了新课程标准的实验 ,采用了江苏版的实验本。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该教本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正确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讨论、阅读中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 ,最后得出结论。”“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就不断提高 ,使他们终生受益。”根据以上指导思想 ,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尝试。1 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