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契约观念是契约关系的内在价值在人的思想观念形态上的体现。由于它蕴涵着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因而成为构筑现代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精神理念与思想资源。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亦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图书馆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培育和强化图书馆契约观念,明确图书馆与馆员、读者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从"从身份到契约"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受众对"自我形象"、"自我价值观"的追求为媒体传受者理念型心理契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理念型心理契约的建构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但其使传受双方达成心理默契、产生心理共鸣成为可能,并能提升受众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另一方面,理念型契约的未履行则会促使受众进行合理的"归因解释",并很可能对受众的信任度与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维护理念型契约、提高受众忠诚度需坚持受众价值导向,倡导个性化的叙事模式以及对受众消费行为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推动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使媒介存在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改变着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受传者"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参与者"、广电内容的"提供者"以及广电服务的"享受者".同时,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广电传媒不得不以内容的细分来吸引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已经被"细分化"了的受众.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管理中的契约制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喜申 《图书馆》2002,(3):15-17
图书馆管理中的契约制度包括制度契约即制度的制定和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非制度契约,如目标责任制、人员聘任制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图书馆管理中,凡是能够建立契约关系的,都应当建立契约关系。用契约制度来实现图书馆管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心理契约与和谐采编之间关系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彭汝样 《大观周刊》2013,(11):55-56
本文从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目标出发.从会计信息契钓有用性的视角探讨了会计信息对薪酬契约的作用。在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会计信息具有显著的薪酬契约有用性。具体表现为:薪酬契约的形式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会计信息的特征又影响薪酬契约的结构。会计信息与薪酬契约之间存在相互的内生关系。最后,对目前的研究进行评论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许丽 《大观周刊》2012,(6):74-74
目前从关系范式视角对品牌研究日益兴盛,而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建立在以信任和承诺为主的无形契约之上,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份心理契约,加强对消费者心理契约的研究有利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稳固发展和品牌资产的建立。近年来有学者将心理契约理论从雇佣情境引入营销情境中,然而对于品牌关系中的消费者心理契约研究,时间短,成果少(余可发,2009)。目前少量关于营销情景的心理契约的研究主要集中B2B层面和一般营销层面,对于品牌关系中消费者心理契约本质、内容和维度的研究大多照搬雇佣条件下心里契约的概念和内涵。因此,本文首先将对消费者心理契约的本质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对消费者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其次是对消费者心理契约内容和结构维度划分进行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为了满足各自需求而相互之间产生的期望,它是无形的、隐含的。"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使员工在动态的条件下不断地保持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充分把"人"视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将个体的发展充分整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从而创造出永远充满活力的企业组织。心理契约管理应该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图书馆与员工之间存在着相互责任的心理契约。通过对心理契约概念的阐述,探讨了基于心理契约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阅读是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具有虚拟社区特点的全新阅读模式。为了全面揭示和解释社会化阅读用户的情感和行为,本文将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延展到社会化阅读虚拟社区,通过构建研究模型,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用户感知信息价值和感知社交价值对其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以及用户在社群化阅读的情境下心理契约遭到违背后所引发的退出、建言、忠诚和忽略行为。研究表明:①感知社交价值和感知信息价值与用户的心理契约违背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对交易型和关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影响有所差异;②社会化阅读用户的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和忠诚行为均呈负向显著关系,但与忽略行为和退出行为并无显著关系;③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和忠诚行为呈负向显著关系,与退出行为和忽略行为呈正向显著关系。图2。表6。参考文献 57。  相似文献   

11.
对明清云南典卖契约文书的书式和语言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丰富古文书学的研究对象,也对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的关系变化,以及区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所见明代云南典卖契约文书,无论是格式要件、画押形式,还是用语表达等,与当时通行全国的契约文书基本一致。清代以来,典卖契约文书的使用地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也开始大量使用。同时,随着不同地域文化互动交流的加深,使得云南典卖契约文书的书式和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契约关系,高等学校图书馆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的法律义务,高等学校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是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而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内涵传媒的任何改革,归根结底是传媒和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①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历程,正是发生在媒体市场化与受众需求多样化的大语境下,它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传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为传媒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该学派重视传媒研究 ,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学派重视通俗文化及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术传统有关。该学派在文本分析、符号学方法及受众理论方面为传媒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兵 《当代传播》2007,24(3):52-54
传媒品牌是受众与传媒机构之间的一种紧密关系与深刻体验,其核心价值的形成需经过理性价值层、感性价值层和象征性价值层这三个层面.传媒品牌定位需要经历五个步骤,即建立参照系、利用相似点与差异点、选择品牌定位方式、形成定位识别、建立品牌个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8,(4):37-43
组织传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功能是激励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为视角,以L集团的标志性组织活动Y董激励性讲话和人才选拔比赛为个案,考察并分析了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的激励机制与功能。研究发现,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直接作用于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和员工间关系,其营造和维系的组织内人际关系会对员工的人际型契约和发展型契约产生调节作用。企业通过履行契约促使员工产生积极回应,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树伟  梁鹰 《档案》2022,(5):22-25
乜小红先生的《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以西北出土契约为基础,从横、纵两方面阐述了中国中古契约的类型及其发展,探讨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宗族规约和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基层券约,对西北出土的佉卢文契约、吐蕃文契约、回鹘文契约等作了论述与比较,并对中国古代契约发展史的规律性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该书在中外契约法观念、胡汉契约影响、契约属性与契约关系等方面的论点具有启发性,是中国中古契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陶喜红 《新闻记者》2007,(10):18-20
传媒除了提供信息、引导受众等功能之外,还应该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传统的传媒服务理念过于轻视为受众服务,对于服务内涵缺乏准确把握,服务范围也比较小,这大大淡化了为受众服务的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政府的放松管制,传媒产业之间、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媒介融合催生了一些融合媒介,这些新兴媒介对于受众结构、受众消费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等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青年受众是大众传媒受众群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大众传媒最为重视的受众群体之一。对青年受众来说,大众传媒可称其为是他们的“师与友”。广大青年受众不仅将大众传媒视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将其视之为消遣娱乐的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传媒都试图通过自身结构进行不断变革和调整以广泛适应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的要求以期达到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尽管如此,传媒对青年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太理想,如在传媒如何才能适应、引导青年受众,传媒与青年受众之间在传、受问题上还有多大差距,以及传媒怎样更好地为青年…  相似文献   

20.
丁柏铨  郭元 《今传媒》2009,(8):18-21
一 政府、新闻传媒和公众三者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重大的公共性事件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引人注目.政府是社会管理机构;新闻传媒从事专门性的新闻传播工作;公众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社会群体,在新闻传媒面前则是受众.三者围绕信息的公开传播形成特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