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中,回指语和其隐性先行语之间能够建立起心理实体的同指关系,是由于转喻的操作机制在起作用。这一过程中,相关概念能够被有效地激活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且,回指语和隐性先行语必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之内的概念映现,才能实现转喻的概念框架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框架语义学,人脑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各种概念结构。这些概念结构被框架语义学称为框架。框架由各种概念构成且彼此关联,这些彼此关联概念叫做框架元素。框架及其元素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本文根据框架语义学的上述基本原理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但把研究范围限定在说明文。本文试图运用框架语义学探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1):35-36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以加深读者对"意思"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并能够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灵活准确地理解更多的汉语多义词。  相似文献   

4.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一种语义概念结构,在这个语义框架下,一些词汇相互联系。本文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指导,探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及英语词汇存储。  相似文献   

5.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6.
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认知语义学,有别于其它任何一种语义学理论。它将视角(Perspective)和典型(Prototype)引入框架中,为词汇的教与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在交际法盛行的当今,如何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本文利用框架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介词框架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次很高,分布率也非常高的一种框式结构,其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历时演变,介词框架的形式和意义形成符合认知语义学中概念整合的机制,通过对"在……之上"语法化轨迹的阐释,以此为线索例证前领式"在"类介词框架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论认为,"把握概念系统中任一概念的意义,必须首先理解它所适应的框架"。翻译既是译者理解原语文本的一个心理过程,又是译者在译入语中再现原语文本框架或重塑原语文本框架的过程。原语和译入语的语义框架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交叉或对立的。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框架和视角,以适应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下,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框架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化与翻译当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词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综合考虑语境、原文、感知、个人认知的理论,框架语义学理对注重文化内涵表达中国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中国文化与翻译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璐 《考试周刊》2011,(16):108-110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通向理解和描写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的途径。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必须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研究同义词,将同义词辨析置于动态的认知框架之中,认为同义词意义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框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阐释法、对比法、翻译法、引导学生分析同义词的框架差异,促进学生对同义词的语义区分与正确使用。基于框架理论的同义词分析与研究为同义词的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有关语篇回指的讨论由来已久,语言学家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从认知角度研究语篇回指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通过在心理空间理论的指导下对语篇回指进行尝试性分析,发现心理空间理论对语篇回指,尤其是先行语缺省、回指语缺省及指称晦暗(referential opacity)等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12,(3):7-8
The anaphora resolution firstly relies on the spec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naphor and the antecedent.But this kind of associa tion may not result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anaphora resolution.By the analysis of many kinds of anaphoric examples,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that,when the anaphora resolution has some mistake,the linguistic context will restrict on anaphor.The purpose is to influence semant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ntecedent and the anaphor,and make the anaphora resolution accomplish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3.
框架理论不同于只注意句法图形和背景的图形/背景理论,而是更多地注意同属一个框架的不同动词的意义问题;又不同于形象/基底理论分别处理认知过程不同层次上的问题,而是描述统一的句型观;也不同于突显理论在每个层次上几乎只关心两个突显实体,在句法层只关心句法图形(主语)和背景(宾语),而是关心更广的范围,包括间接宾语和状语。事件框架分析中的注意窗理论把地点状语视为位移事件框架的路线成分,分析事件框架中某一部分前景化的认知过程,认为在语言表达中,说话人可以用显性表达把路线的某部分前景化,即开启“注意窗”。框架和注意窗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对语言表层结构较有解释力的理论,能够解释表层句法选择的动因。一些传统上不能很好解释的句法现象在这里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快乐阅读》2011,(26):49-5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ominal indirect anaphora to unveil the essence of nominal indirect anaphora and disclose the magic power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side it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us we can apply the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English learners.  相似文献   

15.
基于Gumperz的“语境化”概念和“语境线索”理论,借助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语境线索的功能,认为语篇完整意义的获得是通过语篇中的语境线索激活知识框架,同时借助语境线索链的功能,运用认知和推理机制而最终获得的。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语境线索理论的新思考,建构语境线索模式,以期更好地描写语篇意义的建构和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语篇间接回指的转喻问题。语言学界公认转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称。语料分析表明,在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转喻机制受到语义关联关系、认知框架转化和概念突显属性的制约,语言具有转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情景语义学是从信息视角对自然语言语义进行研究的理论.本文的介绍除了该理论的性质和一些基本概念之外,重点介绍了该理论对意义、情景、照应等一些问题的看法.介绍的目的,在于拓宽国内语义研究的视野,为语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回指主要指篇章中指称代词、名词与其先行词的对应关系。作为语言一种范畴和语义表现形式,体貌作为语篇回指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回指机制的研究未能得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兰纳克的认知语法体貌分析框架,依据回指研究的基本理念,尝试勾画出认知语法视角下的体貌回指认知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