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黄红 《成人教育》2015,(11):83-85
“社会治理”的提出,标志着治理理念的改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新课题.文章从社会治理的特征入手,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目标三个维度阐述了专业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提出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对创新社会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战场。为有效发挥欠发达地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效能,实现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从治理创新视角出发,以实地调研为依据,在客观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社区社会工作初步发展成果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部门必须真正理解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内涵、将社会工作纳入到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与财政预算、建立社会工作培育与"三社联动"机制、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机制,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深挖机构项目自主开发能力、提升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能力、提高机构资源筹措能力、精心打造社会工作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和转型的新阶段,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必要性体现在,社会工作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的难题、提升基层政府官员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社会工作理论的创新以及加快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等。其可行性体现在,中央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制度化设计、民政部门和基层政府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所提供的契机、中国本土性社会工作奠定的基础、社会工作具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等四个方面,共同为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创造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社会治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多个主体对其管辖的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其管理责任由多个主体共同承担,持续互动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的创新需要社会工作的支持,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治理的目标有着密切联系,社会工作可以加强流动人口融入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群体进行潜力的激发,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对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专业设置面临市场、知识、社会和高校本体等方面之间的价值冲突,基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分析,创新以社会价值为核心的专业治理机制,加强政府对专业设置的管制和完善高校专业治理体系,是实现高校专业设置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是未来社会服务、社区治理的关键专业人才,其专业认同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建构,其专业认同高低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通过对M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专业认同偏低,其与个人、学校、社会三重影响因素密切关联。高职院校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素养,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专业宣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7.
"社区党建+社会工作"的创新模式就是将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嵌入社区党建中,让党员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既有专业性又有政治性,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真正做到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此,本文从社区党建的现状入手~([1]),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创"社区党建+社会工作"模式的意义,重点探究了目前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这种新的工作模式的运用,旨在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立足首都、服务基层、辐射全国,从国家和北京社会建设需要出发,聚焦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等重点领域,培养“宏观视角、直面问题、价值先行、知行觉合一”的本土实务型社会工作创新人才。专业始建于1999年,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批MSW学位点之一,联合全市61家单位组成“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联盟,2019年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工作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也是迎合国家构建创新治理体系与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之举。从"社会工作教育增权取向明显化、政策环境嵌入由弱到强、社会工作‘本土’实务发展、志愿服务精神逐步内化"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互嵌融合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社会治理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旨在建构社会资本的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推动服务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X社工中心通过义仓、义集的实践形式发展出以建构社区社会资本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践路径。于此同时,X社工中心生成了其特有的旨在建构社区社会资本的社会工作实践策略:建构社区桥接型社会资本的实践策略与建构连接型社会资本的实践策略。其建构社区社会资本的实践经验为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由于社会实践不足,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国际化专业理论知识本土化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缺乏和社会工作领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以进入门槛低、可持续性强、社会需求大、创造社会资本和激发学生兴趣等优势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将公益创业实践有效地嵌入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应注重把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科研体系、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广泛参与实践以及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2.
面对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公共治理转型,在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中,社会工作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协同视角为社会工作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协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专业优势;汇聚多维度需求的社区治理为二者的协同共生提供了主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机构需要更多的承认,这不仅是其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机构要以合作性的政策理念化解政府承认之困,推动社会工作机构成为本土化的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要以共享式的政策目标化解自我承认之困,推动社会工作机构成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社会化;要以精细化的政策体系化解社会承认之困,推动社会工作机构成为职业化的组织载体,塑造社会生活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就政府、企业、NGO、普通公民等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的创新做法及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几点社会工作专业生产性实训创新模式,这些校本实践模式正是依托“利益相关者”理论整合了各方资源,更好地解决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能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借鉴,并能为高职管理创新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5.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建构与完善是基层社会的治理有序性、有效性的制度保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基层,中央各项政策落实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避免体制机制冲突,保障体制机制有机衔接,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20,(1):25-33
国内外的医疗暴力研究文献从现状描述、原因分析、对策提出等方面基本呈现了医疗暴力的学术图景。国外研究较多地关注医疗暴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宗教等原因,有一定的跨文化研究的特点;国内研究较多地关注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博弈策略与行动逻辑以及医疗暴力的治理策略和治理路径。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从医疗暴力与地方治理秩序的关系、医疗暴力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和医务社会工作参与医患矛盾化解等方面入手,关注医疗暴力的本土情境。  相似文献   

17.
社区治理精细化作为一种更趋于精准、规范、科学的治理模式,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体制框架内社会治理的载体,与社区治理在价值理念、方法手段和工作目标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推进社区社会治理工作中彰显出独特的优势。针对当前社区治理更精准、更细致的要求,社会工作要在社区治理的服务和建设工作中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精确判定社区问题、精心制定项目方案、精密整合社区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是一个满载价值的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具有鲜明道德特质的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伦理困境问题。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起源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使社会工作者处于需要作出伦理抉择的伦理困境之中,正确认识伦理困境、妥善解决伦理困境问题,是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社会治理问题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生成的逻辑起点是解决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治理体制的建构受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其中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是社会治理体制建构的内生动力,国家是社会治理体制建构的外生动力,国家与社会力量交织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生成,也由此影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产业学院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产业学院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技能型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人培价值等三方面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逻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四重螺旋理论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逻辑;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双元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打造联合师资团队、搭建服务产业平台、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等6个方面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方法逻辑。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三重逻辑对于职业院校理清产业学院的建设价值、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